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办关于“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十三五”时期,**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抓好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贫困对象全面脱贫,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提升。现将“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属***区贫困县、革命老区县,位于**省北部,与重庆市接壤,有“川黔锁钥”“**北大门”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207平方公里,辖20镇3乡2街道,共有225个行政村(社区)。全县户籍总人口74.54万人,农村户籍人口64.4万人。

“十三五”时期,**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按照省市工作要求,紧盯脱贫攻坚“三率一度”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四场硬仗”为主要抓手,抓好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跨越九重山,织牢九张网”,实现“减贫摘帽”。**年,**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于当年9月21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复退出贫困县行列。出列后,全县党员干部坚持不放松、不懈怠,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立足“三个落实”、坚持“四个不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紧盯“五个专项治理”,聚焦巡视督查问题整改,强化动态监测管理,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取得全胜。一是贫困对象全面脱贫。截止目前已实现9个贫困乡镇、12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58户60998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年的10.6%降至零,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二是脱贫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法治扶贫深入推进,扶智扶志有效开展,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激发。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出台《**县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0),全面安排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工作;

率先建立精准防贫管理工作机制,落实防贫措施,防止返贫致贫。

二、工作开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全县始终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局,保持攻坚阵形不变、帮扶人员不换、指挥调度不乱,全力聚焦贫困对象全面脱贫和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实现基层党建全覆盖、基础设施全改善、农村产业全发展、扶贫政策全落实,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一)奋力扛起政治责任,开创脱贫攻坚新征程。“十三五”时期全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思想和对**、遵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确保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尽锐出战、务求精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是建立指挥体系,加密工作调度。严格落实县、乡、村“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调整充实县级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

在25个乡镇(街道)设立一线指挥部,挂帮县级领导任指挥长,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执行指挥长;

村级设村级作战队,乡镇(街道)挂村领导任村级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书,坚守阵地持续攻坚,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地落实。二是强化作战队伍,压实帮扶责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完成15个贫困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调整充实20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派驻605名(其中省市选派43名、县派84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组成121个驻村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落实“精准发力、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三是加强督查指导,严肃追责问责。县级建立脱贫攻坚督查组25个,进驻25个乡镇(街道)开展督查暗访,对各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不间断巡回督查指导。全县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奋力建强“五个体系”,开创移民后扶新模式。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已完成搬迁4973户203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220人。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就业、能致富”的目标,我县重点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就业培训、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召开;

**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世界减贫的中国智慧”为题,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进行报道。我县在全国率先研发易地扶贫搬迁大数据管理平台,将全县搬迁群众录入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和服务,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认可。近年来,已有100多个省内外单位部门前来参观考察学习。一是强化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就业、就学、社保、党务政务窗口,配套建设综合素质技能培训中心、医疗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老幼托管中心、社区医院、区警务室、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便民服务超市等功能室,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既能享受“一站式”服务,又能满足文体休闲娱乐需求。县工会投入专项资金55万元,在各安置点建设职工服务站、职工之家、职工书屋、新时代工人讲习所等,为职工群众提供服务。二是强化就业培训服务体系。通过就业培训打基础、岗位优化建平台、稳定培训就业促脱贫。引进8家“就业扶贫车间”入驻社区,实现“楼上住人,楼下上班”。**年以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职业技能培训1291人,培训工种涵盖养老护理、育婴员、计算机技术、汽车驾驶c照直补、syb创业培训、美容美发师等。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带动、培训后推荐等四大就业渠道促进就业8730人。三是强化文化服务体系。在安置点社区设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蟠龙社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组织搬迁群众开展“淳民风、感党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11个安置点建立民间文艺团队6支、健身团队5支、电影放映队2支,共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9场次。四是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立社区管理制度和警务联防机制,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防群治。制定“村(社)规民约”,标准化配备财政供养管理人员,实现搬迁群众自我管理约束、自我服务。安置点社区实现“雪亮工程”全覆盖,共计配备警务室10个,配备警力24人。配备干部82人,开展社区治理办案20余起、调解群众矛盾382次、法律咨询服务67余次。五是强化基层党建体系。各安置点设立党组织机构,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引导搬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优先将党员纳入楼栋长管理队伍。已建立安置点党支部5个,设立党小组5个,成立居民委员会5个,群团组织17个。截止目前,已搬迁群众中党员已有234人,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共计886余次,共计新发展党员5人。县总工会开展“建工会、促就业”行动,实现安置点工会组织全覆盖;

加强安置点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和助学救助,**年共救助安置点生活困难群众523人,共计发放帮扶资金26.15万元。

