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编写模板

案(例)

Leon1

一、Teaching aims&demands: 教学目标和要求

Remember the words ”GoGo”,”Jenny”,”Tony””Jebby””Tappy”, Be familiar with sentences:”My name is…”,”Hello”,”Goodbye”

二、Teaching Content: 教学内容

a.words: ”GoGo”,”Jenny”,”Tony”

b.useful sentences: Hello!My name is …/Goodbye!

三、Teaching aids 教具

卡片,GOGO气模

四、Orders: 教学步骤 Cla one:(8:30~9:00) 1.Greeting : 问候,点名,热身 (5分钟) Ok! Babies attention! Now,let‟s begin our cla.Nancy:Hello everyone!...

2.New cla:

a.(导入新课)(8分钟) (单词输入)Next I‟ll introduce 3 new friends to you.They are…Dang Dang Dang…Dang.Welcome!The first one is:him,he has magic.(用语气模仿GoGo的声音)Hello! My name is GoGo.The next one is…

Ok!Babies, close your eyes,Let‟s gue who is him.He is a boy, and he wear a pair of gla.So he is…Listen!(用Tony的声音,Hello! My name is Tony.)The last one is…Listen carefully! Hello! My name is Jenny.Good! She is Jenny.(游戏操练单词)(5分钟)Now Let‟s play a game.Who wants to be GoGo,show me your hands.And you are Tony, you are Jenny.Babies! Attention! Listen to me carefully.When I say GoGo, you ran to GoGo and hug him.When I say Tony you run to Tony and hug him.OK? (游戏二)(5分钟)Next Let‟s sing a song with GoGo together.OK! Babies! Stand up! Hand in hand and make a circle.:”walking ~,jumping~,running~,Now Let‟s stop!”

(单词输出)(2分钟)OK,babies,let‟s do a revision.The first one is „GOGO”,Say goodbye to “GOGO”… 3“Goodbye song”(3分钟):Ok,cla is over,let‟s sing a goodbye song together.4.Homework:(2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看动画片,听CD,笔头作业等)

课堂教案编写

一、Teaching aims&demands: 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Teaching Content: 教学内容 a.words b.useful sentences

三、Teaching aids 教具

四、Orders: 教学步骤

a.greeting 问候,点名,热身

b.new cla 导入新课

c.activity 活动

d.game 儿歌

e.revision 复习

f.home work 家庭作业

教案首页

文件类型:DOC/Microsoft Word 文件大小:字节

更多搜索: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_8次(单元)课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市场营销策划 专业班级 市场营销05 层次 大专 授课教师 张苗荧 职称 副教授 课 型(大,小) 小 学时 8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 产品策略 授课方式

理论课(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实习/实训课;其他)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市场营销策划 张苗荧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产品传统概念与整体概念

要求掌握产品生命周期概念以及各阶段的营销谋略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产品整体概念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 本 内 容 产品策略

产品及其生命周期

市场营销学对传统产品概念的扬弃

传统定义认为产品是具有一定物质形状和使用价值的物品.此定义偏重于产品的"物质形态和用途".传统的产品概念,注重满足的只是消费者的生理需求,这是低层次的需求.当代市场营销学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那么按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企业的生产,其产品就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整体需求,这些需求,既有对产品的"有形的物质"的需求,也有对产品的"无形的服务"的需求.例如,消费者购买一件鳄鱼牌衬衫,不仅为了遮体,而且有一种名牌的心理满足;购买一台电脑可以用它办公,上网,需要公司进行售前指导,送货上门,安装,调试,而且提供维修服务.市场营销学中所认识的产品是指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有形的物质产品和一系列无形的服务,通常称之为产品整体概念.产品整体概念,是当代市场营销学"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的充分体现.消费者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心理因素的支配作用将越来越大.如有的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费用,需要高档,优质的产品;有的消费者对某个企业生产的特定牌号的产品或对某个商店出售的商品又特别偏爱.美国市场营销学教授里维持断言:"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工厂能生产什么产品,而在于产品提供的附加价值:包装,服务,广告,用户咨询,购买信贷,及时交货和人们以价值来衡量的一切东西."因此,要求每一个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和充分认识现代营销的产品概念,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产品,提供一切能使消费者满意的东西.7.1.2产品整体概念的提出

产品整体概念认为,产品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产品的核心部分,产品的形体部分与产品的附加部分 1.产品的核心部分

它是指产品为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所必须具有的功能和效用,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所追求的中心内容.例如:消费者购买电冰箱,首先要求的就是能制冷,只有在这个需求满足的前提下,他才会去挑选冰箱外观,式样,牌号等,女孩购买口红不是为了一根红棒棒,而是购买美丽,露华浓公司董事长说,在工厂,我们生产化妆品,在商店我们销售欲望.只有这一利益满足了,消费者才进而追求产品整体概念的第三部分的内容.营销者如果不了解顾客需要的核心所在,盲目生产经营,就难免产品滞销积压.如,人们对服装鞋帽的需要,有些以保暖为主;有些则以美观为主,强调装饰和美化人体的功能."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即对某个企业的产品或某个品牌来说,只要它是根据顾客需要开发的,再加上适当的营销,那么它的市场永远不会疲软,只有那些不符合需要的产品市场才会疲软.2.产品的形体部分

它是指产品所具有的质量,特色,包装,款式,牌号等,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具体内容.产品整体概念中的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一个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或劳务的整体要素中首先被人们认识的部分.正是这部分内容把产品的功能和效用通过具体的形式充分显示出来,而消费者对产品形体部分的综合感觉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种产品的销售.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其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第一印象,就好像一个人,他的服装,修饰,长相举止,谈吐,决定了他给人的总体印象.3.产品的附加部分

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的附加服务或利益,如维修,安装,送货,保证,资金融通等.随着社会产品的日益丰富,消费者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买得到",而是要求"买得满意","用得放心",这就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IBM公司的成功部分原因是公司在提供有形产品同时还提供附加产品,他们认为顾客的兴趣是在于解决问题的服务,所以,IBM提供整个计算服务系统.7.1.3感性消费时代的产品新概念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不再局限于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是更多从审美价值,文化附加值上去考虑.购买商品不再是精打细算,即兴购物,冲动购物开始兴起.处在现阶段的消费需求是:质量求精,品种求全,牌子求名,风味求新,包装求雅,等等.多数消费者已从"将就型"向"讲究型"转化.从有吃,有穿,有住的基本需求,发展到穿的要求漂亮,吃的讲究色,香,味,形,化妆品要求能保持自己的皮肤美,发型美,住房讲究装饰美,家用电器从求有求好进入到求新求美.总之,在生活消费中,人们的情感需要,心理需要,审美需要逐渐上升到第一位,起着主导的作用.以往,我们对商品往往偏重于实用性的探求,忽视了心理,情感,精神功能的因素,以致商品的外观色彩和造型流于一般,过分强调价廉物美,满足于打价格战,营销活动平淡无奇.这种状况,与当前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形势极不相适应.1.与理性消费相比,感性消费注重的是商品的价值提案

理性消费注重的是商品价格与效用的对比,消费者是理智的,在市场上总是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作出最合理的购买决策,达到最大限度满足自己欲望的目的.也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决策时,根据的是最大边际效用的原则.消费者会优先购买边际效用最大的商品,而一旦他所需要的商品全部购买齐全以后,就会出现一种均衡状态,即花费在商品上的每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为顺应消费者的理性购物需要,企业会千方百计设法提高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和降低商品价格,因而十分注重商品的本身功能,质量,进行价格竞争.感性消费则不然,它注重的是商品的附加值,消费者是非理性的,讲求冲动购物,情景购物,重视商品的个性以及使用时的主观心理,情绪体验等非物质因素.在感性消费阶段,商品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商品扮演的角色开始由物本身向事方向转化.满足消费者价值观,能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与心理体验的商品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存在空间.商品的价值由过去的价格与效用比,发展到厂商,市场营销者等人向消费者所做的价值提案是否受到消费者的欢迎.2.感性消费阶段商品价值符号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美国的芭比娃娃自1959年诞生,历时40余年盛行不衰,在很大程度上,她已经不是一个玩具娃娃.有人称这个金发碧眼,鼻子坚挺的芭比娃娃尽情的表达了美国女人内心成长的渴望,她的走俏,不是因为她有漂亮的外貌,而是她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西方四十余年女性的时尚.对无数女孩来说,芭比正是一位可以参考的时尚对象,芭比的衣

