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语文教学故事我文教学故事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海原回中 黄宗金

 (一)扣分

 我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教学故事天天有。

 这不,刚进教室就又有了——

 学生一窝蜂地向我涌来并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又被扣分了,她今天又迟到。”说完,这些学生仍是一脸的气愤。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又充满了无尽的无奈。可还是尽量温和地询问:“今天,你怎么又迟到了?”她高高地抬着头,脸有一点儿红,眨巴着眼睛对我说:“我忘了时间。”果然不出我所料,仍然是老问题,仍然是老回答,仍然是老态度,我们班的绝大多数扣分单都是拜她所赐,我没少教育过她,也没少和他的家长联系,可丝毫不见成效,她仍然是让我最头疼的学生,仍然是他爸爸妈妈的乖女儿。她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先不说她一个人学不好,单单就影响我们班级的班风这一点来说,我再也不能姑息养奸了,我决定要再找寻突破口,帮助她改正态度。

  ?上语文课时,我发现她总是习惯地趴在桌上,手中一直在摸索着什么东西,这样很自然的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她的行为让我想到他那可怜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波动,但是,只要我提醒她:“你应该挺起胸膛来认真听讲。”她也会回答出一两个像样的问题,虽然只是那么一刹那,这一点让我知道了她并不笨,她能学好。对,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我要让她一直挺起胸膛,认真听讲,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对学习有了兴趣,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她的成绩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 ?晚上,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急于要实施计划了。第一步,我给她的家长打电话,我早已深知他们特别溺爱她,我多次建议让他们对她的学习多关注一些,从而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都不肯对女儿进行一些劝阻,反而更加纵容。所以,这次我决定和他们进行迂回战术,我告诉他们为了她的形象问题,使她长得更加笔直,向他们提议给她买个背背佳。因为他们特别疼爱女儿,他们也怕身体长弯了,第二天就买了一个背背佳。当天,王利穿着背背佳来上学了,我的第二步就该猛烈地开展了,刚上课,我就表扬她:“同学们,快看,她今天真精神,站得直,坐的正,腰杆挺得真直啊!”我带着满怀期待的目光对她接下去说:“我希望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争取能给自己加分。”我在班上开辟了“纪律行为”板块,根据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加分、减分。她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果然,在她刚穿上背背佳的兴头上,我又借机表扬了他,整堂课上他都很活跃,还积极地回答了两个问题,我趁机表扬她有进步并给她加了2分。她为自己第一次因为上课表现好加了2分,她兴奋啊,眼睛里迸射出喜悦的光芒。在课间,我惊喜地发现,她拿着书本去向同学虚心请教了,我看到她对学习有了兴趣,我的心高兴的像花儿一样。紧接着我的第三步开始了,在批改第三单元考试卷时,我把她的作文少扣了三分,这样她就有了良的好成绩,当发到考试卷时,她特别兴奋,还一个劲的问同学,她那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是怎样的呢?要求同学给她讲解。从她课上和课间的表现都可以看出,她在努力改变自己,她想成为一名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好学生。我读出了他的心思,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进步的速度真快,从合格线上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良好的行列。她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她对我瞪着笑眯眯的眼睛,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要坚持的信心。当天晚上,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给她的家长打去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原委,并且希望他们一定要配合我一起鼓励她,让她勇追直上,千万不要松气,不要骄傲。?

 ?由“趴”到“直”让我看到了神奇的效果,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帮助她实现良性循环,成绩逐步提高。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工作就像一门艺术,要懂得心理教育,有时候真觉得跟学生一起好像在斗智斗勇一样。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其实,学生也教会我们如何宽容,如何处事。我将遵循“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学原则一直努力下去。

 (二)写信与回信

 在高一语文第三单元中有这样一篇习作练习,那便是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发现凤凰语文网上有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构想,就是搞一个班级互动,让每位同学给对方班级的一位同学写一封信,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看到这样的一个创意的确是令人振奋的,于是我便也在后面跟帖,希望有班级也和我们班结对子,来共同完成这次的习作任务,很快,便有老师和我取得了联系,他们是固原二中高一(2)班的同学们。一得到这样的好消息,我立刻在班级中给同学们作了介绍,告诉他们我们这次将完成一篇不同寻常的习作。如同我预想中的那样,班级里一改往日听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的消极气氛,而是个个睁着惊奇的眼睛,相互小声议论着,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回家准备一个信封和一些信纸,并且好好思考思考该如何向你的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同学们的情绪果然相当高涨,第二天便有不少同学准备好了信封和漂亮的信纸,并且反复询问着这种信封能不能用,邮票该贴在哪里等一些问题。我心里偷偷在笑,我知道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在周四的写作课上,同学们高谈阔论,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家乡的特产和美丽的风景介绍给远方的朋友,无锡的特产小笼包、酱排骨、太湖三白,在孩子们的笔下还真写得颇有味道呢。阿福阿喜的故事也被搬上了信纸,成为了同学们竞相介绍的对象。有不少同学还不忘好好介绍一下自己,就连陶俊楠同学都在信中和远方的朋友谈论起该如何改变他的粗暴脾气的问题呢,真是相当意外的收获。

 其实当初看到那样的创意,我也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挺有趣的活动便一时激动,一阵兴奋加入了其中的队伍,当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效果。但现在细细回想起来,其实那位老师的创意并不仅仅是有趣,也并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那么简单,而是包含着一定的教学理念。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的活动有意义。”我想如果让学生面对远方的一个假想的朋友来介绍家乡的话也许效果就会有所欠缺,因为它脱离了生活的真实性,而如果让学生向自己身边的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又会因为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个环境而失去新鲜感。现在,让学生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听众来听他介绍,并在期待他人回信的过程中来完成习作这样的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