(三)奋力加强扶贫协作,开创协同发展新未来。本着“中央要求、**所需、普陀所能”的原则,以贫困乡镇、贫困村为主战场,以精准脱贫为主攻目标,以产业帮扶、消费扶贫为主要抓手,集中优势力量,多措并举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东西部协作领导小组,出台“3111”的工作调度机制,即成立三支专项队伍(外协工作专班队伍、东西部协作成员单位队伍、协作项目实施责任单位队伍),实行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例会。按期召开两地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开展多次高层互访活动,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二是强化资金使用。上海市投入帮扶资金用于实施产业和教育扶贫项目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主导产业。三是强化人才交流。到**年11月为止,上海普陀区派遣两批共三名援黔干部来**县挂职。**年以来我县组织70名基层干部分两批赴上海普陀区开展就业扶贫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开展各项专业培训班6期200余人次。组织全县11名教师、31名学生到上海开展主题教育访学交流,精选57名优秀教师到上海特色学校以及结对帮扶学校开展跟岗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分别邀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特级教师、优秀校长等10余名优秀教师和教授,到**开展教学质量调研及教育教学专题讲座7次。普陀区人民医院7月派遣一名主治医生在我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支医工作。四是强化携手奔小康行动。全面完成村企结对、村镇结对和县57所中小学与上海对口结对帮扶任务,开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对接工作,马鬃苗族乡民族艺术代表团代表我县赴上海参加社区艺术节进行文化交流。通过上海援黔干部的穿针引线,组织有关部门赴上海与觉群基金会、水分子公益基金会、希望工程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对接,有关组织和企业向我县捐款捐物50余万元。五是强化产业合作。通过广东和上海的援黔干部牵线搭桥,东部企业台资联基公司落户我县高新区,总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可解决近500人的就业。公司已经在7月份投产,目前第一批150人已经完成选派培训学习,其中贫困户63人。**省上海商会旗下两公司已与县政府签订战略协议,拟在我县投资建设黔北冷链物流园,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3亿元,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绿水青山食品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与县平台公司合作方竹笋深加工;

上海圣华副食品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在我县发展花秋土鸡品种保种育种项目。**年我县与上海相关企业签订的农产品订单任务在453万元左右;

通过上海援黔干部和沪遵消费扶贫联盟的共同努力,突破性地解决了鲜笋的长途保鲜运输和东部营销网络市场难题,通过盒马鲜生向上海销售方竹鲜笋。六是强化劳务协作。上海援建就业扶贫车间3家。通过沪遵劳务协作,促进就近就地就业1059人,转移到省外就业348人,其中定向输出到上海稳定就业41人。开展沪遵劳务协作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0期532人。并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训专班2期,培训人数36人。组织开展沪遵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12场。邀请上海培训专家到我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送教上门2班次。

(四)奋力激发内生动力,开创稳定脱贫新机制。着力“志智双扶”,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官仓镇“八九不离十”群众工作法在全省推广,县妇联“三项”能力培训走在全市前列;

我县还率先建立起防贫机制,防止致贫返贫。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转变群众观念。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工作,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重法治·感党恩·淳民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全县共召开群众会实现在家农户全覆盖。官仓镇创造了“八九不离十”群众工作法,要求每名班子领导每年带头开“八”十场群众会,让“九”成以上群众认识,走访挂帮村“十”成的农户。容光镇创造了“二分四步法”(二分:分层面、分对象;

四步:备、听、做、宣),教会干部开群众会。县融媒体中心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将扶贫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吸引群众点击播放;

同时开办“初心热线”“空中讲堂”等政务服务类栏目,将党的声音传到寻常百姓家,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群众素质。扎实做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开展一次感恩励志教育,上好一堂扶贫政策宣讲课,观看一部扶贫励志电影,推选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典型现身说法,针对“五个一”工作法开展一场“搬出来怎么干”的大讨论,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综合综合素质培训10.29万人次。团县委通过“青年讲师团”、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等形式,开展脱贫技能培训30余场。三是发挥榜样力量,倡导社会新风。全县各乡镇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家庭评比、树立榜样的方式,促进乡风民风加快转变。有着“遵义的西藏”之称的黄莲乡,在全乡开展“比产业发展、比重视教育、比环境卫生、比孝敬老人、比遵纪守法”的“五比进农家”评选活动;

松坎镇推广“十敬十训”村规民约,在村民中形成“去陈规陋习,树社会新风”的良好风尚;