装影响女孩的衣装.芭比还教会了无数女孩在牢记自我与观察芭比的比较中学会把自己一分为二,既作为独立的观察者审视自我,又作为被观察者注意自己的形象.从而学会操纵自己的形象,学会生存技巧.芭比的成功在于设计师用服饰与故事等独特的符号暗示了一种个性价值,商品的情感价值由符号背后而凸现了出来.在感性消费阶段,商品的价值符号的作用日益显彰,在这种情况下,营销活动的重点转向:第一,确立单个商品甚至全部商品组合有魅力的身世,塑造背景故事.美国"椰菜娃娃"的成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美国青年设计师巴罗士设计了一种电脑玩具,取名"椰菜娃娃".他将"椰菜娃娃"当作有生命的孩子来对待,购买者是"领养"而不是购买.每个玩具娃娃各有特色,没有相同的,各有自己的出身证,证上有娃娃的手印,脚印,屁股上还有接生员的印记,一切与真孩子出生时的情景一样,"椰菜娃娃"出了毛病(故障),不能去电器辅修理而要去专门设置的"电脑娃娃医院"挂号门诊.大人要外出,玩具娃娃要寄放托儿所."椰菜娃娃"强烈的情感化,形象化,拟人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独身男女情感上的需求,并在心理上认同这种玩具为孩子的化身."椰菜娃娃"一上市,人们争相购买,引起轰动,价格每个从几美元猛涨到25美元,黑市达150美元.设计者巴罗士亲自签名的高达3000美元.在我国,海尔集团推出海尔兄弟的动画片,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海尔兄弟成为智慧的化身,映射了海尔集团的智能化的产品与产品高科技的含量.海尔集团有魅力的产品身世的塑造必将影响中国年轻一代的购买行为,使人们产生对海尔品牌的品牌偏好.第二,形成与符号价值一致的商品价值.在英国,劳斯莱斯车是一面旗帜,它充斥着豪华和显赫,那些事业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人,购买劳斯莱斯,不是在买车,而是买一枚成功的奖章,使他们得到一种成功的认可和满足感.劳斯莱斯的豪华与显赫并不仅仅通过价格和使用者来体现,而且还通过轿车本身的高质量和优雅的标志来渲染.劳斯莱斯轿车发动机是用手工一个一个制作的,要经过500小时的电脑和机应检测试验,部件的误差严格到万分之五英寸.车内的木制仪表板,餐桌等,使用的是上等的胡桃木和松木,然后用手工精心地刨,磨而成.胡桃木由专人到美国去选购,不要主干,只要地面上下的一段,锯开后要有漂亮的图案.车子出厂前,每块玻璃都要用浮石粉精心擦试,这种浮石粉一般是用来擦试光学镜头的.每辆车内要用24平方米的上等皮革装饰,每块要经过长度,厚度和耐性的检测.皮革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无论室外温度如何变化,车内恒温,其空调的制冷能力相当于30台家用电冰箱.劳斯莱斯已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再如雷达表通过商品价值符号的传递已经在人们脑海里形成了雷达表是地位,身份的象征,它的高贵典雅的设计与造型,时尚代言人的宣传与传播,无不透射炫眼夺目的商品魅力.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它艺术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的生产工艺,是商品的的高价值与高附加值为基础与保障的.所谓商品的附加值是指那些被消费者所欣赏的东西,营销学家琼斯认为,商品附加值可以来源于经验,来源于参照群体,来源于品牌信念,以及来源于品牌形象.所以,商品价值与符号价值互相作用,商品的价值一旦为消费者所认同,就会形成符号价值,但是有意识的符号价值的宣传传播无形中增大了商品的价值,从商品价值到符号价值再到商品价值,这个过程不断循环,二者的统一创造了能满足消费者心理与情感需要的产品.第三,开发与语言符号有关的商品符号诸系统,包括品牌,象征符号,基调色,爱称,品牌角色形象,装饰图,广告口号等.已往的企业只重视产品质量,只重视与商品的物质,功能相关的属性,不重视与语言符号相关的属性.考察国际名牌产品可以发现,一些名牌成功的秘诀之一是运用品牌,象征符号,广告等暗示商品价值的侧面,使其别出心裁的价值提案为消费者所认同,构筑了独特的商品个性.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女士们刻意追求和表现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法国露华浓化妆品香水公司率先推出用男性名字命名的"查理"香水,并在情感上宣扬其"个性化",标榜为世界上第一种"生活方式"型香水,其护肤功能根本不提."查理"香水香味优雅独特,包装设计十分别致.女士们争相抢购,供不应求.该品牌香水持续畅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打破了同种香水畅销的纪录.20世纪70年代末,女士们的情感又从独立由转移到表现女性化.露华浓香水公司又研制生产出"琼特"香水,尽力突出其"女性化"特点,再次受到女士们的青睐.露华浓公司紧紧抓住女士们情感变化的需求,连续不断地推出新品牌香水,通过开发与语言符号有关的商品符号诸系统,塑造商品个性,始终执着西方社会香水生产销售的牛耳,获利巨丰.该公司已成为不仅是法国,也是世界有名的大型化妆品生产企业.3.全面改变企业营销观念与营销方法,顺应感性消费新时代

目前一些国内优秀的企业已开始营销革新,以顺应感性消费时代.如不久前"联想"请陈逸飞设计电脑的外观,浙江温州服装业,报喜鸟集团,庄吉集团等纷纷聘请著名影星做形象代言人,报喜鸟请任达华,庄吉请周华健,以构筑产品不同的个性.对现代企业来说,顺应感性消费时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营销观念与方法.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注重商品在消费者生活舞台所扮演的角色及意义,完成商品由

物到事的转化.企业在提高商品质量,改善与完善商品功能的同时,应该考虑消费者对商品的个性要求,注重消费者对商品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在企业营销的各个组合手段(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上引入感性营销手法.如开发情感型的商品,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与氛围,发布情感广告,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新加坡奥美为中国银行所做的系列形象广告,分为高山篇,江河篇,竹林篇,麦田篇,因其对中华传统精髓文化的传承倍受好评.该广告回避了明确的功能性的诉求,塑造可信赖,可依托的银行良好形象.它以传统中华大义匡扶中国银行形象,十分成功,这就是感性营销的成功.开发产品的附加值与与语言符号有关的商品符号诸系统.在商品的外观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上融入情感设计,用爱称,基调色,象征标志等商品符号塑造商品个性.特别是品牌角色的塑造,往往能够产生视觉冲击力,使消费者偏爱企业的产品.实践证明,引进企业形象整体识别系统的企业往往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故此企业应该注重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特别要重视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

基 本 内 容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是现代营销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研究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变化,可使企业掌握各个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动态,为制定产品策略提供依据,对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有重要意义.每种产品的销售和利润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有共由弱到强又由盛转衰的发展过程,即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的经济寿命(与产品自然寿命或使用寿命无关),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发,上市,在市场上由弱到强又从盛转衰,直到被市场淘汰为止的全过程.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最新观点,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分为4个显著的阶段.产品处于投入期,销售额增长很慢,企业微利甚至亏损;到了成长期,销售额和利润额都迅速增加,企业获利丰厚;而进入成熟期,销售额和利润额开始虽仍有增长,但已出现饱和趋势并随后逐步下降;进入衰退期后,该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开始急剧下降.

图7-1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要掌握一下三点: 1.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的"经济生命"或"市场生命",而不是指其"自然寿命"或"使用寿命".决定产品自然寿命或使用寿命的是产品本身的质量,牢固程度,作用方法,维修保养等因素,而决定产品经济生命和市场生命的则是科技发展水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偏好等因素.如电子管收音机被淘汰了,有一些人仍旧在使用.一块肥皂用完了,但是肥皂的市场生命没有终结.2.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图中所显示的销售额和利润额的变化趋势,只是一些典型产品的销售历史.应该认识到,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曲线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形.这就是产品生命周期所具有的变异性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并非一律呈现上述的典型型态,有些产品上市后很快进入成长期,没有经过介绍期的缓慢增长过程;也有些产品没有成长期,从介绍期直接进入成熟期.据国外研究者指出,有6~ 17种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型态.例如,美国杜邦集团的尼龙(Nylon)自19 3 7年上市至今多年久盛不衰,由于不断发现新的用途,加工成新的产品(降落伞,丝袜,衬衣,地毯等),使其生命周期呈现扇面型.

扇面型生命周期曲线 时髦品的生命周期曲线

3.产品大类,产品品种和具体品牌产品生命周期的差别.产品大类的生命周期最长,因为许多产品大类与人的基本需要相关,而人的基本需要是长存的,如,粮食,咖啡,香烟,汽车,电话等,但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有些种类的产品也呈现衰退迹象.例如,近年来在某些发达国家,香烟已进入衰退期.产品形式的生命周期最接近典型模式,如,无过滤嘴香烟,拨号电话机等,都有序地经过了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黑白电视机作为一个产品品种,它在市场上的命运就比电视机这一大类产品更能表现出产品生命周期的历史过程.品牌的生命周期一般较短促.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过去一种新品牌的生命周期接近3年,而目前有愈来愈短的趋势.但某些名牌,如,"可口可乐","力上"(香皂),"同仁堂"(中药)等却历久不衰.对具体品牌的产品来说,通常会更强烈显示出产品生命周期的历史过程,这种情况可称为产品生命周期的层次性.7.2.2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谋略

1.投入期的营销谋略

投入期是指产品刚投入市场,销售量缓慢增长的阶段.其特点是:企业的生产批量小;单位生产成本较高,经营成本也比较高;企业通常获利甚微,甚至是亏损经营;销售量增长缓慢.对消费者来说,多数人对新产品的性能,用途等方面了解不多,一般是出于好奇心来购买,企业的销售渠道不多.由于产品设计未定型,花色品种单一,生产批量小,成本高,因此在投入期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对新产品的反馈信息,并据此不断改进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增加花色品种.随着新产品的生产日益走上正轨和销售量的不断扩大,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为使新产品尽快地为市场所接受,在较短时间内渡过投入期,企业在选择和培养渠道时的指导思想就应是尽快扩大销售.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应选择销售同类产品有经验的中间商.虽然这样费用可能会较高,但对企业新产品长期的市场命运会带来好的效果,这也正是企业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体现.西方企业有一句名言:"宁愿选择第一流的中间商,第二流的市场,也不愿选择第一流的市场,第二流的中间商."就是这个道理.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可花费较多的促销费用,也可花费较少的促销费用;对新产品既可订高价,也可订低价.这样,企业就有四种相应的策略可供选择.第一,快速取脂策略.即高的价格,高促销费用.高价是为了尽早补偿成本,取得较多的利润;高促销费用是为了使产品尽快地渗透到广大市场.宝洁公司的飘柔在台湾上市200毫升台币97元,第一年送了150万份,上千万台币,广告花了1500万.采取这种策略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大多数潜在消费者还不知道市场上已存在这种产品; (2)消费者将对产品抱有极大兴趣,原出高价购买; (3)企业面临潜在竞争威胁,急需树立名牌.第二,快速渗透策略.即低的价格和高的促销费用.采取这种策略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市场的规模和容量都比较大; (2)多数消费者还不知道市场上已存在这种产品,且大多数消费者对价格敏感; (3)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随产品生产批量的扩大而降低; (4)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威胁,低价可有效地防止竞争者介入.

