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案例评析3

 剪一剪 拼一拼”案例

 乐清实验小学 陈志燕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出示一幅各种图形组成的画。师:这幅画漂亮吗?这幅画可是由一个个图形组成的,谁能找出里面有些什么图形?

 生:我找到了门是长方形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长方形,长方形从画中跳出至屏幕下方)

 生:我找到了太阳是圆的。(教师点击太阳,圆形出现在屏幕下方。)

 生:我找到了三角形,在烟囱的上面。(点击三角形,三角形出现在屏幕下方)

 生:我找到了窗户是正方形。(教师点击正方形,正方形出现在屏幕下方)

 师:这些图形看它们简单,其实可好玩了,你看把长方形剪成一样的两半,其中一块旋转,然后平移就可拼成一个三角形,把正方形分成一样的两半可拼成长方形,三角形分成一样的两半可以拼成长方形(课件演示图形的变化)。原来这些图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好玩吗?

 生:好玩。

 生:老师,圆还没有分呢?为什么不把圆也分成两半?

 师:咦,是呀,圆还没分呢,圆能分成一样的两半吗?

 生:可以。

 师:怎么分呀?

 生:只要把圆对折,然后用剪刀剪开就可以了。(生说方法,教师操作)

 师:这些图形这么好玩,你们想不想玩玩这些图形?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玩玩这些图形。(板书课题:剪一剪、拼一拼)

 二、动手操作、拓展思维

 1、剪图形

 课件出示题目:剪一刀把长方形分成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可得听仔细了,只剪一刀把长方形分成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同一组的小朋友要互相商量,不要都只剪一种,看哪一组小朋友的剪法最多。

 ① 学生操作

 ② 汇报展示(教师在巡视时,把学生的各种作品陆续拿到黑板上展示。)

 学生出现了以下四种情况:

 师:老师刚才发现了这几种剪法。(指着第一种问)这是哪一位小朋友剪的?

 一生站起来说:是我剪的。

 师:大家想知道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剪的吗?咱们听他说说好吗?

 生:我把长方形先对折,再剪开。(教师给他一张纸,让他边说边演示。)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好吗?

 生:好!(评析:让全班学生给以评价,既是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的一种莫大的鼓励,也让其他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调节气氛。)

 师:(指着第二种)这一种是怎么剪的呀?(该起来回答)

 师:(指着第三种)这是谁剪的?你是怎样剪的?

 生:我是这样对折,然后剪开(边说边演示)。

 师:你这样剪就把原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两个什么图形了?

 生:把原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师:有哪几组小朋友也把这几种剪出来了?(生举手)真不错。咦,这里还有一种很奇怪的剪法,这是谁剪的?你能说

 说你是怎么剪的吗?

 生:我是这样对折 之后再剪的。(学生对折的折痕只是大概的位置,是比较随意的,没有什么依据。)

 师:你检验了没有,这两个图形是否一模一样?

 生:是一样的。

 师:这位小朋友可真聪明,想出了一种不一样的剪法,可是这种方法有没有一定的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电脑出示一个空白长方形,每一种方法的折痕都依次出现在这个长方形上,形成如下图形。)

 师:刚才我们一种剪法是这样(电脑演示,长方形上出现一条竖的折痕),第二种剪法是这样(电脑演示,长方形上出现一条横的折痕),第三种第四种剪法是这样(电脑演示,长方形上分别出现两条对角线),再加上刚才这位小朋友的这种剪法,就形成了这个图形。

  (电脑出示)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图,说说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看着好像一个蜘蛛网。

 生:好像一个“米”字。

 生:好像田字格。

 ……

 (评析: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得不到教师预想的答案。)

 师:你看这几条线都相交于哪一个地方?(配合手势加以提问。)是不是交于中间的这个点上?(生:是)

 (评析:此时,我对于这里要引导出中点的知识显得有点乱,我不知怎样的提问学生可以让学生说出我要的答案)

 你看每条折痕都经过中间这个点。看来这个点挺重要的,这几种方法都经过这个点。刚才的最后一种方法是不是也是经过这个点折一折,然后再剪出来的?其实,只要找着了这个点,经过这个点把长方形折一折,沿折痕剪开就都是大小、形状一样的图形。这样的话就有无数种剪法。

 (了解一下学生小组内的剪法,一般都有三种,给以表扬和鼓励)

 (评析:教师说明有无数种剪法时引起了学生的惊叹,原来有那么多种方法。)

 2、应用练习

 ①、 剪两刀使正方形变成四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

 学生操作、汇报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学生出现了前面四种方法,分别请学生起来说说剪的方法。后两种没有出现,则用电脑显示,直接问学生是这样分应该怎样剪?对于第五、第六种,我事先准备好正方形纸,给学生做示范操作。最后一种我加以说明,其实就是利用第一道题目所找着的那个点。最后也引导学生理解有无数种剪法。

 ②、剪两刀使长方形变成四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说出怎样剪就可以)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

