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关于《重视培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论文

  ---------刘延辉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当今推广普通话,重视培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及下,绝对要符合当今要求,认真贯彻组织和领导的的指示。

 在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工作目标。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相关要求,促使各级各类学校率先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目标并在全社会发 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在这大前提下,个人认为做到的是:

 一、充分认识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义

 1.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规范化标准化,符合小学语文教育根本目的,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培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基础在教育,学校是关键,老师更更加是关键的中心。

 2.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3.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三纳入一渗透”),积累了大量经验,涌现出一批语言文字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有利于鼓励先进,推广经验,带动更多的学校共同进步。

 二、关于教师重视语言文字的作用

  1.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有增强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激励机制且成效显著。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

 2.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改革成绩突出,加强听说读写能力全面训练,在口语教学、写字教学及考查方面和把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方面有特色、有经验。

 在当代中,语文教师应当有运用语言文字是能力的基础。怎么说呢?换句话来表示吧,在如今的教学形式下,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语言文字知识的指导,教师理解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也都需要在语言文字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理所当然的处处渗透语言文字知识。这里所说的语言文字知识,主要包括汉字、语音、语汇、语法和修辞知识,也包括形式逻辑、文章学和文学知识。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功底,还要有将知识运用于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正如那句话:“现代汉语知识是基本知识,教师掌握好并运用于教学,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就好,反之,将严重影响学生基本功的形成。”

  有的教师认为,小学语文实施新课程不需要语言文字知识,甚至有人认为“不会语文也能教语文”,似乎语文课谁都能教。上述看法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误解。应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不但没有说不要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说相当重视语言文字知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第一个就是“知识和能力”,这里所指知识,当然是语言文字知识。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重视语感培养和语言积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锐敏感觉能力,是知识与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导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语言积累,不论是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还是语言知识的积累,都与语言文字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导教学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在语文教材里,语言文字知识要素十分丰富:精当的用词,丰富的句式,贴切的比喻,富于节奏的排比,充满音韵美的对仗,还有生动的描写、严密的说理、巧妙的结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吸收消化,练习运用,逐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并且具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教材里的语文因素才可能被发现,被重视,被派上用场。

 语言文字的规则,尽管不一定能时时意识得到,却时时制约着每个人的生活中。学生通过以往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头脑中积淀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字会不自觉地指导着他的语言文字实践。教师运用语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赏析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可以调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的积蓄,使之参与新的学习活动。

 可能对于不少教师来说,不是缺乏语言文字知识,而是不会用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了语言文字知识派不上用场,好像语文教学用不着语言文字知识。他们缺乏语文意识,看不到教材中的语文因素,因而失掉许多训练的良好素材和有利时机。那些优秀的教师的共同特点是能够以独具的慧眼从文本教材中发现语文知识的要素,抓住典型的语言材料,以领悟语言材料蕴涵的规律性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练习运用,把规律性知识转化为操作性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教师由于恰当运用语言知识而使教学活动卓有成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这代的新教师学习的。

 总结:总之,时刻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要用深厚的中华文化浸润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字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语言文字的传播,不断扩大语言在社会的际影响力,让社会构建和谐局面。通过各方面的工作,推进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传统节日诵读活动、学生群体性诵读活动等工作,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打造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教学平台。校园中规范语言文字的应用和普通话推广,营造一片文化氛围,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关于全国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教办 [1991]522号)

 2.《师范院校普及普通话工作评估指导标准》(国语普司[1994]4号)

 3.《关于对普通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进行检查评估的通知》(教基[1994]17 号,附《城镇普通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工作评估指导标准》)

 4.《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1995]11号)

 5.《关于印发〈职业中学普及普通话工作评估指导标准〉的通知》(教职 [1996113号)

 6.《印〈职业中学普通话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职[1996]14号)

 7.《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教语用 [2000]1号)。

 8.《关于印发〈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语 用[2000]2号)

 9.香港大学田小琳教授在《论中文教师的素质标准》文献。

  2011年9月20

  刘延辉

推荐访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语言文字 重视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