第三,慢取脂策略.即高的价格,低促销费用.采取这种策略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市场规模和容量都比较小; (2)通过以前的促销工作,消劳者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牌号等已经有较多的了解; (3)消费者愿出高价来购买新产品,因为新产品的使用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 (4)由于产品的生产工艺复杂,申请了专利或技术严格保密等原因,竞争者不容易进入该市场.第四,慢渗透策略.低价和低促销费用.采取这种策略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市场规模较小,仅容量较大; (2)通过以前的促销工作,消费者对该产品已有所了解; (3)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 (4)企业面临潜在竞争.低价能有效地防止竞争者的介入,花费较小的促销费用又不致于因为竞争者的介入而使企业损失过大.2.成长期的营销谋略

成长期是指销售量和利润都迅速增加的时期.其特点是:产品设计已基本定型,质量稳定,花色品种增加;经过前一阶段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用途已比较了解,购买者迅速增加;企业各项成本下降,获利上升.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增加,市场上开始出现竞争.根据以上特点,企业在制定其市场营销策略时,应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的思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应采取创名牌的产品策略.通过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包装,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等措施,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在成长期力求创出名牌产品,为该产品在成熟期的销售和给企业在较长时期带来利润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自身的特点灵活作价.如前一阶段采用取脂订价策略,随生产成本的下降,同时为迅速增加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应付竞争对手,企业可采取适当降低价格的措施;若前一阶段采用渗透订价策略,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包装,创出名牌产品的基础上,也可适当提高价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法国微波炉市场在初始阶段其微波炉价格很贵,在1200美元一1600美元之间,其市场定位是推销给偏好创新产品的顾客.1974年法国零售商推出了售价为239美元的特价微波炉,市场反应极为热烈,产品大获成功.消费者们接受了这种引起"烹调

革命"的新产品.此时,韩国和日本的厂商也进入了市场,微波炉的价格降到400美元以下,到1977年时,微波炉的销量达到了顶峰.第三,企业应"居安思危",努力开辟新的分销渠道,扩大网点,把产品打入新的市场.因为产品终究会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在成长期为产品今后的销售打好基础,是保证企业及时更改销售市场,获得更多利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第四,企业仍然要进行大量的广告促销工作,但广告的内容要由前期的介绍产品改为着重宣传产品的特殊性能,特色以及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和声誉,使消费者偏爱本企业的产品.在成长期,除相应地变化广告内容以外,企业还应借助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借此宣传介绍产品,这对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会起到较好的作用.3.成熟期的营销谋略

成熟期是指产品销售量趋于饱和井开始缓慢下降的时期,通常产品在生命周期的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最长.其特点是:销售增长率呈下降的趋势;企业生产批量仍旧大,产品的花色,品种,款式更新较快,并开始研制和小批量生产新的产品;企业经营成本迅速增加,企业获利开始下降.企业间竞争十分激烈,纷纷扩大广告攻势,并相继采用降价竞销和其他营业推广的手段,刺激消费者产生更多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余地增大,强调购买名优产品; 企业此时可以采取以下的营销策略: 第一,更改市场(市场开发).不改变产品,只要改变销售,扩大销售对象,寻找新的销售途径,从而达到扩大商品销售的目的.对处于成熟期的产品,企业应不断开辟新的市场,通常可考虑以下三种方法:分析和开辟人口市场;发展企事业单位市场;发展地区市场.第二,更改产品(产品开发).通过改进产品的性能,质量,式样以吸引新的消费者或使现有顾客增加使用量.比如英特尔公司不断推出更快的奔腾芯片,从376到576.过去英特尔每间隔4年开发微处理器,现在在缩短2年.微软的视窗也不断改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杜邦公司的尼龙产品主要是作为降落伞及各种军用产品的原料.二战结束以后,由于军工企业的急剧萎缩,使各种军工产品的生产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对尼龙的需求下降,为此,该公司积极发掘产品的新的用途,以尼龙制成各种民用针织品(如尼龙袜子,服装等)投放市场,从而使尼龙产品的需求量立即回升.

第三,重新制定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营销组合改良).产品经理可通过改变营销组合的一个或几个因素,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如,以降价来吸引竞争者的顾客和面的买主;采用更有效的广告形式,开展多样化的营业推广活动,如有奖销售,销售竞赛等;还可采取改变分销渠道,扩大附加利益和增加服务项目等策略...如英特尔在1995年把奔腾价格降了40%,同时兴起1.5亿美元的广告大战.营销组合之所以必须不断调整,是因为它们很容易被竞争着效仿(特别是在降价和提供附加服务方面),以致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4.衰退期的营销谋略

衰退期是指销售量急剧下降,产品开始逐渐被市场淘汰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和偏好的变化,大部分产品形式和品牌或迟或早,或缓或速,总要进入衰退期.例如,在美国,麦片的销售下降缓慢,而游戏机却很快进入衰退期.有些产品进入衰退期后销售额可能突然下降为零,但多数情况是销售在很低的水平上持续多年.其特点是:产品销售量由缓慢下降变为急剧下降,企业获利下降;市场上出现了性能更好,价格更合理的替代产品,使消费者的兴趣开始发生转移;许多竞争企业开始转产或部分转产.对于确已进入衰退期的产品,企业仍可采用两种策略,一是继续生产和经营该产品;二是放弃该产品.停止生产和经营处于衰退期的产品办法包括:(l)立即停产,将产品的生产技术,设备等出售,转让给其他企业,或对原有设备进行调整,改进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要;(2)采用逐步减产,逐步淘汰的方法,使企业的资源有次序地转向新的生产项目.继续留在市场上生产和经营处于衰退期的产品有三种选择:(l)连续策略:即企业继续沿用以前的市场营销策略,如保持原来的市场规模,分销渠道,价格水平和促销手段等,在竞争者减少的情况下.企业也有可能保持,甚至增加一定的销售额;(2)集中策略:即企业淘汰一些小的细分市场,集中企业的资源以满足有较大销售潜力的细分市场,这样既可以适当削减促销费用,又可能在潜力较大的细分市场上再次扩大产品的销售,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3)榨取策略:即企业大幅度减少产品促销费用,减少推销人员.从而减少销售费用,使企业在短期内能取得较多的利润.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下次课 预 习 要 点

产品组合与产品线的谋略 实 施 情况及 分 析 效果良好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或单元填写.重复课可不另填写教案.允许特色设计.

教案编写

目的与要求:

熟悉备课的内容,掌握教案书写的规范;
初步掌握编写教案的要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掌握备课的内容及相关要求,使学生能写出合乎规范的教案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为主,视频观察,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你如何理解备课与教案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及联系?

一,编写教案的要求

教案是教师为了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而设计的文本,是确保课堂教学按计划实施的依据,也是教师今后进行教学的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总结教学经验的依据。

编写教案要体现如下特点:
1,创造性

基于大纲而非随心所欲;
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反复斟酌而不断改进。

2,明确性

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关键明确;
教学过程思路明确;
教案书写工整。

3,适用性

切忌华而不实;
切忌过于冗长。

二,编写教案的基本内容

1, 课题及所属章节;

规范的格式,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2, 课型;

课的类型。数学教育专业要求掌握的三种基本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 3, 学时分配;

主要明确本教案是用于上一节课还是一个单元(多节课) 4, 教学目标;

注意一些基本的目标动词含义,从而准确使用目标动词;
注意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设计的三维目标体系构建;
注意目标书写的基本要求,如简洁、明了、清晰、具体等。

5, 教学重难点;

注意分开来写,因为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

6, 教学方法、手段;

这里要明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区别。常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熟悉。

7, 教学过程(主体);

文字篇幅大概要求。

8, 板书设计;

主要要领讲解。

9, 教学后记。

后记是属于教学反思的范畴。

至于授课班级和教具、学具可视具体课时而定。

三,教案的形式

1, 备课笔记本(单位普遍应用);

2, 表格式(观摩课时常用);

《圆的认识》教案阅读练习:

从教案应该包括的基本内容对比该教案的学习,要求理解教案规范(可以讨论,等待提问)。

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练员按照训练课题和课时编写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是教练员上课的工本依据。教案的种娄,按课娄别分为:理论讲授课教案,动作训练课教案分作段作业课教案等;
按照内容的详略不约而同程度可分为详述式和提纲式两种。教案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同部分组成:一是作业提要部分;
二是作业进程部分。教案的形式通常有三种:文字式记述式表格式,要图注记式。

一编写教案

研究上级训练计划,切实弄清训练题目,目的训练内容拟制编写提纲。提纲通常包括:题目、目的训练问题和纲训练重点内容采取的方法和时间分配等。

学习有关条令、教程教范教案教

和外军资料兵种知识等,

为编写

教案准备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数据。

选择和确定练场地。特别上战术练地场,应选择便于体现敌方作战原则与特点,便于合理设固场地

编写实施

编写文字述式教案件

管理学院新进教师2012年暑期培训主题之一

如何编写教案

如何编写教案

——管理学院新进教师2012年暑期培训主题之一

一、编写教案的意义

(一)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制定的施教方案,是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有序的组合,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案;
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蓝图,是教师备课的综合记录,也是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章法。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教案的编写息息相关。教师有了详略得当、设计精细的教案,才能有条不紊地上课,避免课堂上的临时凑和,或感想式的随意讲授。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端正思想,充分认识编写教案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教案的编写。这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二)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所教课过程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还要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度和广度,以及于相近学科的知识联系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功能,酝酿设计教学整过程,确定教学方法等等。通过以上过程

使得教师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综合设计,这样不断的日积月累将会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所教课程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业水平及其认识知识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并通过教学的实践不断充实完善,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为研究教学规律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教案的组成

(一)教案的常规项目

教案种类繁多,课时教案为基本型。各门学科和不同课型的课时教案,其内容与项目不能强求一律,但有一些项目却是它们都应具有的,我们称之为常规项目,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教材的章节或课文的题目,是本节课讲述内容的概括或提要。

2.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每堂课教学的灵魂,它包括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及达到的程度、培养他们的何种能力以及对他们进行怎样的思想品德教育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三维目标)。这些内容可用并列复句的形式表述,也可用条文的形式表述。可以三方面俱全,也可以是其中的两个,或者一个方面,这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3.重点难点

