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有和教研工作汇报

基础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一年以来,为了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为我乡基础教育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现就一年以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乡党委书记黄勤、陈泓、值班书记何敦翼多次到中学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多次在中心学校召开教育工作专

题会,研究基础教育建设等问题。为了加大兼顾力度,乡党委政府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原创:http://www.dawendou.com/制定了年终考核目标责任书。乡党委政府把女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纳入任期责任目标,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乡镇村干部责任范围,与年度经济工作同时检查、同时考评、同时奖惩兑现。

二、坚持依法治教,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每学期开学初,乡党委政府领导都要亲自过问学生入学情况。为了加强学生入学的督查力度,今年曾两次组织入学督查队,督促组织学生入学工作。对少数外出打工的,坚决让其监护人找回送其入学。另外,在春节期间,党委政府派专人设卡,严禁未成年人外出打工。同时在各处张贴告示,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依法治教。

正是因为及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使我乡近年来学生流失问题得到了根本好转,控流防辍工作成绩显著。2004年大庙乡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阶段、7――15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了100、9

4、60以上,15岁和17岁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8以上,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3和1以内。

三、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效果显著。

我乡一致注重“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的双一目标,在广大教职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近年的工作中指导学校建立完善的师生安全保障机制,重点落实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卫生安全。为此,大庙乡在全乡各校组织开展了“办人民满意教育”、“争创平安校园”等创建活动;
建立了警校共建平安校园、派出所干警联系学校、定期在学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定期组织农用车司机培训,严禁农用车司机在入学、放学途中搭载学生。通过不断改善周边环境,使学校的环境得到了优化。

四、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大庙乡经济底子溥,普九期间留下的尾巴工程较大,为了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乡党委书记黄勤、值班书记何敦翼多次到中学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完成了中学综合楼、三用堂的后期维修工作,原创:http://www.dawendou.com/让中学的综合楼、三用堂尽快投入了使用,很大程度地缓解了中学教师、学生的教学用房。二是拆迁了中学的厕所。中学原厕所因地基下沉,即将倒塌,严重威胁师生安全,党委政府领导当即决定拆迁,今年春已投入使用。三是拨付资金解决了大庙小学困绕师生多年饮用水蓄水塔的建设问题和篮球场的硬化工程。四是关注学校的内部设施规范建设情况。党委书记、乡长经常到学校指导解决学校的安全卫生、内部设施、教育收费、调整布局、资源配置等实际问题。不断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优化和改善。

五、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减轻群众负担。

大庙乡严格执行县物价局下发的收费标准,并且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各校统一在醒目的位置刷写了收费公示牌;
二是在每学期发放的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明确书写有收费明白卡;
三是在全乡各地设立教育收费举报箱,对外公示了乡党委办公室电话和县教育局办公室电话。大庙乡教育收费规范,教育收费标准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六、加强教师管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大庙乡按核定的教职工标准,严格控制中小学教职工人数。认真落实了教师培训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教师队伍,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大庙乡教育党支部不断发挥其先进的指导作用:一是重视党员的再学习再教育工作,每月组织全体党员学时事、学政策、学理论;
二是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增强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
三是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党前学习活动,为纳新工作打好基础。

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全面发展,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确保中小学课业负担适量,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的同时,狠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力争明年的中小考我乡能打一个翻身仗。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深化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加快实施素质教育步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意义十分重大。我区作为中心城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显得更加重要。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研究区情,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认真落实“十一五”基础教育规划,确保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强化科教兴区观念,切实把基础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狠抓落实。科学制定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抓好中小学校建设和管理。优先安排财力,用好教育附加费和各项教育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执法责任制,依法治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规范中小学校收费,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收费专用”的原则,实行预算内外统筹安排资金,确保教育财政拨款、教师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教,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加强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把教师工资作为最重要的保障对象之一,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足额拨付学校办公经费,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加强教育基建投资管理,支持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十四中迁建工程。加强教育设备投资管理,实现教育设备投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九”巩固提高工作