木瓜镇在浸水村组织开展孝老和谐、重视教育、环境整洁、勤劳致富“四类”好家庭评比表彰活动,通过“树家风”促进“淳民风”,效果明显。四是抓住关键群体,激发妇女潜能。县妇联牵头,联合县扶贫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体旅游局、县总工会、团县委等单位部门,深入全县25个乡镇(街道)和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联合举办农村妇女“持家、发展、家教”三项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四网”“三会”“三晒”“三评”,推动农村妇女思想观念和卫生习惯的全面改变。五是建立健全机制,防止致贫返贫。**年8月15日,我县召开十三届县委五次全会,作出《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定》。“摘帽”后,我县于**年12月出台《**县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桐党办发〔**〕110号),对**年至2020年三年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为促进贫困人口全面稳定脱贫,**年,我县率先制定了《**县精准防贫管理工作机制(试行)》(桐扶领〔**〕11号),按照“脱贫不脱监管”要求,瞄准处于低收入非贫困户和低标准已脱贫户(“两低户”),对防贫对象兑现防贫保障基金、落实防贫措施,有效防止返贫致贫。

(五)奋力提高项目效益,开创资金管理新道路。一是筹措资金保障攻坚。多方筹措资金,各级财政资金确保用于脱贫攻坚。包括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省级资金、市级资金、县级资金。二是整合资金致力扶贫。统筹整合各级17项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用于发展花椒种植、方竹低产林改造、食用菌项目;

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三女培训;

精准投入到农村交通、安全饮水工程提升巩固工程;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三是信贷聚合做大产业。使用好扶贫小额信贷(特惠贷),**年末以来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4亿元,受益贫困户7147户。主要用于牲畜、蔬菜、红粮、烤烟等产业发展,聚沙成塔,做大产业。四是用好资金确保效益。按照“村申报、镇审核、部门论证、县级审定”的程序,规范建成项目库,对库内2794个项目规范使用,有效保证扶贫资金投向精准。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公开公示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全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把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六)奋力抓好问题处置,开创整改落实新境界。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巡查与“五个专项治理”等系列问题整改。按照省市文件会议精神,先后出台了《**县脱贫攻坚五个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县脱贫攻坚监督检查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严格整改标准、整改时限、整改质量,各乡镇(街道)具体负责抓整改落实,逐一对账销号。通过举一反三、对照检查全县通过**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年中央巡视整改“回头看”和**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共梳理问题68个,全部整改完成。**年国家绩效考核举一反三共梳理问题51个,全部整改完成。**年省级绩效考核反馈9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三、存在问题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持续奋战,我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不断巩固,脱贫成效日益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基础还需夯实。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方竹、畜牧、乡村旅游、果蔬等传统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等全产业链建设还有待加强,群众收入来源需要进一步拓宽。作为“中国大娄山方竹笋之乡”,2020年全县方竹资源基地将达到100万亩,但方竹林区均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偏远高寒山区,山高坡陡,产业路修筑里程长、难度大、地方资金筹措困难,**方竹产业仍未走出生产管护成本高、交通运输成本高、人工投入成本高的“三高”困境。

二是内生动力还有不足。贫困人口低学历、低文化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少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进取,“酒鬼”“懒汉”现象时有发生。如搬迁户马某某,36岁,经常喝酒,以致酒精过度,有时在小区的花园、楼道里醉睡,帮扶干部频繁劝导,依然故我,不思改变。

三是基础设施管护困难。通过脱贫攻坚以来,我县公路通车里程达6231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092个,打破了交通瓶颈制约,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但按照行业管护要求,全县公路管护每年需投入126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管护每年需投入578万元,仅此两项每年至少需投入管护资金1838万元,原本紧张的县级财政难以支持。

四、下步工作打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将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全胜,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奋力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一是继续强化政治责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全面压实各级责任,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立足“三个落实”、坚持“四个不摘”,做到政治上坚定不移、落实中坚韧不拔、大局下坚守不怠。深入推进党建扶贫,建强贫困村党组织,优化干部帮扶,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着力强化干部作风保障,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推进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

二是继续提升脱贫成效。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协调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扶贫,以**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为主要载体,不断夯实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一要持续改善农村环境。继续实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公路、安全饮水等工程管护,确保产生效益。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开展卫生乡镇创建;

着力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重点推进“11122”产业规划,加快方竹、畜牧、乡村旅游、果蔬、花椒等扶贫产业发展。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对照标准找差距补短板,着力抓好产销对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壮大群众腰包。深入推进就业扶贫,继续实施好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近就地就业;

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扶持,确保贫困户家家有增收途径、户户有就业门路。三要加强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巩固完善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确保贫困搬迁家庭至少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切实做好搬迁群众户口迁移、上学就医、社会保障、心理疏导等接续服务工作,引导搬迁群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尽快融入新环境新社区。四要深入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工作,筑牢农村居民保障防线。