 (三)“掌”和“拳”的比较

  在学习施耐庵的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有的学生在课上质疑中提出了:小说中有两处描写鲁提辖动手打人的情节:一处是动手打店小二;一处是动手打镇关西,这两处描写都是写鲁提辖打人,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学生的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我便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研讨。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张项囡小组的同学研究的兴致非常高,我便走过去询问原因。小组的同学向我汇报说,是他们小组的高原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观点,引发了大家的研究兴趣。高原同学是一个在课堂中常常闹出答非所问笑话的学生,对于他的这种发现,我本想一笑了之,但是听了同学的汇报,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高原在自己的分析中,将科学课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语文的分析中,发现鲁提辖在打店小二时,使用的是掌;而打镇关西时使用的是拳。用掌时,受力面积大,作用人体的压强就小;用拳时,受力面积小,作用人体的压强就大。因此,打店小二时不如打镇关西时那么厉害。

  在全班进行交流时,我首先请高原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他的回答过后,没有以往的哄堂大笑,代之的是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高原在大家的掌声中体会了一次成功的愉悦。作为老师,我也在高原那充满愉悦的脸庞中,又读到了: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让这种体验成为孩子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其实我也行。

  这些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犹如珠玑相碰,清脆悦耳,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活。更让我体会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人的摇篮。

 (四)取消春游

 正值四月,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此时也正是学生们的一年一度的外出春游时节。但是,学校考虑安全问题,有可能会取消外出春游的计划。学生们嘴上不说,心里却憋着一肚子话。

  于是,我决定从这个敏感问题入手,在我的一堂作文课上,开始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现在窗外阳光明媚,绿意袭人,鸟语花香,此刻你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问。

  “春游……”学生异口同声。

  “可是这……安全问题,再说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依我看,还是取消这次活动吧。”?

  “老师,为什么?”?

  “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为什么要取消?”

  “别的学校都去了!”

  ……

  教室里群情激愤,吵吵嚷嚷,有些拍着桌子,有些脸胀得通红,有些趴在桌子上直生闷气。

  “这样做可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激化矛盾!”我调整着学生的情绪。

  ……

  一位同学站了起来,?“那我想问老师,你到底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那我也想问你,为什么非去不可呢?”我巧妙地将话语引入正题。

  大家陷入了沉默。看的出来,他们正在缴尽脑汁,准备用N条理由来说服我。

  “你们也许不愿意说或者还没想好用什么样的方式说,没关系,把你们的理由写出来吧!”?

  此时的学生,不再似以往写作文那样,一脸的不情愿,笔如千斤而难以下笔了。他们带着诸多不满、些许悲壮,将自己的意愿,心中的希望,写进了他们的作文里,好象不吐不为快似的。写下他们的作文。

  几十分钟下来?,我便看到了一篇篇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情理并茂的作文。通过文字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激荡、浩气四塞。

  有的这样写道:“我理解老师您的心情,您也是为我们好,想让我们在学习上多用点功,多花些时间,能够有所突破,可是作为一个老师,您却不理解我们的心情,一味地强调学习,这将给的教育和教学带来多大的损失啊。你常常告诫我们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可是现在您却自己把我们的弦给绷紧了。……”

  有的则?“每年我们都会去春游,在蓝天白云下,在青草地上,师生同游,促膝谈心,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老师,难道您不记得了吗?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彼此相互了解,而且也增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让我们贴的更近了。在初三的紧张而枯燥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时时回味我们曾经的快乐,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值得回味的事情啊!”

  有的却“在我的记忆中,胡老师是那样的通情达理,我也一直以为,我在这个集体里是我的福气,也是我的荣幸。我从心里佩服和敬重你,但今天却让我感到遗憾,我并不是遗憾我们不能去春游,我担心的是你的形象会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作为一位尊敬您关心您的学生,我不得不向你进言,还是顺应民意,采取民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吧。”

  有的则有理有据,?“我们读过许多游记,《醉翁亭记》让我们明白“志”趣,《雨中登泰山》让我们明白“雨”趣,《西湖游记》让我们明白“景”趣,这次的春游一定有我们的“情”趣,在祖国的怀抱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我们的情操,从而培养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这老师不会反对吧?”

  ……

  这种方法讲究相机而动,随机应变,求变出奇,奇中有新。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时,他们会忘记了是在写作文,而不过是在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颅,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于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

  “大家还记得那篇《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又有谁能告诉我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因为太胖了,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霎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

  文中那肥胖的背影犹如电影画面般慢慢淡出,影愈淡而情愈浓,人愈远而心愈近。

  “父亲如此费力,艰难的爬过月台,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停了一下,“有谁听过满文军的《懂你》?”

  大家都使劲的点了点头。

  “那么有谁会唱吗?要不,老师起个头,好吗?”

  当我哼唱起那首饱含深情的《懂你》时,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跟着我,开始很小声,渐渐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动情了。我希望学生们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现在应该已经奏效了,他们能够体验到人世间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情深,便可以去感悟亲情的可贵。

  “我想,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并写下读后感。可以家长写,也可以学生写。好吗?”

  结果所有的家长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他们有的从中想到了自己的父辈,有的想到了自己的读书时代等等,实在令人感动。而所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通过父母的文字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我想,沟通永远是人与人走向和谐发展的方式。

  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真情,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学生不仅写作兴趣盎然,还有的用电脑打印下来,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再也不是被动的老师要求了。

  

  这些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犹如珠玑相碰,清脆悦耳,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活。更让我体会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爱的一方乐

推荐访问:我的教学故事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事我 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