在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改革义务教育学制,实行“五四”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保留九年一贯制学校。以200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为重点,搞好新课程大纲教材的培训实验和教研。在学前教育领域,积极实行公退私进,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重点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特殊教育方面,进一步规范****小学辅读班的建设和管理,建一所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实现特殊教育专门化,2007年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等形式促进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做到教师、教材、专用教室、课程计划四统一,2006年全区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英语课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实现小学全部开设英语课,并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课程的衔接。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探索建立新型学生评价体系,小学实行等级制和激励性评语,尝试无人监考和满意考试,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以信息教育、心理教育、英语教育等课题研究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积极构建教育信息网,到2007年,建成一个各校相互联通的区域教育信息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心理教育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英语教学实验。把现有的社会实践基地建成集学生训练、科技教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深入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学习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建设。全面开展教师职务培训、校级干部提高培训、教师基本功和学历培训,系统学习新教学大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素质教育等有关内容。到2006年,全区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98%以上,中学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8%以上。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对区内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实行校长任期制,推行校长职级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推行教师双聘制,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

六、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健全完善基础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年度考核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自

各位领导、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深化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加快实施素质教育步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意义十分重大。我区作为中心城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显得更加重要。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研究区情,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认真落实“十一五”基础教育规划,确保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强化科教兴区观念,切实把基础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狠抓落实。科学制定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抓好中小学校建设和管理。优先安排财力,用好教育附加费和各项教育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执法责任制,依法治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规范中小学校收费,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收费专用”的原则,实行预算内外统筹安排资金,确保教育财政拨款、教师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教,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加强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把教师工资作为最重要的保障对象之一,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足额拨付学校办公经费,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加强教育基建投资管理,支持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十四中迁建工程。加强教育设备投资管理,实现教育设备投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在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改革义务教育学制,实行“五四”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保留九年一贯制学校。以200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为重点,搞好新课程大纲教材的培训实验和教研。在学前教育领域,积极实行公退私进,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重点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特殊教育方面,进一步规范****小学辅读班的建设和管理,建一所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实现特殊教育专门化,2007年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等形式促进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做到教师、教材、专用教室、课程计划四统一,2006年全区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英语课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实现小学全部开设英语课,并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课程的衔接。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建立新型学生评价体系,小学实行等级制和激励性评语,尝试无人监考和满意考试,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以信息教育、心理教育、英语教育等课题研究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积极构建教育信息网,到2007年,建成一个各校相互联通的区域教育信息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心理教育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英语教学实验。把现有的社会实践基地建成集学生训练、科技教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深入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学习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建设。全面开展教师职务培训、校级干部提高培训、教师基本功和学历培训,系统学习新教学大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素质教育等有关内容。到2006年,全区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98%以上,中学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8%以上。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对区内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实行校长任期制,推行校长职级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推行教师双聘制,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

六、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健全完善基础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年度考核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出力献策。严厉打击侵犯师生人身安全、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证。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强化录像厅、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管理,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和青少年成长提供稳定、有序、健康的社会环境。

百色市基础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7月26日

近几年来,我局积极统筹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加强和提高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水平,推进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百色作出积极贡献。现将我市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有小学1380所,在校生320415人,入学率为99.64%;
初中学校175所,在校生131583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6.96%;
特殊教育学校有8所,在校生521人,全市四类残疾儿童少年适龄人口(7~15周岁)2214人,已入学1823人,入学率为82.32%;
我市共有高中阶段学校52所,在校生9405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2.70%,其中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52677人,平均每万人口在校普通高中生132人,普通高中毛入学率35.12%;
中等职业学校27所,在校生41374人,中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27.58%。全市有幼儿园70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609所,在校生110086人,3~6周岁儿童入园入班率达63.01%。小学专任教师17123人,学历合格率98.33%;
初中专任教师8009人,学历合格率98.95%;
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79人,学历合格率100%;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653人,学历合格率95.74%;
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089人,学历合格率67.8%;
幼儿园专任教师2527人,学历合格率95.02%。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1 (一)实施“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工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真组织实施“两基”攻坚, 2007年,全市“两基”工作通过国家检查验收,被评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地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6%。全市实现“两基”目标后,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依法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管理工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市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办学质量都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 完善管理体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一是贯彻落实 “在国务院领导下,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对中小学的发展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负责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建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职工工资由县级政府负责统一按时足额发放;
落实国家 “两免一补”政策,按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资金、免费提供教科书经费资金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三是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实现逐年增长和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65%用于教育,推进全市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稳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义务教育资源。我市各县(区)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先建后撤、巩固学额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进行初中、小学及教学点

