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调研报告

医学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设立调研的背景

康复治疗是医学的基本组成,作为慢性病与伤残治疗所必需的手段,是现代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康复治疗自19世纪40年代从美国开始发展,迄今由60多年的历史。现代康复治疗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基础,以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为目标,应用主动、积极和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康复措施,以团队合作为基本工作方针,致力于广大患者和残疾者的功能改善和提高,使他们能够追求品质生活,重返社会,和我们共享一片蓝天。我国康复治疗有组织的发展开始于1983年,迄今也经历了24年的风雨。但是,康复治疗并非受到重视。根据相关调查,残疾人普遍受轻视,甚至连他们的治疗医生也是如此。在美国,还仅有半数的医学院校建立了物理医学与康复科。即使在这些部门中,也只安排极少的课时讲授康复治疗原理、方法与技术。医学院校毕业生中只有0.5%选择物理医学与康复作为自己的专业。而美国每年因各种慢性病造成活动障碍者就有几千万人,若统计需要康复服务的总人数,甚至可达总人口的5—10%。但80年代初临床上仅有2200名康复医师,至少增加3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当前现状,大部分临床医生很少甚至没有接受过康复医学的训练,因此不能苛求他们能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服务。以至于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显得相对不足。其次,社会及公众对康复服务的需求有增无减,一些玩忽职守将使较轻的残疾患者继续恶化而发展为严重残疾,甚至完全残废,伤残早期,应经行积极康复治疗,帮助病人恢复到最佳的功能状态和自理程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经济的,它较之早期对伤残的忽视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要小得多。美国公众(包括慢性病和伤残者的亲友)现已接受这一准则,并希望将它作为标准医疗保健的一部分来实施。其三,现代医院在急性病或疾病急性期护理和治疗方面,不仅有众多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而且其手段和方法都是卓有成效的,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医疗方法,但是它在处理残疾方面的效果常常是有限的。近50年来,现代医学成绩斐然,药物及手术从危重症中拯救了无数生命,然而也留下了日渐增多的慢性伤残病人。就他们还继续保存的能力来说,有相当高的比例未能恢复到最佳的功能水平。根据广泛抽样调查,估计这类伤残者约占总人数的5—10%。社会、家庭、个人为此项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其医疗、抚养、生活费的支出相当可观。然而这样却未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或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其四,据文献报道,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疾病种类在近20年无重大变化,以国家健康统计中心1972年的统计资料说明:活动受限人数、每年住院人数、每年死亡人数依次排列位:活动受限可以理解为自我料理、行动或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严重受损。住院人数是这些主要病种所耗费的医院护理的大约数目。值得注意的是,全部伤残中,有1/3是肌肉、骨骼等运动系统疾患,特别是腰背问题和关节伤残。背部受伤的产业工人中做普遍,也是美国各种伤残中最多见的。由于心脏病、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引起的活动受限都列为循环系统疾病,占全部伤残的21%。有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疾病引起的活动受限占12%。这三大类疾病造成的伤残占2/3。在中国,以1987年4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使用以国际残疾标准为依据所制定的“中国残疾标准”,组织了4万人进行全国五种残疾人口抽样调查。通过入户调查,复查结果及质量抽样核查方式,对369816户、1579314人(占全国总人口1.5‰)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有残疾人的家庭66888户,占调查总户数的18.10%,确定五类残疾(含其综合)共为7734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据此推算中国各类残疾人总人数约为5164万人。其中听力语言残疾约为1770万人,智力残疾约为1017万人,肢体残疾约为755万人,视力残疾约为755万人,精神病残疾约为194万人,综合残疾约为673万人。这仅是五类残疾抽样调查的结果,还未包括内脏、各系统疾病所造成的残疾在内。5164万残疾人所涉及的人口超过2亿,是总人口的1/5。问题十分严重,康复任务十分艰巨。而康复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康复医学的发展不仅反映了医学科学的进步,同时还能提高卫生投资的经济效益。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发展服务,经过深思熟虑,医学系决定新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使新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更准确、更科学,我系于2009年2月开展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立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1、调研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开门办学、搭快车”的基本理念为支撑,充分尊重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现有地区本行业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设立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2、调研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使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本次调研严格遵守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定的要求,通过紧紧依靠行业,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协会、医院、社区和学校等单位沟通,从而能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等,提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议。

