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朗读教学心得体会

建立新中国,他是谁?

生:毛泽东(生齐答)。

-------《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湖北十堰外国语学校 唐荷平 读到深处情正浓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我们中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

师:对,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 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请大家看课下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

生:1936年2月。(生纷纷答)。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放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以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下面请大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生以自己的方式读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师:读完了我们一起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投影展示字词,生齐读,声音不够响亮。)

我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点。

(生再读,声音响亮)

师:接下来,我们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生举手,读)

师:好,这位女同学不但读的正确流利,而且注意了诗词的情感,确实这样,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读出?? 生:感情。(生纷纷说)

师:感情是发自肺腑的。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同学们知道朗读有哪些技巧呢? 生1:要注意停顿、重音。

生2:还要注意语速语调。

生3:抑扬顿挫。

师:那我们试着注意这首诗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语调,把词的情感读出来。首先,我们提示一下,看屏幕,把这词的重音和停顿读出来。

(投影展示重音和停顿,生读)

师:好,老师试着读几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读的节奏和重音来读一遍课文,注意突出节奏和重音。

(生看屏幕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只是有两句需要注意,节奏要更加明显点。

“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来再把这两句读一遍。

(生齐读)

师:节奏和重音读出来了,但是情感还差点,其实真正的读出情感,还要结合诗词的内容来理解。我想请同学说说,你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词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

生1:豪迈,慷慨激昂。

生2: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生3:淋漓酣畅。

师:“淋漓酣畅”这个词用得好。

生4:我认为,还要读出“气吞山河”的气势。

师:不错,“气吞山河”的气势。

生5:我感觉还要读出自信,通过后面的这一段读出来的。

师:好,总结一下,就是读出一种赞美,读出一种歌颂,读出一种豪迈,读出一种自信。下面我们分成两大组,这一组同学讨论一下,在这种总体感情基调下,上阕每一句话,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的语气语调来读,才能有这种情感。另一组同学讨论下阕该怎么读。才能有这种情感。

一、

三、

五、七排同学向后转,小组讨论一下。边读边议,边议边读。

(生分组讨论读法,师随机指导)

师:首先请这一组同学说说上阕该怎么读。

生1:就是开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雪景,“千里”“万里”要表现它的长,语音要拉长一点,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这个长,我们用另一个词来换一下,就是非常“开阔”。

生2:第四句的“望”要读出由近及远的眺望的感觉。要拖一点。“莽莽”“滔滔”展现了那种几千里地都被大雪覆盖的场景,所以要有激昂的感情。“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试比高”一字一顿,就表现了能与天公比个高低的气势。最后“分外妖娆”要读出一种委婉的感情。

师:“委婉”“多姿多彩”是不是?很美的,那请你把上阕读一遍。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美。

(生读,全场掌声)

师:我听清了,我看见了。我听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我看到一幅北国壮美的雪景展现在老师的眼前。对于上阕的语气语调的把握,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3:我是从整体分析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语调不要那么高,因为这是非常漂亮的景色,如果语调很高的话,感觉没那么优美。“唯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应该稍低沉一些,反衬诗人内心的情怀,他敢与天公试比高,体现了他的自信。到“须晴日”要读的舒缓一些,可以把“妖娆”读的很委婉。

师:不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人理解这首词,在总体情感的把握的基础上,都有自己不同的体味,但是总体情感是不变的。好,我们一起根据这两个同学的分析 ,把上阕读一遍。

(生齐读上阕)

师:有一个地方,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特别到位,“欲与天公试比高”,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下。

(师示范读,生跟读)

师:还有一句“妖娆”要美美的读,可不可以这样读呢?“分外妖娆”。(师示范读,生跟读)读的婉转一点,读出那种艳丽多姿。

师:好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歌颂,带着自己的体味,走进北国的飘雪世界,美美的读上阙。

(生投入的自读) 师:我们再请同学说说下阕怎么读?

生1:我认为下阕主要是作者对一些古代骄子的惋惜,因为作者说到的的帝王虽然都是一代骄子,但他们不都是文武双全的。所以要读出惋惜和对现代风流人物的赞赏和让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

生1:我认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都要读的惋惜的感觉。后面几句要读出自信豪迈。

师:是从总体把握的,情感把握比较准确,理解比较透彻。那么还有谁想从具体的地方说说呢? 生2:我觉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还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都要读出惋惜,因为他们都有一点点缺憾。“只识弯弓射大雕”要读出瞧不起古人的意思,因为他们只建立自己的王朝,而没有想到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是那样的美丽,不应该忽略这么美的景色不顾人民的感受,而一味的发生战争。

生3:我觉得前面要读的惋惜,后面要读的越来越高昂。古人的不足今人可以弥补。

师:很有思想,今人胜过古人。

生4:我觉得要把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吞山河的气势读出来,作者非常自信。

师:好,我们总结一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要读出惋惜;
“只识弯弓射大雕” 要读出轻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读出气吞山河的气势。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读下阕,读出这种情感,看看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慨?