2 的布局调整工作。对于符合撤并条件但因民族语言或者交通状况等因素不利于撤并的校点可以继续保留,防止学校撤并后造成学生辍学现象。“十一五”期间,全市撤并农村小学380所,撤并小学教学点650个,撤并农村初中34所。通过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十一五”来,特别是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加大对西部地区和我市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在财政困难情况下,增加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实施国家二期“义教”工程、边境学校建设、广州对口帮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危改工程”以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等教育项目工程建设,建设项目学校1745所,总投入资金7.4亿元,完成新建校舍面积120多万平方米;
组织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加强义务教育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的配备,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 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意见和要求,加强普通高中建设,积极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目前,全市25所中有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9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同时,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制定出台了《百色市职业教育三年(2008—2010年)发展规划》。三年来,全市职

3 业教育攻坚经费累计投入2335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任务数15324.61万元,实际完成19016.8万元,完成率124.1%。全市中等职业学校27所中有自治区示范性职业学校1所,自治区批准立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2所,自治区示范性专业五个,实施三年职业教育攻坚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是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核定教职工编制,合理调配教师,积极稳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清退不合格代课教师。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学习培训。认真抓好以“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为载体的骨干教师培训。三是实施中小学校长能力建设计划。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实行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开展 “中小学校长建设年” 。几年来,我市先后选派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到广东对口帮扶学校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或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学历补偿教育工作。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普遍较低。县城中小学校舍紧张,“大班额”现象突出;农村中小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比较陈旧简陋,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需要;
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不足,宿舍紧张,学生食堂面积小、设备简陋; 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条件差。

(二)城乡义务教育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办学条件和教师配置不均衡。农村中学校在校舍设施与教学设备、教师配

4 备与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县城学校存在一定差距。

(三)控辍保学工作任务仍然艰巨。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观念、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等因素影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偏高。

(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数量配备不够。二是教师年龄结不合理,小学尤为突出。三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学校普遍缺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地理等学科专业教师。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一)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工作。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出生率下降、进城务工人口增多,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城乡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目前教育出现了城镇学校爆满、“入园难”、大班额教学,山村学校却生源不足的现象。为了给更多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必须重新布局调整。市、县两级政府要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10‟214号)的要求,根据城乡人口规模、居住密度、交通状况以及各类资源状况,规划好学校布局。

——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提高学校的综合防灾能力,使校 5 舍达到重点防雷、抗震设防、火灾、洪灾等相关防护综合灾害安全标准,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加快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启动实施“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把幼儿园建设纳入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体系,新建、改建乡镇公办幼儿园65所,新建、扩建城区公办示范性幼儿园18所,其中百色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以上,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的比例。倡导民间资本举办幼儿园,进一步规范民办学前教育。

——加快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自治区关于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高中向城市或县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则,加快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建设,优先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和大石山区低保家庭儿童的住宿条件,接收乡镇所在地及附近农村小学生以及辖区内边远农村4—6年级学生就读。推进百色城区学校整合工程,加快龙景区、迎龙区中小学建设,全市新建城区初中10所以上,实现全市50%以上的初中生在城区初中就读。

——继续实施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工程。采取扩建、整合、新建等办法,进一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重点支持百色民族高中、那坡中学、乐业中学、西林民族高中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6 ——实施特殊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落实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完善教学楼、康复楼等基础设施。启动高中阶段特殊教育试点工程,在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隆林各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高中阶段课程。积极探索职教与特教相结合的路子。建设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田林等6个县特殊教育学校。力争建成1—2所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工程。市本级重点整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和其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百色职业教育中心,使其成为百色市职业教育的科研、教育指导中心,发挥示范及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成广西乃至西南职业教育的品牌。合理建设和利用县级职业教育资源。

——实施高校密集区建设工程。支持右江民族医学院校区扩建,打造知名度更高的民族医学院校。推进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筹建百色大学。规划百色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支持平果大学城建设。积极引入1—2所高校入驻百色办学。“十二五”期间,百色高校达到10所左右,成为革命老区高校密集区。