调研内容:包括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

调研方式: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调研范围:阿克苏地区的各级医院、社区康复机构、残联单位等。

调研对象: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医院的医师、中医康复科主任,以及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等。

调研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建议——专题论证——信息补充——改革建议定稿。

由于经费限制,我们采用了个别面谈、电话访谈作为调研的主要方式。通过调研使我们较全面地把握了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应的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分析:

二、阿克苏地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阿克苏地区康复治疗技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阿克苏地区,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医药消费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固有的“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心理疾病、亚健康状态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医疗行业的服务方式的转变也势在必行,随着康复治疗技术被人们逐渐认识,将使得患者更多选择在平时多注意康复保健而不是等到病重后再去住院。行业的变化,势必引起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强医疗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掌握行业现有人员构成情况则是我们调研的基础和出发点。

2.阿克苏地区康复医学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根据调研显示,目前阿克苏地区康复治疗技术领域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多为初、中级,且多为“半路出家”,由其它医疗专业或由中医专业人员兼职。这一方面说明我区的医疗行业对康复治疗技术认识不足,技术含量、操作能力急需提高;
另一方面也说明康复治疗技术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劳动生产率需要提高。我区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急需具有较高文化科学知识、年富力强、敬业乐业而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他们不仅能熟练地运用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并且还能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解决一系列操作技术难题,适应医疗行业服务发展的要求。

通过我们对个别用人单位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过去的几年中,用人单位新进一线操作人员,以大专生、本科生为主,而以往一线操作人员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较少,说明医疗用人单位对新进人员的要求在提高,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应面向一线,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主要目标。

3.阿克苏地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应岗位分析

医疗行业中各级医院、社区康复中心、残联康复治疗服务三大领域都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为了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应的具体工作岗位,我们访谈了我区8县1市攻击12家医院、3家社区康复中心及残联的人事主管、专业医师及护士。通过调研,目前我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职生对应的就业岗位有:

a.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院岗位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

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中医康复治疗师等。相关的岗位还有:文体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康复工程师等行业的有关岗位。

b.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疗服务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

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中医康复治疗师等。

c.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社区服务、残联康复机构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

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护士、文体治疗师、语言治疗师、中医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师、社会工作人员等工作。

(2)未来人才需求

预计在未来几年后,我区每年需补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职人才50余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除了对应医疗行业,还对应康复保健美容,特别是保健领域。在未来几年中,虽然就现在来看使阿克苏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步伐在康复治疗技术方面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随着阿克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的变化,对康复治疗技术高职生的需求还将有较大的空间。根据我们的调研,12家用人单位中,只有3家医院明确表示在未来三年中没有对康复治疗技术高职生的招聘计划,仅占 25 %。尽管目前用人单位用人趋于理性,主要还是看能力而非仅仅看学历。

三、全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状调研 1.全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

目前全疆有2所职业院校开设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它们是新疆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学校师资力量比较强,实验实训条件与设施基本能满足学校的专业教学及一定数量的社会培训与考证的需求,但都分布于北疆。

2.医学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设立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学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相关课程设置情况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系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或改革,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2)专业师资队伍 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目前新疆高职学校担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中,以中医康复类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为主,我系拥有具备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教师较少。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的不断深入,我系需要通过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工作者加入教师队伍,并对原有的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及康复医学技术等级工的鉴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使之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养。

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医疗机构学习和实习,地方和学校要为教师的实习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要特别注意聘请医疗行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举办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转换工作角色,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以上专业改革建议供本专业标准开发时参考。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6月