每一课题的教学所包容的知识和技能是多方面的,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也不必要等量齐观地传授给学生,这就必须区别轻重缓急和深浅难易,即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抓准了重点和难点,也就抓住了教学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还可增强教学活动的节奏感。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他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只有教材重点才重要,其他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

(1)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

(2)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3)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

(4)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

(5)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

4.课时安排

把教学内容妥善地安排在计划的课时里,可根据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正确把握本节课该讲多少练多少使教学活动既不空堂也不压堂,有条不紊地进行。

5.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这是由旧课向新课过渡的一种手段,目的是顺畅地开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语要简短新颖,并与本堂课讲授的内容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及时捕捉新的信息,并借助想象的粘合力使之与讲授的内容组合在一起。

常见导入艺术有: 温故知新法 作用导入法 笑话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 间接导入法 切入导入法 引趣导入法 激情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 铺路导入法 比较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 归纳导入法 观察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 实践导入法 作业导入法 提问导入法 讨论导入法 摘录导入法 课题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 新闻导入法 歌谣导入法 谜语导入法 诗词导入法 (2)讲授新课

这是关键的核心的部分,既要写出教材内容的要点,又要写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逻辑推理过程、生动的叙述情况、细致而必要的演算步骤,又要有意想得到的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置措施,以及应当特别强调的问题等等。

现在的教材一般均为叙述性的,且篇幅较大,甚至有些内容过深(过浅)学生阅读时不易把握住中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钻研,进行分析、归纳,加以科学的组织,在教案上写出纲要,并配以适当的讲解步骤和方法。

(3)总结新课

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要言简意赅地结束一下所讲的有关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可适当拓展,留下回味。

(4)布置作业

这是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一种手段。布置作业要有的放

矢、形式多样、份量适当、要求具体。

(二)教案的弹性项目

教案除了有常规项目外,有时还有一些比较机动的项目,即不为各学科、各课型所共有,却也是往往要碰到或列入教案的,我们称之为弹性项目。弹性项目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方法

它既可体现在讲授新课里,也可单独开列出来。

2.板书设计

它既可在讲授新课部分显示,也可单独开列。

3.教具

使用教具可增强直观效果,也可充分利用课时。教具包括挂图、实物、演示仪器和材料、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假如上一堂课布置了课外作业或预习,那么在本堂课开始之前,就应该检查,提问。

4.布置预习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更好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可在本堂课结束前预习下堂课的有关内容。

5.其他添加项目

因某种特别需要而设立,如将某份教案装入个人教学档案,或展览出去以为示范等,一般需添加一些项目:学校、年级、班级、科目、执教者、时间等

三、教案编写程序

(一)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应通篇熟读教材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并配合大纲掌握教材在深度、广度方面的

要求,从而正确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要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和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二)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1.备结构

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知识由于这种相互关联而形成一种结构。

所谓备结构,首先是指备课时要找准新授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生长点,就是新知识的源头,它常常是学生已学过并掌握了的旧知识。找准了“生长点”,就可以使新知识的教学顺手自然、顺理成章。学生也易于学懂。

其次,所谓“备结构”还指要把一堂课置于单元、章节乃至整个学科的整体之中,想一想这堂课为完成整体的教学任务能做些什么?

2.备过程

过程是指在教学以何种方式入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给学生有何启示,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要尽可能充分地展示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努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是在这种展开了的过程(通

常可设计为一系列的问题或活动)中,教师凭借对学生实际水平的了解,为学生留几个解决问题的“入口处”,让学生自己研究并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是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先提出问题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备学生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学的成功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在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这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各门课程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设计出合乎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所谓备学生,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将遇到什么困难、发生什么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不难做到这一点),并进一步搞清产生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不易办到的),从而使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学懂学好。

4.备情感

教学过程不同于物质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过程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而不是在人与物之间发生。因此,教学活动既是认知过程,又同时伴随着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设计一份好的教学方案,必须注意研究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和功能。

当然,这种功能主要不能通过设计教案(“纸上谈兵”),而是在实

施教案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里所说的备课时要“备情感”,主要有以下两点要求:一是教师备课时,要仔细考虑到实施教案时,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何对“对话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一起“做学问”,并进行融洽的感情交流;
二是要把教学过程设计得生动、直观、有趣,并努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临其境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产生更强的内动力。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四、编制教案的一般原则

编制教案,除了依照一定格式外,还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否则,就不可能编出好教案。编写教案的原则是:

(一)自然性原则

我们的教学安排要顺乎科学的自然,心理的自然,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中接受知识。大家知道,编写教案实际上是教师在纸上进行教学模拟。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案时,要能把教学过程自然地叙述出来,把各种问题的设计与提出能自然地展现出来,内容之间的衔接也要能自然地把握好。否则,在课堂教学时,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形成知识内容断层等不良现象。

(二)明确性原则

教学的具体细节都要明明白白地写出来,以便教师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不可含含糊糊、疏忽某些细节,因为细节的差

错,将会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三)系统结构原则

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内容的组织要有一个系统,内容与内容之间应相互关联着,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避免内容零零碎碎,不着边际。防止教给学生的知识支离破碎。

(四)过程性原则

写教案应该是写一堂课教学的整个过程,新知识的导出过程,发现解题思路并对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知识、思想方法归纳概括的过程,学生可能的学习接受过程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式的运用才会灵活自如。

五 、编制教案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切合对象,坚持“五性”

学生是教师教的对象,又是教学中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教案的编写必须切合他们的实际,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案的编写还要坚持“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实用性。坚持科学性,即要求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做到科学、正确、准确无误。突出主体性,即要求教案的编写要反映新的教学观,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要把学生的学放到突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育性,即要求在编写教案中注意挖掘和发挥思想品德方面的因素,做到教书育人。做到经济性,即要求在保证知识信息科学化的前提下,力求信息的简约化,当简则简,该略则略。注意实用性,即要求教案的编写不必强求一律,应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讲求实用价值。

(二)优选教法、设计课型

教案的编写要认真考虑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要注意设计课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课的类型基本上分为两类;
一是单一课型,即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如: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的复习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和技能技巧课,自学课等。二是综合课,即在一节课内要完成几项教学任务的课;
其内容包括:复习旧的知识,学习新教材内容,对新学教材予以巩固,适当进行练习培养技能技巧,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每个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型,根据课型及其结构组织编写教案。

(三)认真备课,不要“背课”

备课不仅要求对教材和教案熟记,而且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准备,例如: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课堂提问、组织讨论、设计板书选用教具等,这些都是备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认为备课就是熟背记牢教材教案的内容,而把备课当成死记硬背教材教案的过程,这是应该纠正的。

(四)既抓“正本”,又抓“附件”

有人把编写教案形容为正本和附件两个部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本即教案的主体,它通常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程序和方法、时间分配及思考题等。附件指板书、板面计划和直观演示计划、物资保障计划(如挂图、图钉等)。教师在备课中既要抓好正本,写出高质量的文字教案,又要抓好“附件”,对板书、板画、图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使用、演示要进行通盘计划,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红蓝彩笔标出各种符号,便于突出重点,给自己以提示。

(五)教案内容

整个教案编写应内容全面、环节完整、具体明确、层次清楚,各部分的过渡衔接应自然顺畅,以确保教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否则,若书写杂乱,不分层次,则在课堂上教师就无法及时准确地按教案的内容安排进行教学,这将造成教学准备的充分程度下降,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案的重点

编写教案的重点应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教案写得过于简单,只写成提纲形式,这样不利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
另一种是将教案写成繁琐的讲稿,造成上课时照本宣科,不利于灵活地把握教学进程。

(七)教案的修改和调整

编写的教案是组织教学依据,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案也不是绝对不可改变的,可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随时做些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情况的变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八)教学后记

不能忽视教学后记的资料作用。教学后记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认真填写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以便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六、新授课的教案编写

新授课的教学过程应包括复习、讲授(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及例题)、巩固练练习、总结和布置作业等环节。值得说明的是,新授课教学过程的4个环节有时不一定都要反映在一节课上,有的新授课主要

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一些事实和具本现象,而暂时不深入地进行详细分析,也不作出结论,如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导言课;
有的课主要是在一些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概念原理,并理解掌握。但是在许多课上二者具有同等地位,4个环节是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七、练习课的教案编制要点 1.复习

根据这堂课的任务,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理论知识、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共同解决典型问题(例题),做示范性练习和有意义的操作练习。

2.学生独立作业或相互讨论后独立作业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纠正基本错误,指导一般的同学解决综合程度较高的题,学习较好的同学解决较难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

3.教师小结

小结内容包括分析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和对后继学习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总结教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归纳常用的题解方法等。

4.布置作业

可以布置少量的作业,作为课堂练习的补充,但一定有要层次性。

在编写具体的某些练习课的教案时,不要机械地写成4个环节的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练习,做适当的组合,常常是第

二、三两个环节顺次重复进行的。

八、复习课与考查课的教案要点

复习课教案的教学内容大体上应包含4个环节;

1.与学生共同归纳、梳理出要复习的内容(或提纲);

2.按教师预先拟定好的一系列综合问题,依次解答或练习讨论。综合问题主要是知识的综合、技能与技巧的综合、能力的综合,其应有3个层次:简单综合、复杂综合、实际应用综合;

3.总结知识、技能、解题规律、思想方法,重在能力培养,进一步帮助学生调整知识结构,并使他们的知识结构趋势于完善。

4.布置作业(略)

为了上好复习课,在拟定教案之前,还必须拟定复习计划,可以布置复习提纲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总结。

教案编写示例说明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用什么方法?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致橡树》教案模板

一、教学课题:致橡树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形式:讲授式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六、教学重点: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优秀的诗篇,领略到了伟人的万丈豪情和徐志摩伤感的悠悠别情,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另外一种人生最美丽的感情——爱情。今天呢,我们请到了一位嘉宾与我们共同讨论这种神秘感情,她就是中国非常优秀的女诗人——舒婷,看看今天我们会从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口里听到什么样的爱情宣言呢?