(二)实施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1.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政府责任,安排编制、经费,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及时研究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基本适应百色教育发展的教师培养、补充、转岗 7 和流动机制,保持教师新进、退出数量基本平衡。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双师型”队伍建设,重视引进和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鼓励和优先安排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山区任教,补足农村中小学英语、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心理等紧缺专业教师。加强普通高中教师的招聘、培养、管理工作。采取教师脱产进修、短期集中学习、远程网络培训、对口交流帮扶等办法,增加中小学教师学习机会。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聘用(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比例。依托相关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市“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5%以上。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道德水平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奖惩、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定期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树立和宣传师德模范,以典型引路,不断把师德师风建设引向深入。

3.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把教师培养纳入地方干部人才培养规划,落实专项保障经费。实施每三年一周期的“3333”教师全员培养计划。依托广州大学、百色学院等高校,组织全市30000

8 多名教师参加市级学习培训,培养3000名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培养300名在本市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培养30名在广西有一定声望的教育教学专家。启动“百色市百佳校长”培养工程,重点培养100名优秀校长。

4.提升师资队伍科研能力。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建设好市、县两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室),配足人员,保障经费。实施“百色市教育科研示范性学校”工程。重视和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营造教育名家成长的环境。鼓励校长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规律,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实践与理论,努力成为创新型教育教学专家。

(三)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完善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解决“入园难”问题,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严格执行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编制及工资福利。多渠道开展幼儿教师培训。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30%以上的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其余公办幼儿园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园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注重艺术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突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改革教学手段,保证幼儿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注重游戏、观察等方面的综合性教学。

9 2.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履行控辍保学职责。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坚持以流入地公办学校接收为主,优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农村教师队伍补充、培训机制,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教师交流轮换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重视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区建设,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均衡配置。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3.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实行免费特殊教育。加强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教学楼、康复楼等基础设施。拓展特殊教育体系,逐步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延伸。加强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逐步建立从学前至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体系,基本满足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多元化的需求。

4.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继续实施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支持百色民族高中、那坡中学、乐业中学、西林中学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积极化解普通高中债务。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扩大普通高中与区内外优质学校学习交流。引进区内外普通高中优秀教育研究成果。倡导普通高中立足传统文化、地域特点、学生成长规律与教学现状,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和教学特色的普通高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创 10 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力支持民间资本举办普通高中。引进区内外优质普通高中到百色办学或者联合办学。

5.打造中等职业教育品牌。重点整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和其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百色职业教育中心,使其成为百色市职业教育的科研、教育指导中心,发挥示范及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成广西乃至西南职业教育的品牌。统筹规划全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重点建设一批服务铝工业、旅游、煤炭、电力、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升级的骨干专业。倡导和支持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服务“三农”能力。促进百色职业教育发展与自治区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相适应。

6.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完善政府、学校、企业联动培养新模式。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专科生为辅,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拓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和平台,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积极争取“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加强和发达地区高校交流合作,积极争取“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和其它重点高校对口支援百色高校,实现在基础建设、科研项目、创办试验室等方面有新突破。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四)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11 把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作为市委、市人民政府一项重要扶贫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要体系。将尚未解决温饱的、享受低保的贫困山区农村家庭学生由政府负责其免费入学和提供就业机会。通过职业院校的培训和广州等地的对口帮扶,以及其他地区的协作,每年解决一批学生就业甚至移民。经过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解决贫困山区尤其是石漠化大石山区的扶贫移民问题,减少石漠化大石山区人口,恢复生态,保护环境。

1.建立刚性责任机制,分级分类分步骤实施。成立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中共百色市委员会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作的决定》,将教育扶贫移民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公开承诺,凡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一律免费入学,优先解决目前享受低保的8万多名贫困山区农村家庭学生入学和就业。低保家庭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行“订单式”培养,政府联系企业,提供工作岗位,或者优先推荐到发达地区就业。低保家庭学生就读普通高中的,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帮助他们上大学,实现高质量就业。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办法,确保工程管理规范有序。出台《百色市教育扶贫移民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切实规范工程管理。

2.扎实推进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的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加大经费投入,通过改、扩建,建设一批主要用于接收教育扶贫移民学生的乡镇寄宿制中心校和