(生举手,师随机请一位同学读)

师:很好,注意到了气势和语态,最后几句应该要高亢一点,我们一起把下阕读一遍。

(生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对诗词的理解,老师也心潮澎湃,也想把全词读一遍。请大家看看画面,边听边领略这壮美的风光。

(课件展示,教师配乐诵读,全声掌声)

师: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演读这首词,要带着情感读出情感展现作者的情怀。

(投影展示课文,分老师、男生、女生、全体分部演读)

师:整体上很流畅,注重了情感,只是有一点瑕疵。我们女同学稍有点儿羞涩。不过,我们接下来,可更深入的体会。通过朗读,大家对诗词的内容都非常熟悉了,请同学们快速思考,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情感,用什么表达方式?看谁最先体会出来。

生1:上阕写祖国大好河山,对河山的感慨和赞美,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师:准确,那么下阕呢?

生2:觉得下阕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评论古代人物,对今代英雄人物的佩服。

师:老师也作一个小结,请同学们读出来。

(投影展示,生读)

师:这首词,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那么在上阕的描写中,你最喜欢的那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1:我最喜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宏大的气势,让我们想象出祖国最美丽的风光。

生2:我最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气势磅礴,令人感到振奋。

生3:我也喜欢这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群山比作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比作蜡象在奔跑,展现了一种豪迈的情感。

师:这句除了比喻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4: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的很有生机,所以大家喜欢。

生5:我喜欢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形象的写出了雪后的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表现了那种美妙多姿的景象。

师:雪后天晴,美妙多姿。

生6:上阕我都喜欢,我喜欢那种无与伦比的豪迈的情感。

(全场笑声)

师:行,老师体会到了你说的无与伦比的情感,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写景都是为抒情所服务的,那么在下阕当中提到了哪些英雄人物?从“惜”字上你能看出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快速思考。

生1:提到的古代英雄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我觉得表达了他对古人很惋惜的态度,因为古人都是一些只会武功,略输文采的人,都没有文武双全的,在后面,他感觉自己就比这些人好多了。

生2:除了惋惜之情,也有批判,我是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知道的。“只识”语气较重,说明成吉思汗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没有政治思想,有批判的意思。

师:体会很深入,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情感有惋惜轻蔑那么在作者眼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你认为我们今天的风流人物有哪些?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呢? 生1:我觉得在作者的眼中,在抗日战争年代的人们是真正的英雄。文采,谋略方面完美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生2:我觉得作者眼中的英雄人物应该是为了国家勇于献身的人们,无论是老百姓、学生、军人都是。

生3:我觉得我们的“神六”的英雄聂海胜是今天的风流人物。因为上天是有危险的,但他为了国家毫不犹豫的飞上天。

师:有“献身为国”的精神。

生4:我觉得是“嫦娥一号”登月卫星的工作者,因为他把我们华夏几千年的登月梦想终于实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月球,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实现了华夏几千年的登月梦想。

师: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

生1:我觉得是我们,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生2:我觉得我们将来会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的成绩,我们班的同学都会是风流人物。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学习伟人的胸襟,伟人的抱负,伟人的气魄,我们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再一次带着这种豪迈的情感把诗词背诵一遍。

(投影配乐,生充满激情背诵)

师: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我们大家立下鸿鹄大志,并为这个目标,这个理想,这个志向,为之拼搏着,奋斗着,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

注:此课获2007年湖北省中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沁园春 雪》教后的几点思考

湖北十堰外国语学校 唐荷平

《沁园春 雪》是我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参赛课,这节课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同行的好评。课后静心回想,收获较大,也引发了我的诸多思考。

一、在课堂上,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教书10多年来,和身边的同行们对语文课堂也在进行有益的探索,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也迫于开学压力,不敢放手,很大程度上还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总怕遗漏了一点知识,强化了语文的工具性,而淡化了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苦口婆心”的爱。