二、新课授受:

1、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出生,福建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现在为中国作协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桅船》诗集(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2、引出朦胧诗介绍: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可以说是朦胧诗的代表之作。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3、诗歌欣赏

(1)、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 前人的爱情语录:
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前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

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

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前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2)、全班朗读全文,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师生共同明确:
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三个字“绝不学”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态度。指出爱情必须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关系。

(3)、纵观全诗,可发现舒婷的这首《致像树》分为上下两节,请同学们划分出上下两层。

明确:一层: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 二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结尾 划分原因:一层:是诗人宣告一篇战斗书,宣告自己不愿成为男性附庸。

从感情上看,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

二层:诗人对自己的爱情观确立,这一层是诗人感情抒发平缓的,诗人以女性温情,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了自己内心梦想,象小溪流水,如一木棉在清风中摇曳。

(4)、请男生朗读诗歌第一层,要求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在诗歌的第一层中,所要否定的爱情观。

归纳明确:作者否定了三种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小结:以上三种都是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
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

(5)、请女生朗读诗歌第二层,要求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在诗歌的第二层中,所向往和提倡的爱情观。

师生就“爱的双方应保持怎样的关系,具有怎样的形象和内涵” 共同讨论,寻求并达成共识: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双方必须平等独立;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双方必须相互默契,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

双方的形象和内涵: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 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征女性——健康活泼,美丽动人,深沉博大,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双方必须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不仅爱你伟岸挺拔的身躯,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
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

这就是作者向往的爱情观,这就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坚贞的爱情。

( 6)、由我们刚才对诗歌的讨论可以看出诗人的这种爱情观具有极强的现代人文性,这些观点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一点都不新鲜,但是我们联系一下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就会发现其实并不这么简单,诗人是发国人之未发,写国人之未写。

这首诗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4期。20多年前的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在十年动乱中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当时不少诗文中所描写的男女主人公,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欲望”,“爱情”这一“资产阶级的感情”更是与革命者的身份格格不入。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诗人也毫不畏惧地把她的触角伸向人性的各个领域,对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作者理想中纯洁热烈而以高尚的爱情。这是作者的爱情宣言,这是一个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当代女性对爱情的不懈追求。这首诗抒写的不是个人狭小感情圈子的缠绵悱恻和朝花夕月,它的新颖独特,为新时期诗歌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清风。

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

同时本诗还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如果将诗中的“爱”由男女之爱推而广之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诗还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应该是单独的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应该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诗人在诗中呼吁了女性的自我完善,使人们认识到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思想意识的危害性,从而弘扬了一种民主的意识。

(7)、学习本诗的特点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诗歌之所以采用整体象征,也由于诗人的构思意图不一定把作品题旨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1)象征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同时在诗中,诗人还设立了一系列的象征意象来表达她的爱情观,比如: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这些都象征了世俗的爱情观。

纵观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另外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那么运用象征和比喻能起到什么作用? 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运用象征和比喻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板书),意味生长。这些象征物和喻体在诗歌中又称为意象。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本文运用的比喻有很多,也就是说本文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叠加式的。(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铜枝铁干,刀剑戟,红硕的花朵,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

问题一: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物象很多,如柳丝,蒲苇,水,比方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从传统意象来看,好像水更能表现出女人的阴柔之美,作者为什么单单用木棉来象征女性? 同学们讨论后归纳明确:水虽然能表现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绕山走,给人的感觉总有点依赖之感,缺乏独立性;
而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平等独立,又不失女性的温柔之美。

问题二:理解诗中“土地”的意象。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请同学们讨论,“土地”在这里代表了什么? 归纳明确:“土地”是伟大的爱情的真正坚贞之处。诗人用“土地”来寄寓自己的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对土地有无限丰富的想象理解。它是不定的意象,绝不仅仅只是祖国和事业,当把它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才是伟大的爱情,爱你,不仅爱你伟岸挺拔的身躯,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
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可以有对祖国、故乡、母亲、事业的爱,更有对其人生追求的爱。由此,我们就理解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爱情观,在这些意象特征美的解读中,我们也完整地解读了这首诗歌的情感内涵及主题。

8、语言特点 对偶:诗歌语言形式的核心。

本诗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大量运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对应形式,1—3,4—6,7,8,9,10有严谨,有宽泛。

《致橡树》的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例如第一诗节句式由长变短,语气由平缓变得急促,诗人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强烈。女诗人对几千年来男女不平等现象冷静思考,希望在爱情上能够独立、平等,这种情感被压抑了几千年,现在似火山爆发,喷薄而出,其情感激昂澎湃,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似钱塘之潮,一浪高过一浪,推向高潮,这是发自内心的宣告,也是反思后的呐喊,所以诗人最后喊出:不,这些都还不够!

( 8)、初步认识朦胧诗 舒婷作为“朦胧诗”派的主将之一,她的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首朦胧诗,体会其特点。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投影片) 同学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朦胧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钦赞。作者用意象、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顽强求索的精神。

“小巷 小巷/又弯又长 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投影片)( 同学讨论) 师生共同明确:
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
然而“我”是坚定的,“我”在顽强地敲着,过走过敲。而“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

“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投影片)同学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八、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舒婷的《致橡树》,理解了她的爱情观,并且也明白了,爱,并不是狭隘的爱对方伟岸的身躯,容貌和才华,还要爱他的理想,他的追求,爱生活,爱祖国,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也初步了解了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的一些特点,有助于以后同学们对诗歌的阅读欣赏。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一篇读后感《读〈致橡树〉》,字数不限。

十、教学反思:
舒婷的《致橡树》不像常见的爱情诗那样直抒胸臆,用火热的诗句表达对爱的焦灼和渴望,或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与赞美,或抒发失意的爱情带给自己的悲苦与煎熬。它跳出一般爱情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考问与判断。诗中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是互爱着的,女性热烈的爱应该得到男性积极的响应;
它即不该是女性的一厢情愿,如鸟儿之对橡树;
也不该是女性对男性单向、忘我的爱的奉献,而男性只是心安理得、无动于衷地享有,如山泉、险峰、日光、春雨之对橡树。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以此共同强健爱的纽带,使双方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终身相依,共度人生,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圆满的,这种本真的爱情,才是值得追求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编写说明

李松

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

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1课时)

1.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对物质材料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将玉材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2.古代对玉的材料之美的欣赏与加工,不同时代体现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而汉代以后,特别被人们所看重的是它的珍宝性。

3.对玉的审美在中国文化中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根据与玉有关的故事、词汇体会包含玉器在内的各类工艺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相关链接:现代玉石、牙骨雕刻。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1课时) 1.原始社会彩陶与素陶两方面的艺术成就。彩陶的主要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
马家窑文化彩陶作品。素陶的主要代表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原始社会陶器制作已充分掌握了工艺美术造型与装饰的规律。

2.中国古代瓷器制造对世界文化有重要影响。古代瓷器艺术的成就突出体现在青瓷、青花瓷和彩瓷的作品上。

3.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第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可以使学生从陶瓷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设计、制作的特点,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律。相关链接:中国现代陶瓷作品。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器艺术》(1课时)

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后期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而又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

2.青铜器艺术的成就具体体现于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青铜器中的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政权、军权、神权和财富的象征。青铜器中的铭文(金文)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3.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种类和代表性作品,对其造型和装饰作出初步的分析。

第五、六课属于古代建筑。课程涉及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两方面内容。具体介绍的北京故宫、天坛、苏州园林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1课时)

1.北京明清故宫紫禁城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清皇室绝对王权的体现。以三大殿为主体的紫禁城也是北京城市的中心。

2.北京天坛是坛庙建筑的代表,其主要建筑为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年殿运用多种象征手法体现祭天的功能,造型瑰丽而崇高。应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加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相关链接: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建筑类型;
②故宫与北京城市布局的关系。③中国现代建筑。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1课时)

1.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北海和颐和园。私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是苏州园林。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其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为明代计成《园冶》。中国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设计多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表现效果,而在现代园林管理中往往由于对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缺乏理解而损害了园林景观。需要结合当地园林环境建设,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相关链接:①现当代建筑;
②民居。

第七、

八、九课属于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建筑雕塑、肖像雕塑,以及各种民俗性雕塑等。在近世,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发生中断,现当代雕塑是在接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1课时)

1.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纪念性雕塑;
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地上纪念性雕塑多为石雕,雕刻手法比较概括,突出其在广场上的观瞻效果。

2.俑类作品有陶、木、石、铜等各种材质,除秦始皇陵兵马俑外,一般形体较小,对现实生活有多方面的反映,形象比较生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类雕塑作品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对雕塑语言的理解。

第八课《妙相庄严──宗教雕塑》(1课时)

1.宗教雕塑包括佛教、道教等不同内容,而起主导作用的是佛教雕塑。

2.宗教雕塑的遗存主要有:石窟寺雕塑。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均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石窟寺将建筑、雕塑、壁画综合为一体,修建年代多延续很久,清楚地反映了艺术发展阶段性变化。20世纪前期,一些著名的石窟寺雕塑曾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破坏。

3.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芝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4.中国宗教雕塑的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1课时)

1.包括大型纪念性雕塑在内的城市环境雕塑,由于设置于广场环境,要求雕塑语言概括,形式感强、能够适应从多角度去观赏。大型雕塑与环境的配合,和谐十分重要。

2.架上雕塑: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欣赏,体会它们与大型雕塑在取材、表现和艺术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再就是体会不同材料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第十至十五课属于中国画。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

十、十一课为古代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这两课与第

七、八课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有密切关联。相关链接为中国现代壁画。

第十二至十五课为传统中国画的人物画(包括肖像画)、山水、花鸟三个主要画种。涉及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教学中要尽量结合这几课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1课时)

1.汉唐时代将绘画视为“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工具。汉唐两代朝廷曾组织过以表彰功臣垂范后世为主旨的宫殿壁画创作,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可惜未能保存下来。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和绘画面貌的是东汉以来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及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而主要是画。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石刻线画或砖画(如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2.贵族墓中的壁画内容涉及当时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生活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而其表现技巧也比较充分地显示了当时的画风特点。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1课时)

