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朱启平读后感

落日

朱启平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极其特点。

2.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3.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1.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勃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起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60多年前《大公报》著名记者朱启平先生以他的如椽大笔记录了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一幕值得我们“永志不忘”!

2.作者简介: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被派往昆明,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获悉1945年9月2日,,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材。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

二.文体介绍

1.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

2.通讯的基本特征:真实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思考回答:《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向联合国投降。

2.学生思考:从课文时间线索来看,日本的签字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是否文不对题?有独特的含义吗?

[参考]“落日”运用双关手法:①作者在参加盟军的受降仪式后,就到横须贺港的另一条军舰上去写作这篇报道。写完时,正是落日时分,作者触景生情,就以“落日”为题,点出了写作背景和时间。②日本国名中有个“日”字,日本的国名含义为“日出之国”,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用“落日”表明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日本已经是一个被打败的癞皮狗,已经是一个没有还手之力的奄奄一息的杀人魔王,是没有生气的不再绚烂的落日。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3.通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作品都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内容。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签字场所”,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况。

第三部分:“代表到来”,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第四部分:“仪式开始”,写了双方代表签字。

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是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是签字后的余波。

四.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通讯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等特征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加以体现的。

活动体验:全班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研读一个部分,找出该部分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

实施过程:①小组成员共同品读文章,进行讨论,教师随机参与及指导。

②各小组形成书面评价,小组代表发言。

③教师即时评点。

[参考]

A.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情感: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

B.“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

情感: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C.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的气氛庄严而热烈,日本代表团到来时则一无声息。

情感:对比突出正义的力量。

D.日本代表重光葵“挣扎上前”,“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 情感:几乎一个动作一顿,表现他想用遵守外交礼节,保持外交家的风度的种种做作来掩盖精神崩溃的状态。

“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

情感:这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他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签字落笔以前装出的矜持,这有意装出来的舒缓之态,显得相当可笑。

E.梅津美治郎“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

情感:从相对明快的动作中似乎告诉人,他想赶快结束这使自己尴尬的场面。无怪乎引起军舰上层观看仪式的“毛头小伙子水兵”的轻笑。作者借水兵们抑制不住的轻笑,写出内心的欢愉和对敌人的蔑视。

F.“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情感:签字的位置搞错了,作者借题发挥,把日本代表又嘲弄了一番。这里是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痛恨。

活动总结:教师范读重点语段,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情感。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神和鼓舞民众意志的好文章,它结合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PPT图片展示,直观感受)

五.拓展延伸,指导写作

(1)学生思考: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如何才能写好细节?

[明确]①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②符合人物的个性;

③精心锤炼词语;

④巧妙运用修辞。

六.作业

1.从当天报纸上选择一篇通讯,针对该通讯的细节描写进行评价。

2.试写一篇关于近期学校活动的通讯,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板书设计:

落 日

签字场所 ——简单肃穆

代表到来 ——严肃有序 牢记历史 仪式开始 ——正义审判 永志不忘 投降书脏了——不义自毙

《落日朱启平》阅读附答案落日朱启平

阅读答案

落日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桌上铺着绿呢台布,每边放一把椅子。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我站在一座在二十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入口处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八点半,乐声大起,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是坐驱逐舰来的。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中国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日本代表团乘一艘小艇来到。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

九时整,麦克阿瑟昂首走到扩音机前,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与日本作战各国签字。”麦克阿瑟坐到椅子上,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全体签字毕,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
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于是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节选自《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出版社,1987年)

12.本文标题“落日”的意思是 。

13.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仪式,麦克阿瑟为什么安排在美国军舰上、美国国旗下举行?

14.麦克阿瑟是坐驱逐舰来的,日本代表团则是乘小艇来的,为什么?

15.投降书“签错了”,日本代表为什么不要求重新签一份而接受了“不干净”的投降书?(假设日本有要求重签,盟国同意重签) 16.作者对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点“九一八”的强调,对侵略者有何警示作用?

12.日本(战败)投降。(2分)

13.凸显美国的地位(重要性、强大等)。(2分)

14.要点:可以让胜利者尽显胜利的骄傲(尽享胜利的喜悦),(1分)让失败者尽显渺小(屈辱)。(1分)

15.签投降书是耻辱的,再签一次等于双重耻辱。(所以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2分)

16.要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或玩火者必自焚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

关于朱启平落日的阅读及答案

落日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桌上铺着绿呢台布,每边放一把椅子。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我站在一座在二十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入口处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八点半,乐声大起,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是坐驱逐舰来的。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中国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日本代表团乘一艘小艇来到。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

九时整,麦克阿瑟昂首走到扩音机前,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与日本作战各国签字。”麦克阿瑟坐到椅子上,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全体签字毕,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
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于是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节选自《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出版社,1987年)

12.本文标题“落日”的意思是 。

13.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仪式,麦克阿瑟为什么安排在美国军舰上、美国国旗下举行?