内部文件 注意保存

第 期(总第 期) 调研专刊之二

2011年4月12日

福田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调研报告

【编者按】社区戒毒作为一种全新的戒毒制度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以往实行的“凡吸毒必强戒、凡复吸必强戒”禁毒制度,是以人为本社会管理理念在戒毒工作的重要体现。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禁毒法》精神,区禁毒办认真组织各成员单位及禁毒工作者展开调研,全面总结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现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我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总体来讲,我区社区戒毒工作在缺乏可借鉴经验,受限于职能机构设臵和行政人员编制的条件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开展路径,促使社区戒毒、社区康 1 复工作有效推进。

(一)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模式。一方面,市禁毒办为贯彻落实《禁毒法》精神,推动全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结合深圳市大力发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契机,于2008年10月,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全市第一批专职禁毒社工,并在我区开展社工介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试点工作。

另一方面,我区于2009年8月正式成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鸦片类成瘾者提供社区内的替代性治疗方式,是社区戒毒工作的又一突破。2010年,区政府由区财政购买5名禁毒社工补充到现有社工队伍中,并为禁毒社工提供包括办公场地、活动经费、培训补贴等工作保障措施,确保社工顺利、有效开展帮教工作。

(二)社工介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禁毒社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已有两年半的时间,通过此阶段实践,我区已探索出一套社工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个案帮教是社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的最主要工作手法,是社工零距离接触戒毒康复人员、为其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基础。目前,社工个案帮教工作范围已推广至全区;
个案帮教来源由单一的社区排查扩展至社区排查、美沙酮门诊、无缝接轨(市戒毒所)、学校及通过媒体了解禁毒社工而主动求助等多元化渠道。截止2010年底,社工开展个案服务工作200多例,其中不乏在服务协议期限内保持戒毒成果、家庭工作生活稳定的戒毒康复人员。

2 第二,社区宣传是社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的重要手法。社区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毒法》等法律法规、毒品危害及防毒抗毒技巧、降低社区居民对戒毒康复人员的歧视、增强社区接纳度等方面宣传,通过社区禁毒宣传工作,我区社区居民的防毒意识和技巧、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及对社区戒毒人员的认识有了明显提升。

第三,学校禁毒教育是预防工作的重要阵地。我区重视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工作,连续两年开展系列校园宣讲活动,结合作品大赛、体验式学习等形式,使得全区中小学生增加对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的认识,学习防毒技巧;
并在基层教育基础上,开展中层防范试点工作,针对学校高危学生给予提早介入,以更深入推进青少年禁毒预防工作。

第四,针对进入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的戒毒人员,未能在出所后第一时间接受康复服务而导致难以开展跟踪帮教、复吸风险增加的情况,区禁毒办与市戒毒所于2010年5月份签订合作“无缝接轨”合作协议。此合作由社工在戒毒人员出所前一个月入所与其面谈,建立关系,于出所当日接其出所并确定回归社区后帮教计划及跟进,预防复吸,协助其更好适应社会。无缝接轨项目是对现有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创新,是完善服务链条的重要举措,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具有创新意义。

第五,多部门合作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区禁毒办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戒毒工作,指导社工与北大医院、康宁医院、深圳大学等建立合作机制,在戒毒 3 康复人员转介、心理干预等层面合力开展戒毒康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三)落实推进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工作。福田区药物(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成立后,区禁毒办第一时间委派一名禁毒社工驻守门诊,协助门诊统筹社工开展服务工作。截止2010年12月,门诊新入组受治者人数达到100人,每天服药人数约为70人。