12 寄宿制初中建设,实现每个乡镇均有1所标准化的寄宿制中心校,每个县区有多所用于教育扶贫移民的初中。将配置高素质师资作为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聘用教师工作要与工程建设同时启动。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教育扶贫移民学校从教。鼓励职业院校聘用(聘任)有实践经验和合格学历的企业技术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学工作。确保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办成优质学校。让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至今没有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的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边远村庄的农村学生与城镇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基础教育资源,为将来实现教育扶贫移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做强职业教育扶贫平台。实行“9+3”教育扶贫模式,安排完成免费义务教育的贫困山区学生接受3年免费职业教育或普通高中教育,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以上能够融入城镇的生存技能,帮助他们到城镇就业,到发达地区务工,实现脱贫甚至移民。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异地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在专业设置、职业培训、招聘就业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重点建设教育扶贫试点学校——百色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工业化、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建设百色职业教育中心有色金属冶炼、金属热加工、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会计、旅游等骨干专业及其它民族特色产业专业,保证每位骨干专业拥有300万元以上价值的教学实训设备。深化与东部

13 发达地区教育帮扶合作。学生在百色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或输送到东部发到地区培养并就地上岗。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大力支持百色市教育扶贫人才培养基地——百色职业学院建设,以满足教育扶贫的需要。

4.建立教育扶贫移民长效助学机制。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优势,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重点解决教育扶贫移民学生交通费、生活费及住宿费,对纳入教育扶贫移民实施范围的学生补助交通费及免除住宿费,并逐步扩大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覆盖面。在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山区学生750元/年〃人、中职1500元/年〃人标准的基础上,实施普通高中贫困寄宿生1500元/年〃人的生活补助。配足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工勤人员。鼓励民间资本举办教育扶贫事业。

(五)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1.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政府主导、多渠道投入,建设与城市信息化发展相同步、与人才成长规律相适应、与学习型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相匹配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每年按所辖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的20%以上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百色教育网络中心,形成以百色教育网络中心为核心、辐射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局域网。继续推进“校校通”建设,全市乡镇以上学校(含幼儿园)建成校园网,外部基本普及宽带上网。实施“多媒体进课堂”项目,初中以上学校实现多媒体终

14 端进入普通教室。加快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图书馆(室)信息化建设、电子阅览室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建设。建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和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普及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2.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以促进教育教学应用为目标,通过购买引进、收集整理等形式引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通过自主研发等形式,逐步建立适应教育科研、教学需要、学科全覆盖、与现行教材同步的教育资源库。完善资源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推进更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

3.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出台《百色市教育信息化实施办法》,加强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做好规划、评价、安全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教育办公自动化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管理机构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无纸化。

(六)实施民族教育工程

1.全面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要向边境县、国家重点扶贫县倾斜。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办好符合市级标准的民族幼儿园。在城镇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方,建设师资力量过硬、教学设施先进的民族中学和民族小学。优先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需求。鼓

15 励高中阶段学校开设特色民族助学班。支持右江民族医学院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医药专业,加强民族教育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百色学院资源,加强对民族学校骨干教师的充实和培养。培养一批当地少数民族硕士、博士。

2.深化教育帮扶。安排本地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积极争取发达地区加大对百色民族教育援助力度,争取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学院、西南大学等高校对百色师资队伍建设、定向招生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更多支持。吸引更多少数民族学生到城区接受教育。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任教。重点发展面向少数民族现代远程教育。

(七)落实十项试点工程

结合实际,抓好自治区教育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工作的落实,统筹发展全市教育各项工作。实施民族乡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实施农村中小学饮水安全改造项目、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项目、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县项目、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项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改革项目、实施区市共建本科高校试点项目、实施学习型社区建设试点项目。

五、几点要求与建议

(一)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百色中小学校建设的资金照顾

16 和帮助。希望对我市实施“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乡镇幼儿园建设、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和普通高中教育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和帮助。

