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南京电大2010春社会学概论试题

  座位号 试卷代号:6226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2010年06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合分人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请用社会失范理论分析现阶段犯罪问题呈现如下特点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明显改观,但犯罪现象也令人担忧。现阶段我国的犯罪呈如下特点:①青少年犯罪占很大比重,且继续向低龄化方向发展;②重大刑事案件明显增加;③经济犯罪成为刑事犯罪的主体;④已被消灭的犯罪现象又有发生(如贩毒、卖淫、嫖娼等)。

 得分 评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请结合下面这篇评论谈谈人的现代化主要包括那些素质。

 “人的现代化”才是核心命题

 东莞按照经济指标已经实现的现代化,其实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标本:它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一旦现代化的衡量指标偏重于经济,以人均GDP为核心,那么,即便它最终实现了,仍然与真正的现代化相距甚远。

 这是一个什么目标呢?它的全称是“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人均GDP,珠三角的目标是7000美元,东莞是要超过10000美元。如今江市长说今年能基本实现现代化,其实也就是等于说:今年东莞的人均GDP能够超过10000美元。但围绕这个即将实现的现代化,各方的质疑却接踵而至——很多东莞本地人说,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与现代化无缘。在东莞打工的“新东莞人”则怀疑,在统计人均GDP的时候,是不是没把他们算在里面。而众所周知,东莞是一个有着巨量打工者的移民城市。

 这些东莞人的质疑,其实也是大家共同的问题:建立在数字游戏上的现代化、以GDP为核心的现代化,究竟有多大意义?对这一问题,应该说东莞政府还算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江凌就提到:当年设定的现代化指标,偏重于经济,对于社会、民生、人的发展可能相对不足,所以东莞已经达到的“现代化”,与真正的现代化还有距离,特别是在人和社会的现代化方面,政府还要做很多工作。可以说,江凌的这番话,才提出了“东莞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轰动性消息的核心:没有人的现代化,所谓的整体实现现代化,就是没有意义的空谈。

 人的权利不完整、社会没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住房教育医疗成为制约人发展的瓶颈,在这些短板之上实现的所谓现代化,只能是沙堆上的宝塔,一碰就倒。但长期以来,这些实现现代化的基石,却被很多地方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在亢奋的现代化指标中,你可以看到GDP增长目标,可以看见招商引资额,可以看见绿化指标,却唯独不见人的权利的完善。你很难想象,一个成天被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压得喘不过起来的人,一个对政府的监督权和参与公共事务权利得不到保证的人,他竟然是生活在一个“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城市中。

 “人的现代化”才是整个现代化的核心。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东莞给出的这个命题,其意义远比所谓实现现代化大得多。

 得分 评卷人 2. 请结合材料回答应该如何加强就业观念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

 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心态变化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还没有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极易产生紧张、迷惘、郁闷、烦躁等情绪,表现出心理脆弱、心态失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应该对这些毕业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摆脱困境,重建信心。

 最近,在各大网站上流传着一段“贫困大学生无奈火烧毕业证书”的视频。湖北某学院毕业生郑克峰找工作屡次受挫,一怒之下将大学毕业证烧毁,并把烧证的场景拍成视频传到网上。怒烧毕业证,郑克峰可能是把它作为一种发泄方式,其中充满了对当前就业难的不满。

 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挤进大学校门,找工作时又面临就业人数增加、就业难度的加大,不少大学生发出“不知道路在何方”的感慨。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各大高校中,有的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工作,但也有一部分连意向单位也没有;有的找到了不错的单位,有的找到的单位却不能令人满意。比较之后,许多学生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

 李明是一名高校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从去年11月起参加的招聘会已经不计其数,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有时候听到同学们谈起招聘会,心情就很烦躁,情绪也很低落。最近他在校园论坛的job版上,看见有人发了一个“周末结伴去卧佛寺烧香拜佛,祈求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的帖子,由于卧佛与英文的offer(录用通知)谐音,他觉得“没准很灵,可以去试一试”。

 王同学以前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找到了单位或者有了工作方向,自己却还没有意向单位,于是不断地自己问自己:“难道我比别人差吗?”这段时间,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话明显少了,每天闷闷不乐。偶尔和同学交谈,也总是那几句话:“你确定单位了没?我工作怎么还没有着落呀!唉……”不久前,小王开始坐立不安,饭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医生说她已经患有轻度的抑郁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学生似乎有点手足无措。“工作不好找,回家找父母”的“啃老族”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急嫁族”,成为了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

 得分 评卷人 3.请运用时尚的形成条件和社会功能的有关知识分析下面这则材料。

 考研成为社会时尚

 上海一所高校曾做过一项有关校园时尚的问卷调查,调查时下校园里最火爆最热门的5个时尚话题。调查结果令人意外,考研竟然也成了大学校园里的五大流行时尚之一。甚至,很多被调查者明确表示:誓将考研进行到底。

 考研经济的蓬勃,也反过来印证了考研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考研花费人均达3000元。华东理工大学对近千名今年考研的学生进行过调查,该调查显示,为了准备、参加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花费最少的在1500元左右,高的甚至达到4000到5000元,平均花费为3000元。花费的主要项目,一般包括考研报名费、教辅材料费、考研班费用、住宿费用、生活费、伙食费等几项。其中开支最大的是考研培训费用。上海一般高校开设的考研辅导班每门收费在200到300元之间,如果一个考生三门公共课全报名就至少要花1000元,而一些社会办学的考研辅导班收费甚至高达3000元。

 就业难,这是个不得不提的话题。一提到这个问题,也许从中又咀嚼出考研时尚的几分“变味”。2002届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123万,2003届则增加到212万,其后每年全国毕业生都在200万人以上,总体就业难度大于往年。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竞争尤为激烈,一些职位的供需比已上升至20:1,甚至更高。工作难找,应届毕业生们蜂拥转向考研路。另一方面,今年考生中在职人员首次超过应届毕业生,也是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在职人员感到“威胁”,寄望考研获得更大的竞争力,谋求更好的职业。国内一家网站曾调查:你认为全国考研人数年年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给定的4个选项中,“就业形势严峻”点击率最高,约占60%左右。“文凭热”,也将越来越多的人“堵”到考研路上。考研人数节节攀升,与用人单位的眼光在水涨船高也不无关系。

 社会学概论试题 第8页,共8页

 社会学概论试题 第7页,共8页

  粘 贴 时 不 要 过 线

推荐访问:南京电大试题数据库 电大 南京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