这节课上,我力求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只是把握住课堂教学环节,预设几个问题,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尽可能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能表达这种情感体验。在课前,自己心里也没底,担心要是学生理解不到位,认知水平未跟上,课堂上岂不冷场了。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没必要的,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学生已把文本理解的非常到位,老师认为要讲授的知识,学生自己完全能领悟。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落实了,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语文课堂才会有“语文味”。由此悟到,一个老师对学生爱体现在课堂上就该叫作“放手”。

二、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酣畅淋漓”的读中感其情悟其境。 在这节课上,我先后引导学生读了六遍课文,通过背景介绍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用画面、文字、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愿望。把学生自由朗读、分组研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深情诵读结合,教师从节奏、韵律、语调、情感上加以引导,从熟读—研读—品读—美读出发,力求让学生感受—入境—品味—再现,达到对诗歌由浅入深赏鉴的目的。这节课,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读的“酣畅淋漓”。我想,也正是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心灵对话,才能感受到诗词的意象,领悟到作品的内涵。

进而,我想到我们现行教材里选的都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经典的诗文,读来都是朗朗上口,一唱三叹的精品。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充分用好“读”字,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去朗读,去吟唱,去感悟。教师只要有的放矢的引领、点拨,让学生直接、迅速的体会体验,效果会更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篇2:第一课《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目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三、素质教育目标: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 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

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 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六、教后反思:

一、复习上内容

第二课时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理解《沁园春 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
飘、舞、驰——动词生动;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五、拓展延伸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沁园春?长沙》。多媒 体展示,放录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规迹。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毛泽东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七、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绘北国风光——赞祖国壮丽山河

评历代帝王——抒凌云壮志 豪迈情怀

八、教后反思:篇3:沁园春雪_打印版

沁园春 雪 (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 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 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篇4:沁园春雪教案 完稿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后附相关材料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篇5:《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领袖毛泽东的一篇诗词《从沁园春 雪》,下面我就教材、教法、

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沁园春 雪》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诗歌,居单元之首。本单元的主题 是“诗歌拔萃”,这个单元还有贺敬之、徐志摩、白居易、辛弃疾等诗人的诗词。将本课放

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

而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可以倾听领袖毛泽东对祖国壮丽山河、古今英雄人物的纵

情吟唱,二是能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所以,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

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说学情: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

形象思维活跃,对于直观事物接受较快,但对诗歌的理解体悟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对一些复

杂的诗歌无法欣赏。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 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

目标定为:

1、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品味词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

3、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祖国壮丽山河,引导学生领会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

情。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及品味鉴赏诗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的胸怀和豪情理解。

本课是本单元第一篇诗词,因此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不够强,无法有感情的朗读品

读诗歌,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朗读及品味鉴赏诗歌能力视为教学重点。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

因,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豪情壮志,所以难点在于学生对作者的胸怀和豪

情理解。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再结合本篇课

文的实际特点,我准备运用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1、朗读法:贯彻课堂教学始终。

初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思想内容。再读:加深理解词的思想内容。片段朗读:突出

重点。个别朗读:便于朗读指导或起示范作用。最后齐读:形成一种气势,营造一种浓浓的

感情气氛,引导学生领会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另外,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停顿、

重音、语调、节奏等,体会词的意境。

2、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受阻或产生偏差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时教师充

满了暗示性或点拨意味的一个动作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破解重难点的契机。

3、比较法:化解难点用比较法。

这种方法用在学生自己学习下片,比较上下片的结构,达到理解全词的目的。

三、说学法

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学生在课堂中诵读全词,升华感情,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

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快地融入课文中,我设计了如下导入:

我们的祖国——中国幅员辽阔,美丽富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同时 也有着勃勃生机的生命力。可是,你们知道吗?中国也有过一段屈辱的历史,大

批如狼似虎的帝国主义列强们曾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夺。那么,又是谁给了这片

土地新的希望?带领中国人民开创新的时代?(学生回答)没错,那就是伟大的

领袖毛泽东。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伟大军事家政治家作为诗人创作的伟大

篇章《沁园春雪》,来看一看他的雄心壮志。(板书课题、作者)

老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著名诗人,书

法家。

本文写于1936年2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

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毛

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奔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里白雪覆盖的土原上,当“千里冰封”

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的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

一首豪放之词。此词于1940年发表后,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沁园春雪》这首词中,毛泽东以文人的气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与气魄

征服了大后方的民众,甚至是他的敌人。

(二)、走进文本,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指出易错字、生字词。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 想~想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三)、研读文本,指导朗读