1.宗教壁画的重要代表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壁画。与雕塑作品相配合,遍绘于洞窟四壁、过道和窟顶。佛教壁画的主要题材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
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等等。以唐代的佛画作品最为灿烂辉煌。

2.寺观壁画的突出代表是山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作者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的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内气象宏伟的朝元图和连环图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1课时)

1.人物画中的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为“传神”,强调要表现出对象的内在性情,是古代画论中精彩的部分。本课所选的图像,有的是直接写生的,如明清人物肖像;
有的是具有肖像特点的历史画,如《步辇图》;
有的虽然也是直接写生,但将对象加以理想化,如禹三鼎作的王士祯像。至于《韩熙载夜宴图》则是画家默记默画的作品。

2.现代人物画吸收了西画造型因素,加强了表现力,在表现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达到很高成就。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古代山水画》(1课时)

1.山水画兴起很早,山水画创作理论也就成熟得很早,《林泉高致》为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高度成熟时期。元代以后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兴起,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流。

2.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古代绘画的巨构。画中以汴河为主线,表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城乡生活,歌颂了工商业的繁荣。是一幅纪实性、民俗性题材的作品。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江山”就是祖国,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寄寓着对祖国河山的深深眷恋之情。当北宋被金人所灭亡之后,记录了首都繁华景象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宋代遗民寄托故国之思的珍贵纪念物,并被一再复制。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1课时)

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新的山水画创作有较大的突破。画家继承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到生活中去,开辟新的绘画意境。突破已往的创作模式,形成新的山水画画风。

2.中国画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态转变,除了内容、表现手法之外,在形式上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设置环境作出相应的变革,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一画在这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1课时)

1.花鸟画家为百花写照,为百虫传神,不是画动植物的写生标本,而是缘物寄情,借花鸟寄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心灵感受,表达情操。

2.花鸟画创作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技法,教学中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和传统中国画绘画技巧的丰富性。

第十六课《时代丰采──中国油画》(1课时)

1.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很快在中国得到认同并发展为与中国画齐肩的重要画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中我国出现许多具有代表性画家与作品。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不单是一个外来画种的引入问题,而是两种文化背景,两种艺术观念、两种造型观和表现语言的相互碰撞、交融,相互吸收借鉴。欧洲传统油画的造型基础训练、西方近代艺术思潮对中国当代美术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要启发学生对世界文化有兼容并包、取长舍短的胸怀。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1课时)

1.本课以介绍版画、漫画的特点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木刻是版画的重要门类,且版画还包括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
漫画也不仅只是幽默画,而且画法是多种多样的。

2.木刻与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发挥过有力的宣传、鼓动作用,是现代美术史中光辉的一页。当时条件艰苦,许多不同画种的画家也都参与了木刻、漫画、宣传画的创作活动。在教学中可通过这些内容启发学生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应有的使命感。相关链接:抗战戏剧。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1课时)

1.民间美术品类丰富,渊远流长,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如民间剪纸,已继昆曲、古琴之后,列入2005年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代表作品名录。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有不少民间美术已濒于消亡,收集、研究、保存民间美术作品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2.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活动情况,民间美术的产生与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环境,民俗生活的内在关系。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朴素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精神,懂得珍惜、保护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相关链接:民间戏剧、民间文学。

四、外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第一课《大河之源一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本课内容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史前美术部分,着重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洞穴岩画和人物小雕像,同时涉及有关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以引发学生对艺术起源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古埃及美术部分,着重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加深对古代埃及文明以至整个世界文明的理解。相关链接部分,是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特别设计的一个内容。它是作为每一课课程内容的补充与适当延伸,以扩大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作为学生自学或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

本课内容分成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古希腊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且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中的经典作品,包括作为西方古典建筑重要基础的、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模式。古罗马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古罗马的多种建筑类型,同时鉴赏古罗马雕塑艺术最富有特色的肖像雕塑的代表作品。相关链接部分,选择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以后的受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影响最明显的人体雕塑和古典建筑的经典作品,以加深学生对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认识,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传统。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本课内容,按照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先后,分成三部分,分别鉴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达到初步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尤其是了解建筑艺术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本课内容也有“相关链接”,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第四课《“巨人”辈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

本课采用突出重点人物、重点分析经典作品的方法,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个美术家、特别是被称为“巨人”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每人单列一节,重点分析他们的经典作品,从中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西方古典美术中的经典作品的方法。本课的“相关链接”部分,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和经典作品,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欧洲文艺复兴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认识和理解,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

本课内容较多,分成巴洛克艺术、17世纪荷兰绘画、法国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等五个部分,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和园林艺术等领域。它们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即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和主要艺术成就。对于了解这一时期欧洲美术的演变和发展、特别是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些外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进一步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本课着重欣赏对我国美术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三部分,另有“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重要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初步掌握欣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本课的内容,表面上看比较单纯,只介绍两个流派,但是,这两个流派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上极为重要。不仅是它们对后世的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正如本课标题所展示的,它们是使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具有关键性的流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同时也针对国内有些美术史论书籍中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不确切解释,特地将本课分为“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另外,本课也设有“相关链接”,使学生有可能了解其他一些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及其代表作品。通过本课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而且初步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

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

本课的内容分成:现代绘画、现代雕塑和工业设计三部分,是外国现代美术最有代表性的三个领域。与外国传统美术相比,它们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现象,并能对这些现象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既不肯定一切,也不否定一切,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本课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艺术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本课所选作品中,也包括一些并不是完全值得肯定、甚至需要加以批判的作品。

第九课《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本课内容是外国现代建筑艺术欣赏。根据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本课内容分成:“形式服从功能”、“重视建筑的空间以及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三部分。每个部分都选择一些典型实例加以分析与评价,以便使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外国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向,并能初步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能对现代建筑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本课的“相关链接”,作为课程内容的扩充,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对外国现代建筑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编写说明

杨永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工艺)(选修)》模块的教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并分别把“设计”与“工艺”内容有所侧重地编写为两册。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系列中,关于“工艺”的涵义,既不是专职工艺美术,也不是专指一般的加工技术,而是一门为了“帮助学生广泛的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而专门设置的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选取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必要的手工艺学习活动展开的,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艺观念和技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实践的能力,使大脑和双手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本教科书所说的“工艺”,是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技艺活动,不同于单纯的“技术”,但与之又有所联系,其本质的区别在于不是简单的复制加工,而是有创意的手工艺制作。

本书中所讲的“工艺”和“设计”是分不开的,工艺是实现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完善设计意图的必要过程。这是一门非专业性质的手工艺实践课程。是一项具有较强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

本册教科书中的课题,以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
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就可以进行作业,选取便于寻找和购买的材料;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比较好的掌握和熟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求学生通过创意、选材、制作的过程,把握所要创造物品的功能效用,灵活运用“因材施艺”的原则,学会掌握工具和充分利用工具,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这是一门重视创意,技术为体现设计构思的“工艺”课程。

《工艺》模块的内容,不同于劳动技术课。工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所设定的课题作业,不断理解所制作物品的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之间的关系,在完成创意构思的过程中,强调再动手实践的全过程,讲述方法和程序,按照最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程序进行作业,必然会比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

《工艺》教科书共分为10课,每课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例题性,可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参考,对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不作硬性规定,可以从中选择适合本地区学校条件的,能够便于操作和实现的课题,采取相应的变通和拓展,充分考虑教学实效。教学内容和方式,作业的布置与要求,都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开放性,本着务实求真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自由空间。

这本教科书的具体课程内容解析如下。

第一课 《工艺的内涵》

主要讲解广义的工艺概念和作为高中美术课程“工艺”的特定概念。简要阐述工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特别强调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今后不同的工作中养成讲求程序、注重方法、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素质。

第二课 《笔插的设计与制作》

通过教学示范,要求学生建立新的设计和工艺观念,进行设计时尽量避开原有笔筒的固定形式结构,强调从所涉及物品的用途出发,独立思考,创造新的形式结构,通过预先的计划,准确地完成工艺制作,本课例举了线材、面材、块材的几种笔插和多功能笔插的设计制作方法供教学参考。

第三课 《书籍维护的设计制作》

对已有书籍维护、修整,制作封套和精装封面,可以使书籍使用更加方便和耐久,同时便于存放,并使形式美观。案头书格的设计制作会给学习带来方便,同时起到保护书籍的作用。这些方法都比较简单,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每一步骤都要严格、干净,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第四课 《鸟巢的设计与制作》

结合爱鸟活动,考虑为鸟类提供栖息的居所。首先给学生们欣赏多种样式和不同材料制作的鸟巢,引起他们的兴趣,启发思路,促使学生们产生设计和制作的想法,进行尝试。教科书中作了两种鸟巢设计制作的示范,一种是用木板钉制的,另一种是利用包装筒加工改装的,供教学参考。

第五课 《石膏选型工艺制作》 石膏是一种比较多的用来制作模型的材料,因为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本课首先让学生了解石膏的性质,掌握操作方法,进行自由形体的造型设计制作,把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技术的掌握结合起来。本课特别强调在石膏调配、浇铸和雕削的步骤,这是完成作业的保证。

第六课 《靠垫的设计与制作》

靠垫是居家生活的实用品,同时又具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根据不同的环境、家具和个人爱好,设计印制不同的图案装饰靠垫。印制的方法采用刻纸板单色印花,效果朴素大方。要求学生把印成的图案布料进行缝制,以手工为最好,学会缝纫,培养细心和毅力。

第七课 《扎染的设计与制作》

扎染工艺虽然古老,但制作简便,能够出现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掌握这种方法去进行实践,不仅可完成作业,还会得到很大的乐趣。本课教给学生几种基本方法,在实践中加以选择利用和发挥,能够创造出多种变化自然的纹样,用于日常生活实用和装饰。