为了开展好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社工协助门诊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了《美沙酮门诊奖励机制办法》、《美沙酮治疗中的相关检查规定》、《美沙酮门诊综合干预措施规范》、《社工服务流程与规范》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各项登记记录本,使各项操作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因为受治者为特殊人群,遵循服药规则仍有一定的困难,社工在工作中协助门诊对治疗者入组时及每月进行尿吗啡定性检测,帮助阳性者进行分析、正面引导,帮助和关爱,及时为他们排除各种情绪问题,提高他们的尿检阴性率,预防偷吸毒品。受治者反馈此治疗安全有效,多数人生活有规律,工作服药两不误,家庭、社会功能得到了改善。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美沙酮,禁毒社工还协助美沙酮门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药物(美沙酮)维持治疗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了门诊在治人数,并接待更多有需要市民的咨询和求助。

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4 但由于此项工作是一个全新戒毒模式的实施,没有现成经验可遵循,因此,运行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正视和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机制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禁毒法》颁布并实施以来,对于如何执行社区戒毒等有关的戒毒条例迟迟没有出台,相关的戒毒政策、制度、措施也就难以制定,这给具体戒毒康复工作带来了政策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影响。而在执行程序、落实监督、评估考核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也严重缺乏,没有专门的社区戒毒机构,社区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意识与专业知识,工作理念落后,工作随意性大,难以提供专业化服务,直接影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成效。

(二)责任划分模糊,缺乏有效协调机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多部门的配合、联动,而各类戒毒部门或戒毒工作又分属于不同主管部门,如公安、司法、卫生、禁毒等,各主管部门有各自的工作立场和指标,责任边界的模糊,不仅导致各司其职,整体合力不足,甚至影响整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展,使有限的戒毒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最终影响戒毒康复人员的利益。

(三)社会资源严重不足,未建立有效就业安置渠道。《禁毒法》提出社区戒毒这一全新戒毒措施,旨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戒毒工作。结合目前我区工作实际,社工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社会功能修复、保持 5 戒毒成效等工作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如无缝接轨服务中,出所学员的交通、就业、住所安臵等中转性资源缺失,导致后续社区跟踪帮教难以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是健全法规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和地方性规章,明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适用条件和执行、解除、中止等适用程序,使工作有依可循;
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纳入有关评估考核体系中,建立科学系统的监督考核机制,调动禁毒工作人员积极性,保证工作开展成效。

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协调科学管理。建立专门社区戒毒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明确划分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反馈机制,保持工作平衡局面,如公安部门应严格把握抓送强戒的标准,与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保持有效合作;
有针对性、具体化、多元化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完善工作激励机制,保证戒毒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拓宽经费渠道,整合社会资源。禁毒主管部门及相关成员单位应该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各部门通过社会宣传和倡导,呼吁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个人、基金会等公益组织提供物质、经费、就业岗位等资源,由禁毒主管部门联合市禁毒基金会、民政部门等给予一定激励措施,以吸引社会关注戒毒康复人员的生活改善。

四是充分发挥社工作用,创新思路解决安置。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完善工作链条,如建立戒毒人员中途宿 6 舍,为接受完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宿条件,由禁毒社工提供戒瘾辅导、兴趣培养、家庭关系辅导、建立支持网络等服务,并联合医疗部门为其提供身体检查等,以巩固戒毒成果,恢复社会功能;
建立戒毒人员就业安臵基地。由政府出资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及初期运作成本,委托民间社会机构进行实体运作,由社工及其他专业人员为戒毒人员提供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组织戒毒人员发挥创意和劳动,自产产品、自创销路,并将产品收益按照戒毒人员收益和安臵基地运营费用进行分配,最终达到集辅导、就业、自我实现及自负盈亏为一体的独立运作实体。

