共建生命的课堂

——来自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课改报道之二    给学生一个空间,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活动中满怀驱动力、发挥创造力。这就是在“校本研究”中,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共建的生命的课堂。   给学生以表现的空间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桂智敏老师在教gua和hua拼音,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这样发音的词。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冬瓜、西瓜、南瓜、甜瓜、地瓜……忽然,一个调皮的孩子站起来大声地说道:“傻瓜。”全班学生都望着桂老师,看看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她一笑:“同学们,你们知道的瓜还真多,你们的瓜都能吃,可他的瓜跟你们的不一样,这个‘傻瓜’不能吃。可桂老师还就欣赏这个不一样的‘傻瓜’!”孩子们都笑了。有了这个“傻瓜”的出现,孩子们更大胆了,他们为hua组词的时候,一口气说出了桃花、梅花、菊花、玫瑰花、百合花、牡丹花等很多花。老师笑着问:“你们还能想到什么特别的花呢?”“烟花、火花、天上飘的雪花。”一个女孩子笑着说:“还有我们班王泽宇想妈妈时脸上挂着的泪花……”   欣喜于这个“傻瓜”也感动于这个“泪花”,桂老师的激动溢于言表:“尊重孩子的个性,给学生以表现的空间,就能聆听孩子们思维跳动的乐章,就能在课堂上发现成长的快乐。”   把错误变成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在课堂上犯的错误,变成稍纵既逝的教学契机,这种高超的教学机智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随处可见。   张惠芳老师正在讲授一段英语对话:   -What"s this in English?   -A cat.   -Thank you.   不料,一只小蜜蜂悄悄地飞进了教室,学生无心听讲,一片混乱。她本想板起面孔,严厉批评学生,但随即冷静下来,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讲的课太精彩了。”同学们不解。“不是吗?连蜜蜂都赶来听张老师讲课了。”学生们被老师的话逗乐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趁机指着蜜蜂说“A bee”,又指着蜜蜂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全班学生响亮地回答:A bee。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一段对话,而且效果非常好。   如果说过去教师沾沾自喜于课堂教学师生问答的顺畅,甚至为一句话、一个动作的标准化而苦心操练,生怕课堂出错,现在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积极地将这些错误转变为一种资源。   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   “我好喜欢上陶艺课,好喜欢玩泥巴!”当你随便找一个孩子问问,他一定会这样告诉你。玩泥是儿童时代的一大趣事,但许多孩子对凭空的想象往往会感到一筹莫展,他们不能完成从一块泥土到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的转换。因此,万振华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展开联想,获得灵感。他在《泥塑人物—表演》一课中给学生以体验和表演的舞台,跟着音乐用想象的乐器演奏,跟着舞蹈家用优美的舞姿表演……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头脑中就有具体的形象,就有创作的素材,他们拿着自己塑的泥人高兴地说:“我的泥人会表演。”   不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教师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翻开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师的备课本,就会发现,尽管每节课的设计各具特色、匠心独具,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有极其详细的设计。因为,教师们深知,教的知识是死的,经历的知识才是活的,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才能“学”会知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年轻的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正以蓬勃的朝气、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努力打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推荐访问:共建生命的课堂 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共建有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