第八课 《蜡绘的设计与制作》

把涂蜡防染和用颜料手绘法结合起来,可以表现很丰富的艺术效果,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这种工艺方法比较容易掌握,课中示范图例按照程序进行。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图案或装饰绘画作业用蜡绘表现出来,也可以设计新的画面加以表现。

第九课 《纤维艺术的工艺制作》

选取各种纤维材料,用编织、缠绕、缝缀等多种方法,创造平面或立体的纯装饰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在这一课中进一步扩大纤维艺术的材料领域,利用废报纸、包装袋、旧磁带等多种材料,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开拓表现思路,会出现许多有创意的纤维艺术作业。

第十课 《陶瓷造型工艺制作》

在义务教育阶段“玩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规范几种主要的成型技法,示范图例详尽,强调成型制作的步骤和要领。在本课中提供了用这几种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业,启发学生们打开思路,用掌握的主要成型方法去进行创作设计。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电脑绘画·电脑设计)(选修)》编写说

周星甄巍

一、设计课程的思路

1.电脑艺术是高中课程中一个新的教学领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课程教学和知识内容紧扣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与高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对电脑和信息技术浓厚的兴趣相吻合,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和创造式教学。

2.电脑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新世纪人类与世界互动(人机)的新关系,有利于高中生创造力、想像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本课程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处理如何正确理解人脑与电脑、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帮助高中生学习正确、健康的使用电脑和网络文化,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4.本课程基本以四大块内容来进行设计,即:基础知识与概念、欣赏、时间、创造与拓展。教师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学生们的实际能力、经济条件、设备情况等予以灵活调整。如软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扩大欣赏成分,减少实践课时;
或者在机器条件较好的学校,多安排实践课,在实践过程中贯穿概念与知识传授等。

5.本教材为教师教学计划实施的主动性留下较多空间,在纵向与横向两方面有较大的延伸空间。譬如,可以将绘画、设计课与本课结合,也可以将初中学习的美术、美劳等课程与之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高中生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提供一种科学有益的准备。

二、各课教学分析

第一课《万能的虚拟画笔──用电脑画画》

本课教学时可以与传统绘画作品和技法进行对比。可以比较效果和技法,也可以将电脑处理与写生画结合起来(将写生画输入电脑)以增加趣味性。建议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寻找、选择一些照片或者画稿进行自由修改和处理,理解数字图像的特点。

第二课《电脑工作坊──做个电脑设计师》

在本课教学中,对设计要素的理解比较重要。由于课时较少,实施教学有一定难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中抓取、搜集一些好的设计作品,自己去分析其中的形式趣味。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如评比或者参观(当地的商场、广告牌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课时量。

第三课《神奇的三维世界──建设3D立体空间》

对立体建模的理解,可以用工艺课、雕塑课等教学内容予以补充,对材质和灯光的理解,可以用活动来安排学生收集不同材质的物品,布置出某种光线效果(如砂纸、木纹、玻璃;
强光、逆光、反射光)。两者还可以结合进行。

教师可以将课下准备的《泰坦尼克》、《黑客帝国》、《指环王》等电影片段展示给学生看,加强学生对三维电脑效果的理解。

第四课《完美虚拟空间──美仑美奂的游戏世界》

游戏是高中生兴趣的强项,教师可以让他们开展游戏美感与优劣的评比,更多的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同时注意介绍健康的民族文化、道德伦理到电脑游戏文化中来。

第五课《让影像动起来──米老鼠的诞生》

动画的原理与电脑动画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鼓励学生自制翻动的书之类的小动画。民族风格动画片是本课延伸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动画艺术趣味和文化传统关系的思考。

第六课《创作你的动画片(上)》

本课内容涉及的专业术语和知识比较多,难点为脚本与原画的创作。可以通过讲故事和现场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视觉表达的特性。

第七课《创作你的动画片(下)》

本课重点是Flash操作。如果条件许可,不妨增加学生课余上机活动时间,从简单的移动配音效做起,结合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创作的能力与动画意识。

第八课《用电脑编辑电影──自己当导演》

本课重点在于了解DV,难点在于电脑非线性编辑操作。如果条件不具备(设备不足、电脑配置不够等),可以考虑将后者内容缩减或只做介绍。尽量安排学生们接触DV摄像机,掌握基本的拍摄技能。

第九课《声光电的艺术──多媒体》

本课难点是学习如何制作多媒体。增加课外练习时间可以弥补课时少的问题,如果条件不具备,本课可以只介绍多媒体的概念,欣赏一些作品。也可以缩减合并到第八课内容中。

第十课《让世界都知道──网络艺术欣赏与实践》 本课适宜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作用和能力。教师可以补充设训·些作业或者活动,如“最美的网站评比”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班级或个人的网页也是促进主动性的方法,另外,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方法,学会在网络上下载网页结构,寻找和利用丰富的网上动画图片或者教学课程等资源。自学成分比较大。

第十一课《媒体艺术家》、十二课《媒体大赛》

综合本学期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作品。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热情。建议教师如有可能,一定要保证有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和参与感。对团体的褒奖与激励也能有很好的效果。建议媒体比赛设计真正的奖品或者证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篆刻)(选修)》编写说明

刘恒

本教材以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历史、篆刻的基本理念与审美原则及初步的篆刻技巧为基本内容,力求通过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中国历代印章传统、篆刻艺术具有基本的了解认识,熟悉并掌握篆刻的创作基本原则和方法。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印章的主要种类、风格,实用印章与篆刻艺术的承接转换;
掌握印章的正确使用方法;
能够运用篆刻概念和术语对作品进行概括地评论或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教材还结合篆刻艺术的需要,对篆书书体的基本知识与书写技巧给予必要的介绍分析,并安排了适当的书写练习,以使学生能够具备更丰富地艺术知识,为以后继续从事书法篆刻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兼顾的原则,本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内容是对中国印章与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审美原则的介绍,包括印章艺术的基本原理、种类、各历史时期实用印章的风格特征、印章与篆书的关系、篆刻艺术的形成以及主要流派风格等。分为6课时。

第1课 《印章的实用作用与艺术价值》

概括地介绍了印章的起源、作用、制度、种类、使用方法等情况与基本原则,并总结了印章艺术的审美原则与特点。

第2课 《篆书与印章文字》

介绍篆书书体的源流与各种类型的风格特点,分析了篆书与印章文字的关系及在印章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3课、第4课为《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

(一)、

(二)

介绍历代实用印章的发展过程,结合图版分析各类印章的艺术特点与风格演变。

第5课、第6课为《流派篆刻及风格特征》

(一)、

(二)

概括介绍了实用印章自宋代演变为篆刻艺术,直到近代的主要篆刻流派及代表人物,并结合作品分析介绍明清篆刻家对篆法与刀法的艺术创造及风格变化。

第二单元内容是篆书与篆刻的技法训练,包括小篆书体的书写技巧及临摹练习,篆法布局的方法规律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篆刻的创作原则与具体方法。

第7课 《篆刻的工具材料与基本理念》

介绍了篆刻创作所需的必要物质准备和知识修养。

第8课、第9课为篆书技法分析与临摹训练 介绍和分析小篆的使用、偏旁部首与字形结体规律,并通过临摹训练加以掌握巩固。

第10课为《刀法分析及训练》

重点介绍冲刀法和切刀法两种常用的用刀技巧及练习。

第ll课、第12课为朱文印、白文印的临摹练习

分别选择汉印典型作品和清代篆刻名家的作品,指导学生临刻,并熟悉篆刻中刀法技巧的运用及对印石效果的控制。

第13课为《边款的刻法与拓法》 介绍边款的刻法和拓法。

第14课为《字法与章法练习》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篆字造型变化的把握和安排印面布局的能力。

第15课、第16课、第17课为创作训练

分为白文印、朱文印的模仿创作和自由创作,训练学生体验并掌握篆刻创作的完整过程以及对风格特点的体现。

第三单元内容为观摩考察,共1课时。建议可以采取通过多样性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调查,了解篆刻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收藏及鉴赏情况,丰富学生的知识修养,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选修)》编写说明

刘恒

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
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及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能够继续深人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

第1课 《汉字与书法文化》

本课分三部分:“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主要对汉字早期发展与篆书的各种类型进行介绍;
“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法则规范;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主要介绍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2课 《隶书源流与赏析》

本课分三部分:“隶书的产生”介绍隶书形成过程以及基本特点;
“汉代隶书的辉煌”介绍汉隶的成就及主要作品;
“隶书的复兴”介绍清代以来隶书的繁荣情况及代表性书法家和作品。

第3课 《楷书源流与赏析》

本课分三部分:“楷书的产生”介绍楷书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特点;
“楷书的演变与成熟”介绍魏碑体的出现和特征;
“楷书的巅峰及延续”介绍唐楷的巨大成就以及唐以后的楷书演变。

第4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

本课分三部分:“行书的产生及特征”介绍行书的形成过程与基本特点;
“行书的成熟与辉煌”介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行书风格;
“行书的持久发展及多样化”介绍从唐代以来行书的多种风格演变及代表性书法家作品。

第5课 《草书源流与赏析》

本课分两部分:“草书的产生及种类”介绍草书的形成过程及章草、今草、小草、大草、狂草等不同概念与字体类型的各自特征;
“晋唐草书的繁荣”介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草书风格,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唐代狂草成就及晋唐草书对后代的影响。

第二单元内容是技法分析与训练,分为ll课时,内容为技能训练。从初学书法的一般规律和各种书体的技巧进行考虑,本教材选择了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及相应的经典范本(隶书《曹全碑》、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书《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练习。技能训练的步骤从点画人手到字形结体,再到整体临摹,最后到创作训练,基本体现了由简易过渡到复杂,通过模仿掌握创作方法的学习规律。

第6课 《工具材料与基本要求》

本课介绍工具材料的性能、选择基本的技法原则要领,为后面的课程作好物质条件和认识上的准备。

第7课 《点画特点分析及练习》

本课分别讲解隶、楷、行三种书体的基本点画特征、书写技巧及常见的毛病,并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体会和把握。