抄送:市委政法委领导,区有关领导,市委政法委,市禁毒办,区禁毒委成员单位,本委各部门。

签发: 核稿:
撰稿:
共印70份

7

--- 健全。康复科研、教学、临床均有一些问题,还未形成系统、完备、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与其他临床科室的配合也不默契,处于边缘地位。如今一些院校虽然有了康复专业,但学临床专业的人还是不学康复,而在国外,康复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康复医师严重不足。(按照原卫生部要求测算,我国二、三级医院需要万康复医师、万治疗师,社区医疗机构需要综合康复人员万人。)现实是,现有从业人员数量只占测算需求的不到1/10,存在巨大人才缺口。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是直接导致我国很难执行真正的康复理念。公立康复医院里,病人多,医生少,医患交流时间有限,仅病情方面,XXTOP100范文排行医生都可能忙得没有经历说得特别具体,对康复更是简单嘱咐。

公众康复意识薄弱。因工作量大等多重因素,专业医生顾不上做好治疗和康复的更紧密链接。就没有行成在开展

2 --- 训练,两个月后站立、行走功能恢复得很不错,有个助行器就能自己行动了。而几位同期做了手术的病友还需要坐轮椅或家人搀扶着行动。专家指出:“这就是康复医学的作用。患者如能在疾病早期和过程中介入康复治疗,可大大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恢复成健康人的生活。”在我国,绝大多数本该进行神经、骨科、肿瘤等康复的患者都没能继续治疗,没有及时纠正功能缺失,长时间之后,有些病人命是保住了,但自身功能却越来越差,自身功能障碍很难有效恢复。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公众康复意识很强,医保还会强制要求接受某些手术的患者做康复训练,否则医保将拒绝支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康复医学的重要价值。

三、对加强康复医疗的几点建议

现在,随着政府逐渐重视,社会上康复机构慢慢增多,咨询康复治疗的人也多了起来,公众康复医疗意识上已经有了进步,但真正愿意花钱、花时间去

4 ---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6

中国康复辅具市场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已成为世界上失能老人最多的国家,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到2400万,增速超过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此外,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继续呈现出老龄化、空巢化、高龄化加速发展的严峻形势,广大老年功能障碍群体对康复辅具的需求极为迫切。我国残障人口还有8502万之多,其中39%残障人有配置康复辅具的需求,但实际配置率只有10%左右。全国现有800多家康复辅具装配机构,平均每个机构要为1万多名残障对象服务。此外,全国各类康复辅具从业人员仅有1万多人,其中假肢、矫形器制作师1400多名,平均每2.6万名肢体残疾人只拥有1名制作师。

一、康复辅具相关概念

1、康复辅具

康复辅具,亦称康复辅助器具,是指对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进行功能补偿、功能代偿以及改善适应环境能力的辅助器具、设备、仪器、技术和软件,广泛用于提高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帮助残障人实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职业重建。它也是辅助病人康复的器具。

2、康复辅具和医疗器械的比较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类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3、适老辅具

适老辅具是康复辅助器具的组成部分,适老辅具亦称适老功能辅助器具,是指适合老年人在一定使用环境下辅助老年人克服特定环境障碍,以及充分发挥老年人潜在功能的器具。其主要功能作用体现如下:一是辅助老年人环境安全;
二是辅助护理者减轻护理强度、提高护理效率;
三是辅助老年人维护尊严、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其产品类别可分为:环境辅助类、护理辅助类、移位辅助类、移动辅助类、自我辅助类、沟通辅助类。这里“适老”理解为“适合、适应、适度、适用老年人”,“辅助”理解为“从旁帮助”。

适老辅具运用系列化产品、体系化服务、无工程化安装、家具化、中国元素化等手段来实现老年人生活空间的适老环境改造,即做到“水平零高差”、“垂直零距离”。在养老护理过程中,适老辅具和适老辅助技术是辅助老年人克服行动功能障碍、听力功能障碍、视力功能障碍、智力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唯一手段。

4、适老辅具与残疾人辅具主要差别

二、康复辅具现状调研

目前发达国家康复辅具产品有40000余种。我国有1600余种,但仅约1/4的品种才有实际产品。高端辅具均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国产品种少、档次低、品牌认可度不高、质量有待提升,中低端产品可靠性不能充分保障。尤其是适老辅具产品低端化严重,智能化适老辅具产品方兴未艾,但国家仍缺乏统一标准。