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1)、虽然历史风云已经散去,但我们仍可以用“第三只眼睛”在想像的世界里

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诵读上片,为大家描述一下你最喜欢

的画面。(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①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这几个句子

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

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2)、诗人的词写得好,同学们理解的也很到位。诗言志,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

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是人呢?(学生交流)

例如:

生一: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毛泽东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

大气魄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生二: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生三:从“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

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

(3)、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感受诗人形象,谈得都很好,但是

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下面请同学

们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上片。(配上幻灯片)

注意:朗读要收到成效,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
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
望领起七句写景;
山舞的“舞”、

原驰的“驰”;
竞折腰的“竞”;
“惜”等) 师生一起朗诵上片。

2、俯仰古今,探询诗人心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面对北国雪后美景,毛泽东又该如何?请同

学们听读下片,探寻诗人心路。

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借助刚才的听读,体味作者情感,做一次“朗读指导老师”,范读并讲

解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互听互评互指点)

例:

生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应重读“如此”、“无数”和“竞”

字,“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这样可以突出江山之美,突出英雄为江

山之美折服人数之多。(示范)

生二:“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可轻读,但要延长,表现诗人对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缺少文治的惋惜之情。(示范)

这几位老师指导的多好啊!朗读就要这样,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朗诵一下下片。师生一起朗诵下片。

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

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

点词语要作品析,只有如此,才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感受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读懂了诗人那傲视群雄的天骄情怀,下面

我们把目光收回来,关注文章的语言之美。(投影: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诗词的语言凝练而形象,特别有表现力。如“舞”字,既让人感到舞蹈的轻盈灵

动,又展示了群山绵延的秀丽之美、生机之美。你还对那些词感受较深,用一句

话说一说。

生一:“千里冰封”的“封”字写出了万里河山被冰雪覆盖的景象,“飘”写出了 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的样子。动静结合,表现力强。

生二:我喜欢这个“望” 字,一下子将长江黄河等祖国江山尽收眼底,这诗人

真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在这个环节又加入词语品析,通过词语品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四)、诵读全词,升华感情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

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

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设计意图】诵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诵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

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诵读时的文本成了读者

心灵间的一个载体,交流与沟通汇集于文本一身。

(五)、徜徉诗路,吮吸营养

一首《沁园春雪》只不过是毛泽东播撒在民族精神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小花,在毛

泽东的诗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

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课下请同学们徜徉诗路,搜集毛泽东诗词,

吮吸香甜的文化之蜜,让自己的人生摇曳多姿。请让我们一起上路吧!

教材只是个例子,为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特设计此环节。

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设计为:
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下片:点评历史英雄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建立新中国,他是谁?

生:毛泽东(生齐答)。

-《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湖北十堰外国语学校 唐荷平 读到深处情正浓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我们中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

师:对,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 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请大家看课下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

生:1936年2月。(生纷纷答)。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放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以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下面请大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生以自己的方式读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师:读完了我们一起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投影展示字词,生齐读,声音不够响亮。)

我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点。

(生再读,声音响亮)

师:接下来,我们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生举手,读)

师:好,这位女同学不但读的正确流利,而且注意了诗词的情感,确实这样,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读出?? 生:感情。(生纷纷说)

师:感情是发自肺腑的。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同学们知道朗读有哪些技巧呢? 生1:要注意停顿、重音。

生2:还要注意语速语调。

生3:抑扬顿挫。

师:那我们试着注意这首诗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语调,把词的情感读出来。首先,我们提示一下,看屏幕,把这词的重音和停顿读出来。

(投影展示重音和停顿,生读)

师:好,老师试着读几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读的节奏和重音来读一遍课文,注意突出节奏和重音。

(生看屏幕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只是有两句需要注意,节奏要更加明显点。

“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来再把这两句读一遍。

(生齐读)

师:节奏和重音读出来了,但是情感还差点,其实真正的读出情感,还要结合诗词的内容来理解。我想请同学说说,你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词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

生1:豪迈,慷慨激昂。

生2: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生3:淋漓酣畅。

师:“淋漓酣畅”这个词用得好。

生4:我认为,还要读出“气吞山河”的气势。

师:不错,“气吞山河”的气势。

生5:我感觉还要读出自信,通过后面的这一段读出来的。

师:好,总结一下,就是读出一种赞美,读出一种歌颂,读出一种豪迈,读出一种自信。下面我们分成两大组,这一组同学讨论一下,在这种总体感情基调下,上阕每一句话,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的语气语调来读,才能有这种情感。另一组同学讨论下阕该怎么读。才能有这种情感。一、三、五、七排同学向后转,小组讨论一下。边读边议,边议边读。