14.麦克阿瑟是坐驱逐舰来的,日本代表团则是乘小艇来的,为什么?

15.投降书“签错了”,日本代表为什么不要求重新签一份而接受了“不干净”的投降书?(假设日本有要求重签,盟国同意重签) 16.作者对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点“九一八”的强调,对侵略者有何警示作用?

12.日本(战败)投降。(2分)

13.凸显美国的地位(重要性、强大等)。(2分) 14.要点:可以让胜利者尽显胜利的骄傲(尽享胜利的喜悦),(1分)让失败者尽显渺小(屈辱)。(1分)

15.签投降书是耻辱的,再签一次等于双重耻辱。(所以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2分) 16.要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或玩火者必自焚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

落日

朱启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3、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位80岁老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

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这简单的言语凝聚了一个八旬老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也寄托了一个普通老人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我们——尤其是你们这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应该读一读这篇56年前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落日》。

(二)作者介绍

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据唐振常先生在《川上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中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

叱咤风云的身影。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
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通讯享誉海内外。老新闻人严秀(曾彦修)先生1997年读到迟来结集出版的《朱启平新闻通讯选》,就发自内心地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后经廖承志先生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三)文体介绍

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怎样写好新闻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需注意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彩“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彩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彩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彩的片段、精彩的场面或精彩的表演、动作等。

(四)解题

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
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五)内容分析

1本文结构如何划分?

依据签字的经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

2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重点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三部分是其延续,又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3 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4 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多余吗?

选材应围绕中心。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看似貌不相干,实则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威严,这些和“落日”相互对应,密不可分。

5 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如“重光一腿之失”、“九一八”等。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

(六)艺术手法分析

1、细节描写: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环境和人物),体会其妙处。(讨论)

环境

(1)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

(2)关于乐队:

“白马故事”:“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

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

抗议和冷漠。

(3)关于“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
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

(4)代表到来:“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

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5)“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

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

人物

(1)神态:

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

“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2)外貌: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
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
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
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
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

登梯时有人扶他”。

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
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

动作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昔日趾高气昂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二)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

四、作业

就开篇所提及的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一事,结合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伤害的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评论。

这是广发基金副总的作品,买这本书其实不抱有多大希望的,毕竟这是实战派,我就喜欢这样的人,希望能了解基金的运作方式,投资思想,看看能不能真的战胜机构投资者,朱平,战胜机构投资者,读后感。

简要阐述朱总的观点:

1 股市投资思想技术鱼龙混杂,我坚持价值投资。

2 从趋势、行业、商业科学、数据等知识武装自己,修炼内功走天下,读后感《朱平,战胜机构投资者,读后感》。

3 选股如选美,要大家觉得美才是真的美。

4 周期类股票,散户的绝佳机会。

5 科技股是天使也是魔鬼。

6 成长股才是永恒的经典。

7 十倍股必然诞生于超级趋势中。

8 做理性的投资人

从朱总说的来看,其实股票并不复杂,机会不是折腾出来的,是等出来的,财富不是交易来的,是坚持来的,价值投资才是王道。

虽然没有多少新意,但还是对自己的思想有所改变,更加坚持价值投资,坚持理性投资,坚持坚持坚持。

山外大学山巅梦

——北师大岩口支教队队长朱启平的青春故事

2013-05-02 《光明日报》第

1、3版

追梦人足迹·五四青年节专辑

朱启平的家,在遥远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河乡岩口村。

有多远?坐火车、乘大巴、换中巴、爬两座山,每次从北京回家,都要3天。朱启平的梦,一直藏在这连绵的大山深处。

什么梦?做个好老师,把知识和信念带回家乡,让孩子们看到大山外的精彩世界,走出大山。

出山去,上大学!正是这个信念,撑起了少年朱启平的精神与脊梁。在贫寒的童年里,在艰难求学路上,他也曾动摇,也曾迷惘,但以信念为北斗,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校正方向,不再迷途。

2009年,朱启平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4年来,他一边求学,一边圆梦——大一暑假,他组织支教队回到岩口,在当地唯一的民办小学义务授课。此后每年,他们都如约而至,还把“北京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基地”建在了这所仅有1名老师、60多个学生的村小。“每次20多天课程,我们能给孩子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爱,是信念,还有希望。要让孩子们知道,除了工地,大山外,还有个地方叫大学。”

今天,毕业在即的朱启平谢绝了省会重点学校的邀请,回到毕节市执教。他说这是他刚答完的人生第三道考题。“自我牺牲?不,是在最需要我的舞台上发挥最大的价值。”他笑着说,眼中满是自信。

第一道考题:辍学?读书?