(一)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导致我国辅具全面退化

1、轮椅车

我国普通轮椅车市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但是,行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品价格较低,一般为150元-1700元左右,甚至个别产品利润空间只有10元。然而,手动功能轮椅车和电动功能轮椅车价格昂贵,品质好的多为进口产品。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300家企业具有普通轮椅车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约为700万台左右,80%左右出口欧洲、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我国普通轮椅车行业经过二十年发展,出现了若干品牌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普通轮椅产品供应极大丰富,但是低价格竞争阻碍了轮椅车行业开展适配技术服务。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残障人和老年人使用的普通轮椅车没有适配过程,导致人车不符,丧失舒适度。

2、护理床

医用钢结构焊接护理床型号包括平板、一摇、二摇、三摇、四摇、及带便空类型,这类护理床生产者自2011年借助淘宝网平台销售迅猛膨胀,产能早已过剩,具体体现在2011年起该类护理床开始出现全面降价,有些小作坊一张床只挣5块钱,售价300元以内,价格竞争方面出现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恶性循环。国内生产此类护理床的厂家千家有余。

3、助听器

近20年来我国助听器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验配点和销售数量的增长速度方面,均遥遥领先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世界主要跨国公司早已将制造基地扎根中国,以合作或独资方式建厂,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助听器行业发展。全球排名靠前的6家助听器生产企业:德国西门子、瑞士峰力、丹麦瑞声达、丹麦奥迪康、丹麦唯听、美国斯达克,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像美国斯达克、丹麦瑞声达,已经分别在南京和厦门建立了大型助听器生产基地。加拿大的优利康、丽声等也进入中国市场销售。

几百近千元的国产助听器少人问津,上万元的国外助听器却非常畅销,国外助听器厂家无视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市场,主攻儿童的几万元的高端产品,儿童的高端产品已经占据助听器销售市场的大半江山,而且风头不减。

市场服务缺乏品牌:在全国的5000家助听器选配机构中,超过半数以上属于私营的验配店,真正形成品牌优势的不多。因此,建立服务品牌也是市场发展的方向。

国内助听器企业的发展严重萎缩,国产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举步维艰,国外产品或中外合资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九成以上,呈现出被国外品牌垄断和殖民化态势。

尽管改革开放之初国产或合资产品尚占有主导地位,但随着跨国企业独资基地的落户,国产产品几乎全部退出了主流市场。老的国产企业和新兴的国产公司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目前从规模上尚不具抗衡能力。这也就形成了我们不得不选用进口产品的局面。

助听器技术的升级换代我们几乎达到了国际水平,当别的电子产品不断降价的同时,高档助听器的产品价格却一直攀升。数字助听器目前已基本取代了模拟助听器。目前,国内市场助听器需求以盒式助听器为主,年度销量占国内总销量的60.5%;
耳背式助听器占比为32%。

模拟助听器面临的问题,已经通过数字技术得到了的解决。这得益于支持助听器芯片改良的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小于100nm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工艺和超强计算能力,成为推动全球助听器市场的新动力,国外6大助听器厂家均自己独立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芯片,仅供自己产品使用,而其他助听器厂家则向公用芯片厂商购买。显然,由于芯片的独立开发,助听器的竞争也从单纯的功能上升到芯片工艺上。由于芯片平台的改善,导致厂家助听器产品线的扩充,我们可看到的是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经济能力和听力损失状况的助听器推出,从深耳道助听器到耳背机不等。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导致我国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这将为我国助听器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预计到2020年我国助听器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