(二)建议增加对百色校舍安全工程的建设资金。目前,我市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建设资金缺口大,全市有右江、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那坡、乐业、田林等8个县(区)处于7度以上高烈度区或地震重点监视区,靖西、凌云、隆林、西林等4个县也处于6度地震烈区,相当部分中小学校舍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要解决校舍安全问题共需投入资金27.5亿元。同时,我市共有10所学校位于地震活动断裂带之上,为全广西最多、最严重的市,对这些学校进行迁建、撤并、加固改造,需要投资1.2亿元。

(三)建议增加对百色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经费。要求对我市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田林等5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中央补助资金的享受学生比例从60%给予提高到100%。对我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央和自治区给予免除学费补助。

一年以来,为了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为我乡基础教育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现就一年以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乡党委书记XX、XX、值班书记XXX多次到中学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多次在中心学校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研究基础教育建设等问题。为了加大兼顾力度,乡党委政府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制定了年终考核目标责任书。乡党委政府把女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纳入任期责任目标,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乡镇村干部责任范围,与年度经济工作同时检查、同时考评、同时奖惩兑现。

二、坚持依法治教,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每学期开学初,乡党委政府领导都要亲自过问学生入学情况。为了加强学生入学的督查力度,今年曾两次组织入学督查队,督促组织学生入学工作。对少数外出打工的,坚决让其监护人找回送其入学。另外,在春节期间,党委政府派专人设卡,严禁未成年人外出打工。同时在各处张贴告示,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依法治教。

正是因为及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使我乡近年来学生流失问题得到了根本好转,控流防辍工作成绩显著。2004年大庙乡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阶段、7――15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了100%、94%、60%以上,15岁和17岁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8%以上,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3%和1%以内。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dawendou.com网。

三、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效果显著。

我乡一致注重“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的双一目标,在广大教职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近年的工作中指导学校建立完善的师生安全保障机制,重点落实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卫生安全。为此,大庙乡在全乡各校组织开展了“办人民满意教育”、“争创平安校园”等创建活动;
建立了警校共建平安校园、派出所干警联系学校、定期在学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定期组织农用车司机培训,严禁农用车司机在入学、放学途中搭载学生。通过不断改善周边环境,使学校的环境得到了优化。

四、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大庙乡经济底子溥,普九期间留下的尾巴工程较大,为了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乡党委书记黄勤、值班书记何敦翼多次到中学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完成了中学综合楼、三用堂的后期维修工作,让中学的综合楼、三用堂尽快投入了使用,很大程度地缓解了中学教师、学生的教学用房。二是拆迁了中学的厕所。中学原厕所因地基下沉,即将倒塌,严重威胁师生安全,党委政府领导当即决定拆迁,今年春已投入使用。三是拨付资金解决了大庙小学困绕师生多年饮用水蓄水塔的建设问题和篮球场的硬化工程。四是关注学校的内部设施规范建设情况。党委书记、乡长经常到学校指导解决学校的安全卫生、内部设施、教育收费、调整布局、资源配置等实际问题。不断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优化和改善。

五、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减轻群众负担。

大庙乡严格执行县物价局下发的收费标准,并且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各校统一在醒目的位置刷写了收费公示牌;
二是在每学期发放的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明确书写有收费明白卡;
三是在全乡各地设立教育收费举报箱,对外公示了乡党委办公室电话和县教育局办公室电话。大庙乡教育收费规范,教育收费标准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六、加强教师管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大庙乡按核定的教职工标准,严格控制中小学教职工人数。认真落实了教师培训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教师队伍,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大庙乡教育党支部不断发挥其先进的指导作用:一是重视党员的再学习再教育工作,每月组织全体党员学时事、学政策、学理论;
二是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增强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
三是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党前学习活动,为纳新工作打好基础。

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全面发展,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确保中小学课业负担适量,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的同时,狠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力争明年的中小考我乡能打一个翻身仗。

精心绘德育蓝图

细心促和谐发展

——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管理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代表曲周县第四中学现将学校的发展汇报给大家,也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们曲周县第四中学位于曲周城北20公里,1956年建校,占地80余亩,有标准化教学楼一幢,标准化科技楼两幢,在新教学思想的引领下,08年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今年9月份,县局把河南疃镇中学和曲周四中合并为曲周县第四中学,又改造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建筑面积由原来的8700平方米增至13000平方米,为农村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现设21个教学班,在校生1100余名,教职工由原来的64人增至91人,师资力量雄厚,业务技术精湛,教学理念新颖,工作负责,勇于进取。