家里无力负担学费。即将升初中的他下定决心:绝不辍学。自己赚钱,也要读书!三次高考,他成了梦想中的师范生。

一座低矮破败的泥草屋,默默蹲守在小径尽头。

直到2010年,这仍是朱启平一家人的居所。等到乡里危房改造,他家才最后一批搬进了砖房。

朱启平早已习惯了贫穷。村里没有公办小学,他一二年级在私塾度过,此后便每天往返十几公里去邻村读书;
2007年前全村不通电,作业只能在油灯下完成。挣扎到小学毕业,家里再也负担不起三个孩子的学费了。

“去打工吧?”弟弟无奈。他却不吱声。

绝不辍学。自己赚钱,也要读书!执拗的小启平只身来到乡中学,开始了自力更生的日子。住不起宿舍,就以帮干农活、做家事的代价借住在远房亲戚家。刻苦攻读之余,他上山采野菜、摘杨梅、挖药材,一分一角地攒学费。

初中毕业,他考取毕节一中,却因学费太高不得不转读毕节地区民族中学。

又是一段更苦的打工生涯。寒暑假和周末,他常饿着肚子四处奔波,刷盘子、挖土方、做搬运、发传单、卖玫瑰花„„然而,学习一刻也不曾放松。深夜灯下,他一道道解题、一页页背诵,顾不得浑身酸痛,忘记了辘辘饥肠。

他时常畅想自己的人生路。长大了做什么?打小,他便梦想当一名私塾先生。多年艰辛

求学,令他感受到教书育人的神圣。

2007年5月,喜讯传来:免费师范生政策将于当年实施。仿佛一束阳光照亮心灵,即将高考的他瞬间作了决定:报考北师大,去首都读书,当老师!

没曾想,一考便是3年。前两次,他以不小的分差分别被贵州大学、黑龙江大学录取。他不甘心,均很快申请退学。

难以割舍的教书梦,始终在他心头萦绕。

他决心最后一搏。常年超负荷打工影响了学业,唯有专心复习,才有望成功。然而,学费何来?幸好,毕节兰苑中学知道了他的故事,愿意接纳他免费复读。

2009年7月,盼了太久的捷报终于传来:他以全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师大历史学院录取。

拿着录取通知书的手抖了又抖。两串隐忍很久的泪,终于泉涌。

第二道考题:经商?从教?

学业的差距、语言的障碍、成功的诱惑,一度把他拉进灰暗世界。挣脱了经商梦和抑郁症的困扰,他在讲台上找回成就感。

圆梦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庆祝,而是加紧打工——不仅为自己,也为弟弟。三年前,辍学多年的弟弟被他劝回学校:“书必须读,钱我出!”

2009年9月,他把暑假赚的4000元钱留给弟弟,自己揣着200元,奔向新天地。然而,压力与迷惘很快袭来。

一方面,大都市的赚钱机会数不胜数,每走一步都充满诱惑。

另一方面,学业和人际交流却遇到了瓶颈——首先是普通话。一口浓重的贵州方言,使他无法和别人顺畅交流;
其次是英语。高一才接触英语,没上过正规的听力、口语课,大一分班考试,听力只考了8分。

自卑啃噬着他的心:我究竟是不是做教师的料?走其他路是否更容易成功?有师兄开公司,劝他入股。几番权衡,他动心了,咬牙把3000多元积蓄倾囊投入。

班主任王秀丽看出了异样,苦心劝导:“人生路很长,为眼前利益放弃长远目标的短视行为,到头来得不偿失。”学院也为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尽可能保障他的生活条件。朱启平被触动了,开始专心学习。不会普通话,就拉着室友“陪练”;
英语太差,便买来幼儿英语、音标卡片、听力磁带,从头学起。

“他成了我们班最刻苦的一个,每天起早贪黑地学。好多次听见他在操场上大声读英语,课间也躲到走廊上一遍遍念。”室友何进军记忆犹新。

大一暑假,他摸索着组织起了支教队伍,成功完成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更加严酷的考验。大二一开学,打击接连而至——虽然苦读英语,期末考试听力仍未过关;
综合测评成绩靠后;
参股公司倒闭,数千元投资化为乌有„„他沮丧至无法自拔,到医院一查,竟患上了抑郁症,甚至一度失去生的勇气。

其后,便是大半年住院治疗、休养的日子。

强者之所以强,不在于从未跌入低谷,而在于能在谷底积聚能量,重新攀登。朱启平开始了痛苦而深刻的自我剖析反省。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反复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写下长达数万字的日记。

长期积压的不良情绪被一层层剥离,一个真实的自我渐渐坦露出来。究竟什么是自己所需要的成功?梦想和金钱,哪个更重要?他发现,自己时常梦回支教的日子,只有那些站上讲台、走进学生的片段,才能让他感到快乐、宁静与充实,而关于金钱的回忆,往往伴随着痛苦。

认清了自己,他渐渐振作。在病房里,他和两名高中生、一名初三生组成了“学习小组”,互相鼓励、共同提高,新的支教计划也被提上日程,一遍遍细化、修改。

新学期开始,走出阴霾的他回到校园,继续逐梦。

第三道考题:大都市?小县城?