4、假肢

目前从硬件设备来看,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选用国外较好的芯片、零件、配件、原材料等。而功能上,国内企业往往一味模仿,缺少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特别是在高端产品上,几乎为空白。在制作技术上,也普遍引进了国外先进制作工艺和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品牌。在假肢行业中,大家所熟知的品牌都是国外产,如德国的奥托博克、迈迪,冰岛的奥索,英国的英中耐,法国的宝泰欧,日本的川崎等。

国内的生产企业,不管是零部件加工厂家还是从事装配服务的机构,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认可的品牌。在国际假肢材料技术快速发展、装配服务水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需要更新发展目标,实现与国际假肢行业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国内品牌企业内销求生存外销谋发展

典型案例:比如深圳市讯威实业有限公司是在原军用通信企业,开发了遥控免提电话机、无线电遥控求救电话、照片记忆键扩音电话机、盲人使用的头盔、语音电子血压计、数字扩音电话机及骨传导电话,解决了老年人、残疾人的沟通障碍,产品符合CE、UL、FCC等相关国际标准,十多年来一直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

再例如江苏太仓康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重点研发适老辅具厂商,10余年已形成久久艳阳牌适老辅具:洗浴系列类、如厕系列类、移位系列类、移动系列类、爬楼系列类、护理床系列类、康复器具系列类、环境系列类等产品已遍及全国各大小城市,产品出口英、美、澳、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

(三)缺乏福利体系人才队伍匮乏

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康复辅具社会服务体系,没有相关法律、没有保险公司支付、没有完善标准体系、没有完善专业服务机构、没有专业化人才队伍。康复辅具服务应如医疗服务一样,实现一人一方、因人而异的个性化适配。而现阶段我国普遍实施政府大买大送,使之弃置率达50%以上,个别高达80%以上。

目前,整个康复辅具行业人才队伍匮乏,特别是能将医学、康复、工程、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十分匮乏,国内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均不完善。除了专业技术人才之外,行业内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极其匮乏,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重大问题。

三、建议

1、实行定点服务供应商制度

康复辅具服务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终生化的服务,即对老年人、残障人潜在功能的评估、使用环境的评估、使用康复辅具的适配评估。对于残障人和老年人,获取康复辅具只是康复服务的开头,更要在过程中提供持续性保障服务,康复辅具并非价格最高才最好,也不是功能最强大才最好,而应是最适合的才最好。因此,康复辅具应实行定点服务供应商制度。

2、建立康复辅具社会福利体系

国际上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国家,基本都已将康复辅具配置纳入了国家医疗保障支付体系。2015年中国GDP为67.67万亿元,以2015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计算,2015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0.42万亿美元。

显然,我国完全有能力建立康复辅具社会福利体系,实行康复辅具的“福利配置”。通过老年人“按高龄差出资比例配置”的形式,建立老年人初步的康复辅具社会福利配置目录。对于残障人,可按“残障功能适配需求的出资比例配置”的形式,建立残障人基本的康复辅具社会福利配置目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调整配置目录和出资比例。

综上,我国现阶段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完善康复辅具社会福利体系。

康复辅具服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救济型阶段”即初级阶段、“保障型阶段”即发展阶段、“福利型阶段”即体系化阶段。我国残障人康复辅具服务已走过20多年历程,应该由“救济型”转变为“保障型”,而老年人的康复辅具服务应属于“福利型”。

3、加强康复辅具适配服务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除了重视培养康复辅具设计人员外,还应该同时强化康复辅具适配专业人员的培养。康复辅具服务只有一人一方、因人而异的个性化适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康复辅具补偿、代偿、适应性的功能作用,才能辅助残障人、老年人。

其次,还应培养能够将医学、康复工程学、机械设计学、建筑学等多学科融合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开展残障人、老年人居家无障碍环境与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应用康复辅具实现残障人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职业重建,实现老年人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我国只有加强康复辅具适配服务的人才培养才能实现国内康复辅具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小康调研报告

健康扶贫调研报告

疫情企业复工调研报告

康复科述职报告

健康产业调研报告(共5篇)

推荐访问:康复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