近年来我校以“厚德树人,博学精深”为校训,正努力创建“德育”、“和谐”、“文化”校园,并于09年4月份申报了“德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实施满意化教育,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倡导以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以先进的方法搞教学,以不同的标准量学生;
培养学生自立自强、

- 1较好,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在学生中有较高威望。

2、制定班级评估细则。学校由德育处制订了五个方面的量化评分细则,即:①文明班级评分细则;
②班级公物评分细则;
③温馨寝室评选细则;
④卫生检查评比细则;
⑤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

3、定期进行班主任经验交流,并且把班主任经验交流列入学校对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

三、从“德育”入手凸显学校特色

近年来,我们认识到了德育文化教育对一个学校管理所起的重大作用,下定决心让德育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德育知识凸显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德育与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德育伴随着每一名学生成长。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热心促发展

领导能够做到“学习、自主、务实、创新”,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扬敬业奉献精神。不断树立民主、务实、廉洁、奉公、规范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领导的魅力,转变校长的职能,带动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二)耐心做德育

我们始终坚信“德育为先”,树立了“成材先成人”的理念。除了从规范入手进行德育教育以外,我们还重点进行了特色教育,即 “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三)重心建文化

1、创建环境文化。我们在抓规范和德育教育的同时,更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改进校园外部文化(文化墙及楼层文化)和室内布置,我们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也注重和张扬自己的个性,这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塑造师生文化。首先,在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掌握新理念、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坚持教师培训和学习制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策略。在校内每周进行师生活动,如:粉笔字比赛、课件制作、会操比赛、拔河比赛等。并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学你学我学大家”活动,将各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挑选出来向全校学生讲经验、读做法、相互激励,推动师生工作向更加规范和谐的方向发展。

3、实施文化研究。今年我校被定为“县试验学校”,是县级课题“德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试验基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的机会,准备在领导的指导下,真正实施这一课题,并不断反思、总结,把我们的实践行动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要让德育教育之花在四中开放。

四、从“教研教改”入手提升教学质量

(一)具有先进的教改思想和行动

- 4②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作业、惩罚性作业、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思维的作业、引导探究的作业、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4、能很好地处理有效课堂的关系

活力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希望,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使学生每天都有成功地感觉。

近几年,我校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在每个学年或学期之初都参与了县级以上的教科研实验课题,如:“三三三教育模式”的研究、“德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县级课题和“2+1+2”教改实验项目,教改工作能够做到善始善终。

(四)强化课改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德育育人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指导思想,每学期教学工作都有新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教学分工和课程安排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我校业务副校长郭校长到“上海闸北八中”考察回归之后,大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在全县推广。

五、教育实绩丰硕

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工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的努力下,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学成绩也连年喜人。因成绩优异,近几年,我校屡获殊荣, 06年9月被邯郸市教育局、邯郸市语言文

- 6

5、为优化教师办公环境,学校投资五万余元配备高标准办公桌凳。

6、宿舍改造,投入大,效果好。宿舍不仅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学校统一购置了物品柜及学生床单、被罩,实现了干净、整洁、舒适的住宿环境。

7、更新教学设施,方便了教学。学校购置高标准学生桌凳1200套;
购置电视机3台;
将光纤引入校园,为建设校园网做好了准备。

8、建天桥(和盛桥),为统一管理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9、除以上投入以外,高标准塑胶跑道和餐厅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当然,两所学校的整合不是简单的1+1=2,而应该是1+1=1,是把它们合二为一。新的学校校风需要强化;
学生规范与习惯需要强化;
社会接受还需要时间与努力;
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也需重新确立。

为实现学校发展,重树四中品牌,打造曲周均衡教育,我们四中人将在创新与拼搏中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努力让自己的特色教育如:“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再上新的台阶,让四中的建设再度升级。

七、学校的发展目标及规划

(一)学校建设目标

为了达到最均衡的教育发展,在现今学校建设的基础之上,

- 8

精心绘德育蓝图

细心促和谐发展

——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管理汇报材料

曲周县第四中学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调研工作汇报(共3篇)

小学基础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共3篇)

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装备自查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推荐访问:基础教育 教研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