三是继续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扶智”和“扶志”相结合,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法治·感党恩·淳民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文化、感恩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精神,坚决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风气。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好“八九不离十”“二分四步法”等群众工作方法,推广黄莲“五比五评”、松坎“十敬十诫”等做法,宣传表彰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脱贫攻坚群英谱,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大力推进“文军扶贫”,实施文化下乡工程,提升贫困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把扶贫领域诚信纳入国家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充分发挥妇联、团委、工会等群团组织及社会帮扶的作用,加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真正把农民主体力量激发出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汇聚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强大合力。

四是继续强化防贫机制。按照县委《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定》和《**县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县精准防贫管理工作机制》,把精准防贫与脱贫攻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做到以户为单位防贫预警,实行动态监测,建立防贫台账,落实防贫措施,不断夯实稳定脱贫长效措施,确保边缘户不会致贫、脱贫户不会返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脱贫攻坚进行了部署。

一“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形势

(一)全球减贫进展及中国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行动,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把到2015年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作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2015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总体上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的减贫目标。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取得最为显著的减贫成就。中国成功减少贫困人口7.91亿人,占全球减少11亿贫困人口的72%。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使如此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对于全人类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如果没有中国的扶贫努力,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数量不会有所减少。”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2013年6月3日在新华网发表题为《中国成功减贫给世界的启示》的署名文章时说,中国的努力是使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减少的最大因素。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脱贫攻坚是突出短板。尽管我国扶贫开发成就显著,脱贫攻坚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集中体现在:

中西部一些省区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仍高达22.1%;

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更深,脱贫成本更高,减贫难度更大;

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把扶贫开发真正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任务;

新的考核机制还没有真正运转起来,一些贫困县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

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习惯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扶贫方式,扶贫的针对性、实效性都亟待提高;

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资金投入不够,扶贫资金使用总体效率不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等,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新进展

改革开放开始至上个世纪末,我国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扶贫开发转入以促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缩小差距为主要任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强化脱贫攻坚措施,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一,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6000万左右,减少了1亿人。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从3273元,2015年可增加到6600元以上,翻了一番,增长幅度连续5年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第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1-2014年,14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新建农村公路124.12万公里,93.5%的乡镇和70.8%的建制村实现了交通通畅。贫困地区累计解决7852万农村居民、1244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和35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完成1565.4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所有建制村和90%以上的自然村都通了电话。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全面实施免费就业服务,贫困地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部贫困地区。

第三,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取得突破,精准扶贫战略起步实施。一是摸清了贫困底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到2013年底,共识别确定贫困村12.8万个、贫困户2948万户、贫困人口8962万人,初步摸清了贫困人口结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情况,并建立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网络系统,为动态监测、动态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是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机制。中办、国办制定《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部署的6项机制创新和10项重点工作正在加快落实,并取得初步成效。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基本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驻村干部达48万人。

三是探索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机制。出台了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工作意见,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考核主要指标。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作出明确规定。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设立扶贫日,构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平台。全面部署社会扶贫工作,表彰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个人,努力营造社会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浓厚氛围,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三)全国脱贫攻坚呈现良好态势

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亮点纷呈,扶贫开发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好局面,主要体现在:

一是“一把手”抓扶贫。在党中央、国务院高位推动下,地方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党政一把手亲自听汇报、调研和部署,有扶贫任务的相关部门一把手把扶贫当作自己的重要责任。

二是推出“1+N”政策举措。出台“1+N”系列文件,就是一个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的文件加上若干个具体政策、项目和措施的配套文件。如贵州的“1+10”、甘肃的“1+17”、云南的“1+10”、重庆的“1+13”、湖北的“1+20”、广西的“1+20”、四川的“3+10”等等,推出的政策一个比一个有力,一个比一个过硬。各省区市在认真分析自身面临形势任务的基础上,纷纷明确贫困人口脱贫、重点县退出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表。各省区市还在构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体系等方面做出安排。现在,“精准扶贫”已成为社会上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三是各方共下“一盘棋”。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和扶贫办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扶贫办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总政治部、教育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等部门研究深化细化实化定点扶贫,中央宣传部大力支持扶贫宣传,发展改革委提出多项促进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关于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纳入“十三五”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预案,并与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编制专项工作方案。财政部积极研究增加扶贫投入,研究整合财政资金和开展资产收益性扶贫筹资渠道的举措。国土资源部出台片区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的政策,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出台措施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农业部、商务部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卫生计生委、总政治部研究开展健康扶贫行动。人民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研究金融扶贫新举措,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实施金融扶贫行动。能源局积极开展光伏扶贫。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很多部门已经和即将出台面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特惠政策和举措,推出有力的行动。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二次国内考察就到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工作。连续三年新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到贫困地区,2015年更是把扶贫攻坚作为重点,1月到云南,2月到陕西并在延安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6月到贵州并在贵阳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座谈会,7月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10月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11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扶贫开发目标、对脱贫攻坚作出新要求新部署,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长篇讲话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需要从以下方面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思想,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深情地讲到,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是靠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夺取政权的,让人民翻身解放做了主人。今天,我们党就是要带领人民“脱贫困、奔小康”,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总书记这一思想表明,只有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才能焕发出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动力;

