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感悟心得体会

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感悟 心得体会

四季度伊始,安徽、重庆等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迎来密集开工。有关部门和地方正酝酿更大力度的财政金融投融资举措,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包括提供千万至数亿元的财政项目资金,大幅增加信贷、保险等中长期资金支持等,产业引导基金也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速集结。业内预计,在多方加码投资系列利好下,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将达到 20%左右,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全球每一次科技突破均会催生大量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国家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充分挖掘和发挥新兴技术的作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上扬。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2.9%,高于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4.2个百分点。以广州为例,前三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0%,其中三季度同比达到 7.9%,成绩亮眼。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贡献可观,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可以说,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

大新增长点增长极,不仅是增强自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应对全球变局的根本之策,也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不断提升,但仍面临不少问题与短板。科技策源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足,核心技术和工艺受制于人,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等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风险。具有领头作用的基础技术、跨学科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随着国际竞争加剧,国内产业与消费升级,部分问题会更加凸显,需要尽快予以解决。

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应着力于补短板抓重点。首先在政策走向和资金投放上,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府引导,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周期长、资本投入量大、不确定性高,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市场主体投资。依托国有企业主业优势,引领、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力度。不断优化投资服务环境,增强企业投资意愿,激发社会投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其次,要聚焦重点产业,加快产业集聚。虽然在政策推动下,投资升温加码,各地在投资时要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找准发展方向,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要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良性互动,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三要攻关痛点堵点,加大

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投入研发和支持力度,围绕决定和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集中力量逐项攻关。加大基础性、顶尖级研究人员的引进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即将迈入“十四五”时期,当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争创未来竞争新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解读 重点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各国为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动力,开始大力关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现阶段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

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应积极挖掘行业内投资机会,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价值链制高点,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利用资本的放大效应快速做大做强。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将积极创新融资渠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后盾,加快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重点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从投资机会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节能环保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首要产业,目前正处于外部发展环境最为良好的黄金期,“十二五”期间投资水平将处于历史高位,细分市场各显投资机会:固废处理行业整体处于投资高峰期,污水处理市场运行平稳正孕育新的投资机会,大气治理脱硝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开发领域和设备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兴起也为我国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领域带来巨大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是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全面融入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与变革进程中。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关键环节孕育着较大的投资机会。就动力电池而言,技术含量较高的正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将分享行业成长利润。

——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技术和产业革命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将此前分离的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实现业务融合,形成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的产业链条。在业务领域,竞争加剧和渠道多元化均有利于业务价值的提升,并增加内容提供商的收入来源,促进终端业务的融合。在基础网络设施领域,随着广电网络投资主体的确立,将进一步推动、落实广电网络双向改造、骨干网和承载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使设备商从业务推广中受益。

——物联网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效度,提升了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层次和水平。在半导体传感器和RFID领域,传感器研发过程长,自动化难度大,但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
RFID是“物联网”概念中的核心技术,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宽带网络领域,用户业务应用需求导致3G网络建设、FTTX、专网建设等成为宽带网络发展主要拉动力,从而为该领域带来大量投资机会。在应用领域,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行业传感技术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将成为近期行业应用与市场投资的热点。此外,长期来看,智能电网、医疗卫生、家庭、个人等领域的智能传感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适于长期关注。

——高性能集成电路

高性能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核心部件,是产品技术含量的重要体现。按照集成电路产业细分IC设计、制造、封装及配套的设备、材料、服务平台各个发展链条,产业链之间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存在、发展。在芯片设计和产业化环节,关注芯片设计与整机结合,支持重点领域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开发,围绕典型应用投资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环节,关注集成器件制造(IDM)模式的集成电路企业发展,重点投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5纳米及以下技术水平芯片生产线以及国内现有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扩产与改造升级,重点关注BGA、PGA、CSP、MCM、SIP等先进封装技术。在其他辅助环节,关注设计领域涉及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EDA设计工具、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评测等方面,关注8~12英寸集成电路核心生产设备和原材料。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策略建议

从融资渠道来看,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可持续性、动态性等特点,从而对融资渠道的选择与创新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应合理利用政府杠杆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政府的产业扶持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国家希望通过设立大批产业扶持资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政府无偿补贴、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培育本地优质企业发展。从企业的角度讲,应该深入理解中央和地方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政府扶持类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扶持资金。一方面,通过争取政府无偿补贴、贷款贴息、科技专项基金等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寻求政府担保、产业基金投资,为企业注入政府信用,为后续融资铺平道路。

其次,应积极密切关注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动向,合理利用民间资本和外资。国发〔2010〕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投资建设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从国家政策看,政府正在逐步放宽外资和民间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限制。因此,企业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积极关注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动向,合理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

再次,要用活股权融资,重点关注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创投及私募股权基金以及产权交易等融资方式。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而言,股市融资非常符合高科技企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对于筹资的要求。国外许多高科技企业都是依靠在创业板上市,来筹集企业的长期发展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发起成立首批20家有中央财政参与的“国家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种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三方资金整合下的创投新模式,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带来更多股权融资渠道和机会。

最后,在选择债权性融资时,应重点关注担保融资、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租赁以及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型债权融资方式。就高科技企业而言,其经营风险很大,而资金的流

动性和安全性较差,因此,债权人将要求高科技企业提供较高的风险溢酬。适度的引入政府信用和担保机构的担保,可以有效提高银行贷款的成功率。另外可以选择运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债权融资手段。

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建设。推动多层次、多元化融资体系建设,创新适合重点产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债券产品,积极引导和支持重点产业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社会化的风险投资机制,支持和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依托产业基地、企业孵化器、孵化园区等产业集聚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规模。完善上市辅导机制,为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全方位服务。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着重用于支持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吸引优秀人才、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引进领军机构和支持重大社会公益性科技示范工程等,提升专项资金辐射带动作用。

在加快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方面,坚持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不断完善投融资体系,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科学安排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不断创新和完善银政企合作模式,引导产业和金融充分融合,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据2月25日 经济观察报)

推荐访问: 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感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