 学生出现的情况也不多,只出现前几种。我用电脑直接显示学生所没有出现的情况,直接问学生这样分应该怎样剪?当学生出现第五种时,我用电脑操作显示问号,请学生说说形状、大小是否一样?最后一种我加以说明,其实与正方形的剪法一样,也是利用第一道题目所找着的那个点。

 三、拼拼、想想,提高能力

 师:刚才小朋友们剪得挺开心的,现在老师想让你们拼拼看,不过不用动手,比比谁的眼睛最亮,用看的都能看出结果。

 1、(1)选两个可拼成三角形的图形

 大部分学生马上一眼看出(1)和(3)是可以拼成三角形的,但是也有几个小孩说错了,所以我接下去故意问:(1)和

 (2)能否拼成三角形,(1)和(4)呢?(评析:让学生体会到做题目有时不能只凭感觉,感觉有时是会错误的。)

 (2)下面哪两个图形可拼成正方形

 师:哪两个图形可以拼成正方形?(生:第2和第4个图形)为什么不是第(2)和第(3)个图形呢?

 生:因为第(3)这个正方形太大了。

 2、下面图形是从上面哪一块上剪下来的?

 (1) (2) (3) (4)

 师:为什么 是从第(3)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这个 不是吗?你们怎么知道 不是从第(1)个图上剪下来的?……

 (评析:这里的提问就体现了解题的策略性,为什么先问小正方形是从哪个图形上剪下来的?因为上面只有一个地方是缺少正方形的,而大正方形很显然就不是任何一个题目的答案。利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先减少一个题目,然后剩下的三个题目及三个答案,做起来就容易多了,题目越少,对后面的题目的答案的准确性也越有所帮助。)

 1、面的图形你能只剪一刀,然后把它们拼成正方形吗?

 (评析:对于这个题目,最后也是得出一个结论:只剪一刀然后拼成正方形的方法也有无数种。也是体现了极限的思想。)

 四、全课总结

 今天玩图形玩得开心吗?看看小朋友们桌子上的剪出来的图形堆的像小山似的,丢掉就太可惜了,现在请小朋友们带回去,回家拼一幅你觉得最美的画,明天带来给老师,老师把它们在教室的专栏里展出,好吗?

 (评析: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结束,在这里教师用几句话布置了一个家庭,看似很随意,其实也是经过反复思考的,这是对学习活动的一种延续。这样学生回家后就可以进一步给本课的以补充和丰富,达到更好更有意义的效果。)

 课后反思及分析:

 本课是从课外读物里选择的一节思维训练课,它是在学生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之后进

 行学习的。一年级的学生进校才2个多月,对于各种学习方法及课堂形式,如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还不是很熟悉,因而,课堂组织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我的这节课,从最初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为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完成的,从要求学生把长方形只剪一刀,分成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开始,接着把正方形剪两刀,变成四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一直到说一说怎么样才能只剪两刀使长方形变成四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操作完成的。而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把长方形或正方形通过剪一剪分成几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的时候,尽量做到小组成员之间不重复,尽可能想到最多的方法,让学生比一比哪一小组得到的剪法最多。通过这样的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并且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有初步的感知的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体现了互相谦让的精神,因为在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时候,如果哪一组小朋友想出来的方法特别多的时候,教师所准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可能会不够,这时并没有学生因为拿不到想要的纸张而有所微词,表现出了很好的互让精神。

 二、 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寻求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我在课堂里并不要求学生能出现我所想到的所有方法,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我只是在学生操作中所出现的剪法的基础上,做到尽可能地“出现”更多的剪法,让学生能够看到更多的方法,引起他们惊奇的感觉:哇,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分法?怎么会有无数种呢?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渗透极限的思想,做到这些那么这节课就已成功了一半,因为我觉得惊奇也是一种美。

 三、 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思维的拓展。

 在第一个例题时我利用课件在电脑上出现了各种学生所没有想到的方法,引起了学生的阵阵惊叹,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而后我把各种方法加以综合,找到了长方形中间的那个点,得出了有无数种方法可以把长方形分成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然后我顺势让学生把正方形剪两刀变成四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这里我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把知识得以迁移,部分学生可以利用刚刚所得到的结论,在正方形上加以应用。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学生,这种思维的即刻迁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要想有大面积的出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够在课上体现这一种教学思想,我觉得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四、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本节课前面的剪的部分里,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得到了和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一样的方法,学生已经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加上我用“出现法”在电脑上展示出了更多更奇特的方法后,更是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强烈兴趣,他们甚至在揣摩某种方法是应该怎样把纸进行折叠,怎样用两刀就剪出来的。但是对于少部分学生来说,他们觉得兴致索然,引不起共鸣。鉴于这种现象,给我以后的教学提出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怎样的内容,怎样的设计才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能够做到满堂彩。不过这个问题在后面的练习中得到了弥补,因为练习的设计在思维训练的基础上体现了更多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案例评析范文 评析 小学数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