第8课、第9课、第10课为《结体特点分析及训练》

(一)、

(二)、

(三)。 这三课内容是将汉字的结体特点划分为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围合结构及复合结构等类型,然后分出书体加以分析,讲解要领,并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规律,巩固技巧。

第ll课、第12课、第13课为《整体临摹训练》

(一)、

(二)、

(三)。 这三课内容安排是选择三种书体的经典作品作为范本,分别采用对临、背临、意临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临摹练习,培养学生在巩固、熟练已学过的各项技巧的同时,提高对用笔、结字和章法规律的整体把握运用能力。

第14课、第15课、第16课为《创作训练》

(一)、

(二)、

(三)。

通过“集字创作练习”、“模仿创作练习”、“独立创作”三种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熟悉和掌握书法创作的步骤和方法,积累经验并达到能够独立创作的目的。

第三单元内容是综合知识与考察实践,共2课时。

第17课 《综合知识》 主要介绍与书法练习和鉴赏有密切关系的“字体知识”、“作品种类与形式”及“文房四宝”等知识,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修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

第18课《考察实践》

主要通过“展览交流”、“参观考察”、“调整研究”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书法实践,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有所应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选修)》编写说明

姚今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选修)》,是供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选修教材之一,全书编选了7课内容,适合18课时的学习使用。绘画本来是美术学科中的一个基础性的、而且门类相当繁多和应用十分广泛的模块,为了适应高中学生的选修实际情况,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进行了慎重的精选与合理的编排。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的第一部分指出:“制定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这就为实验教材明确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此外,《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的基本理念”,即“

(一)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二)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等,也都应成为本册教材编写的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必须遵循的编写原则。

基于《课标》的以上规定,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对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以及体系特色,逐步明确和确立了以下的各种设想。

一、既重视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也注重绘画表现的实践练习;
既注重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造型艺术观念的培养和形成,也要强调基本绘画技能技法和创作过程的体验、尝试与实际应用。

1997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和随后出版的试用教材,都只规定了美术欣赏的内容。而新的《课标》则明确要求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积极参与绘画或雕塑造型活动”,“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或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安排是合理的,也是符合学生愿望和要求的。

《绘画》模块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两种学习活动,一种是绘画作品的欣赏和观摩研究活动;
一种是绘画表现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前一种学习,可以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构成因素,它所使用的物质媒介、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审美特征和社会文化价值。这是一种学习前人或他人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观摩和研究探讨,可以加深对绘画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中学习和积累系统而广泛的绘画基础知识,可以开阔眼界和拓宽思路,可以提高艺术欣赏的格调、品位和情趣以及鉴别、评价能力。所以,新课标实验教材不能因为增加绘画技法的基本练习而排斥绘画作品的欣赏活动。只不过绘画模块课程中的美术作品欣赏,应该与《美术鉴赏》必修课程中的作品欣赏重点有所区别。为此在本册教材中编排了两种类型的作品欣赏,一种是知识性的专题欣赏,如第一课、第二课和第四课。但是这里所介绍的知识,既不是专业化的美术史论知识,也不是透视、解剖、色彩和构图等所谓的技法理论知识。这几课专题欣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中西绘画艺术特征与造型方法的认识,以初步形成一种清晰的知识结构,为后面的绘画表现实践初步奠定下理性认识和造型观念的必要基础。另一种欣赏,则是各种技法实践课中的随堂美术作品欣赏,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美术表现的情趣,提供艺术表现和形式技法的范本以及相关知识内容的形象直观展示,更多具有技术专题欣赏的性质。

《绘画》模块课程中的作品欣赏和表现实践这两种学习活动是相辅相成和互有助益的,在欣赏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和观念、情感与态度、知识与修养,可以为绘画表现活动提供更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起点;
另一方面,学生在绘画表现活动中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又反过来可以提高作品欣赏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体会和理解。所以二者不能偏废,但是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没有必要平均对待,知识性专题欣赏可以占用较少的课时,而绘画表现实践活动必然要占用大多数的课时,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力求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绘画》模块课程的学习时间总计18课时,而学生所要接触的绘画领域却是一个门类繁多的“大家族”,如何才能既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和选择性,又能够保证和加强基础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美术素养的基础,便成为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普通高中的绘画课程需要学生学习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目前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必须要“广见约取”,也就是要精博兼顾。因此,教材在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上适度地放宽了选材范围,有较大的知识容量,以保证足够的选择学习余地;
同时为了体现时代性,对现代新兴画种(电脑绘画因另有选修教材除外)和新材料、新技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涉及。而属于绘画技法实践的教材内容,则只编选了中国画、线描写生、色彩装饰画和版画等四课教材,主要是希望通过学习较常用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使学生能在把握形与色这两个最基本的造型要素上,打好一定的基础。这四课教材仍然包含着较大的知识容量和较多的实习作业,需要学生在使用中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至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画种,如中国画工笔重彩、明暗调子素描、条件色写生水彩或油画等,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才能掌握,不是高中绘画课程所能容纳的。但是由于在欣赏部分有所介绍,学生能够了解它们的艺术语言,懂得其造型原理,能欣赏其美感,也算具备基本的修养了。

三、重视和加强民族传统绘画教学的同时,也尊重世界多元美术文化。

人类早期的绘画,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并没有太大的地域差异。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绘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从哲学基础、艺术思想、造型观念到表现程式与材料技法,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艺术体系。两个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不能随意地混淆或替代,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在世界美术中占有特殊地位的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充分发挥它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方面的教育功能;
另一方面,也要懂得尊重西方绘画的发展历史和突出艺术成就,理解其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时代、民族特性。为此本册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相应的内容,如在第一课介绍了绘画的共性特征之后,第二课和第三课集中介绍中国画的艺术与技法特征;
而第四课则集中探讨西方绘画的不同时代特征,以使学生能够面对和理解当代世界美术发展更加趋向多元的趋势。

四、注意学习方法和过程,提示参考性的活动环节要求。

为了适应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绘画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册教材多数都安排了数量不等的学习活动内容的具体提示,包括学习过程的环节行为要求、研究探讨或思考的重点问题、实践操作的要点以及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等等。这些以学生学习的角度编排的活动提示,虽然仍具有建议和参考的性质,但大体可以体现各课的学习过程,因此也增加了教材的可操作性。

以上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选修)》的主要编写思路和指导思想。下面,再对每一课的编写意图,作些简要的解释。

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

包括“

一、绘画的特征和种类”和“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两节内容,前一节讲绘画的含义及特征和绘画的种类这两方面,先了解绘画的范围和它的普遍特征;
后一节从内容、形式和深层意蕴等三方面分析绘画的内在要素;
这一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

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包括中国画概述和“

一、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

二、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

三、骨法用笔与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与色不碍墨”、“

五、中国画的意境与章法”和“

六、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形式”等节内容,力图结合作品分析,对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中国画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概念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艺术成就,培养他们热爱民族绘画艺术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是中国画的表现实践课,包括“

一、必要的物质准备──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二、严谨的线描造型──白描花卉临摹”、“

三、寓意深远的写意花鸟──写意花卉临摹”、“

四、寄情自然的山水画──山水小品临摹”和“

五、写意传神的人物画”等节内容。本课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较多,共需完成4幅作业,建议从中选择完成2幅作业。

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分为“

一、古代的西方绘画”、“

二、近代的西方绘画”和“

三、现代的西方绘画”三节,比较全面而概括的介绍了西方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语言。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和中国绘画作品对比着进行欣赏与研究。

第五课《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线描写生》

在“

一、线是构筑视觉形象的最基本手段”和“

二、绘画线描的类型”两节中,对中西方绘画.(主要是素描)中的线描造型,作了介绍和分析。又在“

三、线描写生的要点”和“

四、线描写生实习作业”两节中,对线描写生的实践活动作了提示和安排,学生可从静物、景物和人物写生中选择两项进行练习。本课最后编排的“拓展内容──自由想象”,是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艺术个性而作的尝试,可以作为选修内容使用。

第六课《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色彩画初试》

本课安排内容是“

一、色彩表现的多样性”一节对绘画色彩作了分类;

二、材料选择的丰富性”一节主要介绍各种绘画材料的表现特性;

三、表现形式技法的求新性”一节则初步涉猎了绘画色彩的现代发展趋势。后面的“

四、装饰画的设计与制作”和“

五、实践与体验──彩绘或剪贴彩色装饰画”这两节,主要介绍装饰画的特点和两种制作方法步骤,学生可从彩绘或剪贴中选择一种进行实习作业。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本课内容为“

一、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二、版画的分类”、“

三、版画的特性及应用领域”和“

四、铜版画、石版画和丝网版画”等节,对版画艺术作了十分全面的介绍;
而“

五、木版画制作过程”一节则针对学生的版画制作实践,重点介绍黑白和套色木版画的制作技法和过程,并要求选择一种实习作业。

由于条件和经验的局限,本册教材的这些编写意图和设想在教材中体现得还不够理想,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下面就该册教材的使用与处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首先,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总是带有相当强的理想性,不一定符合所有学校的教学实际,再完善合理的结构体系,在教学实施中都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加以灵活处理,这是实验学校任课教师的首要职责。其次,绘画选修课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偏多的学习内容和有限的学习课时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在教材整体的把握和处理上,可以有以下几种办法供选择:1.专业素质比较全面的任课教师,可组织学生基本按照教材的全部课程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但也可以精减一些局部的和次要的知识内容和实习作业。2.在保证学好欣赏教材的前提下,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学绘画表现实践课的教材。3.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或特别需要,重点选择几课内容,放弃一部分教材内容,集中学深学透所选的重点教材内容。4.分选一部分适合学生自学的教材安排学生课外自学或小组研讨,课内上好必须利用学校教室条件的课业。总之,不论作何种选择、处理,都是为了尽可能好地实现《课标》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文化修养和良好的人格品质,以满足学生未来多样发展的需求。

手写美术学教案模板

美术教案怎么写模板

美术写生教案模板(共8篇)

部队教案编写模板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汇编9篇

推荐访问:教案 编写 美术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