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年度博士后流动站招聘简章

 中国中医科学院

 二○○七年三月

  为充分发挥我院科研与专家资源优势,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中青

 年科技人员和学术骨干,促进中医药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我院2007年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继续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进站工作时间:二年

 二、申请条件:

 1、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四十五岁。

 2、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本院培养的博士,不得申请进本院同一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留学回国博士优先吸收进站,并允许自主选择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申请人需递交的申请材料:

 1、申请人个人简历、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三份。并注明进站拟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合作导师。

 2、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一式三份,两位本学科领域的国内或国外专家(应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推荐信一式三份。

 3、博士学位课程成绩单1份、博士学位论文与摘要各1份、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1份。

 4、博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已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尚未领取学位证书者,应递交由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位委员会)出具的证明,并在进站时补交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5、应届毕业属国家统一分配的博士研究生由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出具统招统分及同意做博士后的证明。

 6、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由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同意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及博士后出站工作分配意见的证明。

 7、一站博士后人员申请二站博士后需提供一站单位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情况表》各一份。

 8、与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聘的博士后申请人员,还需递交博士后工作站的项目立项表及审查意见表。

 9、港澳台及外籍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需经各博士后流动点院所、合作导师考核,将考核意见及申请人简历、经确认的博士学位证书(需要有中文译件及公证证明)报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核备案,并需签定《外籍博士后协议书》。

 四、申请方式与审批程序:

 申请者需同时进行网上申请和书面申请。

 1、网上申请:申请者进入博士后“交互式办公系统”的网址(),按“办事者进入”提示,注册个人用户,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应表格,将个人信息输入系统中,上传、递交、确认,在信息递交成功后,从网上打印博士后申请表。

 2、书面申请:书面申请为申请人应递交的纸质材料,包括博士后申请表及需递交的各类申请材料。

 3、审批程序:

 (1)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博士后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由各博士后流动点院所、合作导师组织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进行面试考核。

 (2)考核合格者,由我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对网上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认,经我院博士后领导小组批准后,将申请者的纸质材料同时上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审批。

  4、审批与进站时间:

 (1)我院博士后进站时间为每年六月、十月两次。博士后申请者应在每年四月、八月之前,向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材料。

 (2)我院在收到申请者合格的申请材料后,将在一个月内进行上报审批,审批通过后由我院向申请者发出招聘录取通知书。

 五、联合招聘:

 2007年我院继续与厦门第一医院联合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具体招聘专业与条件请登录网址:

 六、联系地址:

 北京东直门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电话3395

 E-mail:bgbzy@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网址:

 2007年度博士后招聘学科专业目录

 1、中医学

 专 业 合作导师 招聘人数 研 究 方 向 中医基础理论 潘桂娟 2 中医学理论的系统整理与研究 中医医史文献 柳长华

 崔 蒙 1 中医药古籍整理与数字化研究 中医医史文献 柳长华

  肖永芝 1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 崔 蒙 1 中医药信息数字化 中医基础理论 崔 蒙 1 中医药情报研究 中医内科学 仝小林 2 1、苦酸制甘的理论和配伍研究

 2、消瘦型糖尿病的治法及应用研究 中医内科学 林 兰 1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 中医内科学 冯兴华 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骨伤科学 孙树椿 1 中医骨伤和手法治疗颈椎病研究

 2、中药学

 专 业 合作导师 招聘人数 研 究 方 向 中药化学 肖永庆 1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中药化学 王智民

 张启伟 1 常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化学 王智民 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分子生药学 黄璐琦 2 分子生药及中药资源研究 中药药理 朱晓新 1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 3、中西医结合

 专 业 合作导师 招聘人数 研 究 方 向 中西医结合基础或临床 陈可冀 2 心血管病研究 中西医结合基础 李连达 2 中药药理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 唐旭东 1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基础 刘建勋 2 中药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中西医结合基础或临床 史大卓 2 心血管病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 杨宇飞 2 抗大肠癌转移复发研究 中西医结合基础 吴志奎 1 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证型特点分子基础 中西医结合临床 王 阶 3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和基础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 朴炳奎 1 中医扶正培本在抗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 孙桂芝 1 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 中西医结合临床 林洪生 1--2 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临床 温建民 1 骨与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 董福慧 1 骨折愈合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 唐由之

 高健生

 庄曾渊 1 中医治疗眼底病的临床评价 中西医结合基础 鞠大宏 1 中医治疗痹症(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基础 霍海如

 姜廷良 1 方剂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研究 中西医结合基础 崔晓兰

 廖福龙 1 中药药理机理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 王永炎

 刘保延 1 中医临床评价方法

  中西医结合临床

  王永炎

 谢雁鸣

 王 忠 1 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吕爱平 2 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翁维良

 吕爱平 1 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翁维良

 谢雁鸣 1 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学

  中西医结合 高普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张亚强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刘德麟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医科学院

  二00七年三月

 7

推荐访问: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 中国 科学院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