3年支教成效渐显,他愿做永远的支教“编外队员”。省会中学伸出橄榄枝,他却选择了毕节:那里离大山近些,更需要我。

又是两度花开花谢。当第四支支教队即将组建的时候,朱启平来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重大关口——择业。

他把求职申请投给了毕节一中。同学们有些惊讶——以朱启平的实习成绩,他若想留在贵阳,应该不难。

的确不难。大三上学期,他赴贵阳一所重点高中实习。一开始,学生们对这位其貌不扬的小老师多少有些轻视,可半个月过去,便被他的认真与友善征服了:改作业,他耐心圈出所有错漏,还写上大段大段贴心的评语;
讲试卷,他打通所有知识点,梳理出清晰的主脉络„„最后一次班会,他播放岩口支教的视频给大家看,并恳切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勉励学生们“为了梦想,永不放弃”。

学生们感动了。他们把心里话写在贺卡上、留念册里,满是祝福与不舍:“你是我遇见的最刻苦、最认真、最坚强、最善良的人,我正学着你,像你一样奋斗,像战士一样。”“要自信,虽然你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我们爱你。”“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丢了的吃苦耐劳和勤奋努力”„„学生的拥戴是最好的推荐信。然而,他没有去接学校伸出的橄榄枝。因为,毕节有岩口小学,有他亲手开辟的支教基地。在毕节一中,他可以常回岩口,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当永远的“编外队员”。

4月18日,记者随朱启平回到岩口村。迢迢山路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朴素的二层小楼——“官代河小学”。

这是岩口村第一所公办小学,不久前刚完工启用。原先那所民办村小的孩子们都随着老师梁正雄迁到了这里。见到朱启平,梁老师乐呵呵地报喜:“多亏你们和政府沟通。新学校修起来了,马上还要修球场、食堂。老师增加到了3个,学生也蛮多,就等你们来了!”朱启平连连点头,满心感慨。

他想起2010年首次支教的情形。那时,岩口小学的校舍还是三小间破旧的石砌房。没有桌椅,就用长木板架在石头上充数;
没有电灯,一到阴天连黑板都看不清。队员们住在同样简陋的小屋内,忍受蚊虫跳蚤的叮咬,忍受3个星期不能洗澡的煎熬,忍受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夜晚。然而,看到精心准备的课程受孩子欢迎,看到家长们对新老师如此信赖,听到学生们时时哼唱着自己教的歌,他们倍感幸福。

只有支教队员们知道,朱启平为这一切付出了多少心血。

头一次组织支教,为保万无一失,他花一周时间自费回乡调研,把路线、食宿等事项摸得清清楚楚,还和毕节市城关区教委、大河乡政府、梁正雄老师进行了充分沟通。

他牵头建章立制,招募队员时严格考核,组建队伍后定期培训、试讲、修改教案,还要求队员们随时总结交流。

怎样讲课孩子爱听?教些什么作用最大?他一次次和队员们探讨,恳切地阐述观点:“关键是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我们不仅要丰满他们知识的羽翼,更要唤醒他们渴望飞翔的雄心。”为开阔山里娃的视野,他们多次为岩口小学募捐图书,朱启平自掏腰包购买的就达2000多元。在他们的感召下,北京银行等爱心单位答应为学校捐建图书室。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英语语法、法律知识„„他们对梁正雄老师进行了多方面培训,帮

助他提高水平。

家访和调研每次必不可少。朱启平带着队员们挨家挨户地走访,摸清了岩口村的教育状况,还成功地打消了几位家长让孩子辍学的念头„„

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支教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让爱心和智慧永远传递下去。站在校门口,朱启平谈起了对未来的规划。

“毕节需要好老师。我将在这里为新的梦想而战:边认真教书,边在职修读硕士、博士。再过几年,我的学生会成为这片土地上最饱满的种子,长出希望,长成栋梁!”

一阵欢呼响起。刚下课的学生们发现了他们的朱老师,雀跃地向他跑来。一双双小手勾住他的脖子,搂住他的腰,抱住他的腿,不愿撒开。他蹲下去,揽住孩子们,脸上漾起了阳光一般的笑。

这正是他梦中的样子。

王斯敏)(光明日报记者

朱莉读后感

谈美朱光潜读后感

声律启蒙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落花生》读后感

推荐访问:读后感 落日 朱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