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二读《金岳霖先生》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二读《金岳霖先生》
  
  作者/薛 颖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写于1987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笔疏朗清淡,诙谐幽默,寥寥几件事就勾勒出一位别具个性的教授形象。有人说: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渎似酒”。酒是需要细品才能体味出其芳醇的,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也是如此。
  
  一读叹其人
  
  初读《金岳霖先生》,读到的是金岳霖的“有趣”。无论是他的穿着打扮还是他的行为举止,或者是他的教学风格和他对专业的独特理解,再或者是他独特的情感表达都显得特立独行,乖张古怪。所以在清华园里,金岳霖几乎被看成“一个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
  
  可是如果我们仅仅把金岳霖看做是一位“怪”、“好玩”、“有趣”的老顽童,那么实在是对金岳霖先生的亵渎,也是对汪曾祺的这篇散文的误读。在金岳霖“有趣”的表象下,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他的“真性情”。
  
  文中写到金岳霖开讲座,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读到这里,或许有人要认为这位教授的举动太不雅观。其实关注一下西南联大时中国的境况,就会了然:当时的西南联大生活艰苦,卫生条件不好。“学生几十人挤在铁皮屋顶、土坯墙的教室和宿舍里”,“闻一多、华罗庚两家十几口人一度共居一室,中间用布帘隔开,形成‘布东考古布西算’的奇特格局”。所以金岳霖先生捉跳蚤实在是生活环境使然。(论文范文 www.fwsir.com)但“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又该如何理解呢?据说六朝名士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把“扪虱而谈”作为高雅的举动。那么金岳霖捉跳蚤的行为也可以视为有六朝名士率性不羁的流风遗韵了,难怪冯友兰说金岳霖有魏晋风度,很像竹林七贤的嵇康。
  
  关于金先生为学,有两处细节。一处是萧珊曾问过金先生为什么要搞逻辑,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金先生在这里并不是要故弄玄虚,显示自己学问高深,其实他只是把治学当做自己的爱好,自得其乐。徐志摩这样描述他那个研究逻辑的朋友金岳霖:“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可见金岳霖对逻辑学、哲学的痴迷。另一处是沈从文先生请金岳霖给学生开讲座,金先生讲《小说和哲学》,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似乎很好笑,他这样自我否定,在众多联大学生面前,师道尊严何在?细细思量却是:金岳霖抱着“求真”的态度对待学问,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那就没有关系,不会因为熟人请托就变得有关系。由此可见金岳霖先生虽然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谙世事,不懂机动变通。在这些“有趣”的表象背后,我们感受到了金先生作为一代哲学大师的独特人格魅力和“真性情”。
  
  当然,最能体现金岳霖“真性情”的当属他和林徽因的一段旷世奇缘。金岳霖为林徽因秀丽的外貌、高雅的气质和非凡的才情倾倒后,便心无旁骛地把自己的爱倾注在这个他终身所爱的唯一女人身上,同时又始终以至高的理性驾驭着热烈的情感。《金岳霖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别人都已淡忘,唯有金岳霖还清晰的记得林徽因,记得她的生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这两句诗或许可以略微形容金岳霖彼时的心境吧。难怪梁思成说:最爱林徽因的是金岳霖,最懂林徽因的也是金岳霖。
  
  所以,金岳霖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有趣的怪老头,而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从他独特的个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让人心驰神往的人性的光辉。
  
  二读感其情
  
  沈从文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一部作品,我们不能只是欣赏故事品鉴人物,还要透过文字缝隙,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暗流。那么《金岳霖先生》质朴幽默的文字背后,蕴藏隐伏着汪曾祺内心怎样的情感呢?
  
  1.表达对金岳霖先生的喜爱、崇敬和怀念之情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虽然文章用漫画式的笔法,略带夸张地展现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却丝毫无损一位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相反更显示出对这位特立独行的有趣的老师的喜爱、崇敬、怀念之情。
  
  2.表达对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崇敬和怀念
  
  文章结尾处汪曾祺意味深长地写道:“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这三句话绝非闲笔。汪曾祺的另一篇散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中提到西南联大教授的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可见,金岳霖身上的优秀品质也是联大教授这个群体的共同品质,作者通过《金岳霖先生》一文,不仅展示了金岳霖的美好人性和人格魅力,而且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意思,表达了对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崇敬和怀念。
  
  3.对西南联大“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很浓”的校风学风的追思
  
  尽管当时战事频仍、物质条件异常艰苦,但西南联大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光彩照人的一所大学。八年时间里,联大培养了二位诺贝尔奖得主,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二读《金岳霖先生》 读山高水长有感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