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和夯实党执政为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奋斗理想,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思想认识上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的思想,强调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的工作要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这些论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小康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科学扶贫的思想,阐述了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实现途径。习总书记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并做出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贫困地区教育,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做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编织好社会安全网等重要论断。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科学扶贫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具体体现。而科学扶贫就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方针指导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阐明了扶贫开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他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转变,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落到贫困群众身上,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快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是前提和基础,项目、资金、措施、派人精准是措施和手段,成效精准是目标和落脚点。只有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精准了,脱贫攻坚成效才有保障。

内源扶贫的思想,阐述了激发内生动力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国家要继续加大支持、加大投入。同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依据。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还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开发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贫困地区的发展、扶贫开发工作要特别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摆在突出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处理好贫困地区发展既要靠外部支持更要靠内生动力的关系,重视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社会扶贫的思想,阐述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重大意义和基本途径。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这些重要论述阐述了社会扶贫的重要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对如何更加广泛地动员社会参与提出了新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同时,要更加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扶贫。进一步动员东部地区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动员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定点扶贫任务,进一步引导国有企业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进一步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战略布局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不断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提升市场机制的益贫性,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穷人,走共同富裕之路。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总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具体任务主要有五项:

一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基本实现通水泥公路,根据自然村的条件可分别通硬化路和沙石路,广播电视和宽带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医疗、养老、低保对贫困人口全覆盖。

三是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四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扶贫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更加顺畅,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更加健全,扶贫开发法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城乡统筹的扶贫制度和政策体制基本建立。

五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实现途径主要有四条:

一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二是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三是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四是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主要政策措施:

1.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对建档立卡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进一步分析基本特征、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制定脱贫规划,确定帮扶措施,监测帮扶成效,出台贫困退出办法,做到扶持对象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根据致贫原因,确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坚持分类施策,让扶贫资源和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坚持开发式扶贫,把扶贫政策与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政策相衔接,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相结合。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

3.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尊重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思想发动,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知情权、参与度、获得感,激励自力更生精神,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4.增加扶贫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大力推广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发行金融债券,建设省级扶贫投融主体,首先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设立扶贫再贷款,支持扶贫龙头企业。下放资金项目审批权,建设县级扶贫资金项目整合平台,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

5.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扶贫体系,深化、细化、实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军队武警参与扶贫,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加强帮扶成效考核。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建设社会扶贫信息平台,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人人皆可为的社会氛围,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6.增强扶贫开发能力。着力提高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策能力和监督管理能力,提高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的扶贫项目管理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基层扶贫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乡镇政府的执行能力,发展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私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扶贫的专业能力。

7.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履行减贫国际责任,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落实责任:

一是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五级书记一起抓。

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领导。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三是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中央出台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考核的办法。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

四是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加大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培训力度。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和业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五是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宣传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生动报道各地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建立国家扶贫荣誉制度,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加强对外宣传,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

四当前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思想认识跟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的要求。

一是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全局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的战略定位,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二是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艰巨性。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时间很紧,任务极重。三是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紧迫性。打赢扶贫攻坚战,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工作主动性。

(二)建设五个平台,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工作体系。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解决好投入问题。三是建设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切实提高脱贫成效。四是建设贫困村扶贫脱贫落实平台,把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五是建设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和社会各界帮扶意愿、资源有效衔接。

(三)建立完善三个机制,确保脱贫质量。

首先完善考核机制。出台中央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指导地方完善对贫困县的考核办法,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对贫困人口、贫困县和贫困村的退出,国家将制定指导意见,具体由省里组织实施。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四)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

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转移。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实施产业扶贫行动,增加扶贫投入,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注入动力。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内生动力。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贫困村发展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五)各地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十项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

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打开贫困地区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将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增加贫困农户资产性收入,改善能源结构。实施构树扶贫工程,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建设贫困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建立企业与贫困户利益有效连接机制,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十三五”期间产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扶贫帮扶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全市扶贫攻坚脱贫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2020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工作总结 时期 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