(生分组讨论读法,师随机指导)

师:首先请这一组同学说说上阕该怎么读。

生1:就是开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雪景,“千里”“万里”要表现它的长,语音要拉长一点,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这个长,我们用另一个词来换一下,就是非常“开阔”。

生2:第四句的“望”要读出由近及远的眺望的感觉。要拖一点。“莽莽”“滔滔”展现了那种几千里地都被大雪覆盖的场景,所以要有激昂的感情。“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试比高”一字一顿,就表现了能与天公比个高低的气势。最后“分外妖娆”要读出一种委婉的感情。

师:“委婉”“多姿多彩”是不是?很美的,那请你把上阕读一遍。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美。

(生读,全场掌声)

师:我听清了,我看见了。我听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我看到一幅北国壮美的雪景展现在老师的眼前。对于上阕的语气语调的把握,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3:我是从整体分析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语调不要那么高,因为这是非常漂亮的景色,如果语调很高的话,感觉没那么优美。“唯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应该稍低沉一些,反衬诗人内心的情怀,他敢与天公试比高,体现了他的自信。到“须晴日”要读的舒缓一些,可以把“妖娆”读的很委婉。

师:不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人理解这首词,在总体情感的把握的基础上,都有自己不同的体味,但是总体情感是不变的。好,我们一起根据这两个同学的分析 ,把上阕读一遍。

(生齐读上阕)

师:有一个地方,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特别到位,“欲与天公试比高”,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下。

(师示范读,生跟读)

师:还有一句“妖娆”要美美的读,可不可以这样读呢?“分外妖娆”。(师示范读,生跟读)读的婉转一点,读出那种艳丽多姿。

师:好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歌颂,带着自己的体味,走进北国的飘雪世界,美美的读上阙。

(生投入的自读) 师:我们再请同学说说下阕怎么读?

生1:我认为下阕主要是作者对一些古代骄子的惋惜,因为作者说到的的帝王虽然都是一代骄子,但他们不都是文武双全的。所以要读出惋惜和对现代风流人物的赞赏和让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

生1:我认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都要读的惋惜的感觉。后面几句要读出自信豪迈。

师:是从总体把握的,情感把握比较准确,理解比较透彻。那么还有谁想从具体的地方说说呢? 生2:我觉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还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都要读出惋惜,因为他们都有一点点缺憾。“只识弯弓射大雕”要读出瞧不起古人的意思,因为他们只建立自己的王朝,而没有想到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是那样的美丽,不应该忽略这么美的景色不顾人民的感受,而一味的发生战争。

生3:我觉得前面要读的惋惜,后面要读的越来越高昂。古人的不足今人可以弥补。

师:很有思想,今人胜过古人。

生4:我觉得要把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吞山河的气势读出来,作者非常自信。

师:好,我们总结一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要读出惋惜;
“只识弯弓射大雕” 要读出轻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读出气吞山河的气势。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读下阕,读出这种情感,看看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慨?

(生举手,师随机请一位同学读)

师:很好,注意到了气势和语态,最后几句应该要高亢一点,我们一起把下阕读一遍。

(生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对诗词的理解,老师也心潮澎湃,也想把全词读一遍。请大家看看画面,边听边领略这壮美的风光。

(课件展示,教师配乐诵读,全声掌声)

师: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演读这首词,要带着情感读出情感展现作者的情怀。

(投影展示课文,分老师、男生、女生、全体分部演读)

师:整体上很流畅,注重了情感,只是有一点瑕疵。我们女同学稍有点儿羞涩。不过,我们接下来,可更深入的体会。通过朗读,大家对诗词的内容都非常熟悉了,请同学们快速思考,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情感,用什么表达方式?看谁最先体会出来。

生1:上阕写祖国大好河山,对河山的感慨和赞美,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师:准确,那么下阕呢?

生2:觉得下阕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评论古代人物,对今代英雄人物的佩服。

师:老师也作一个小结,请同学们读出来。

(投影展示,生读)

师:这首词,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那么在上阕的描写中,你最喜欢的那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1:我最喜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宏大的气势,让我们想象出祖国最美丽的风光。

生2:我最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气势磅礴,令人感到振奋。

生3:我也喜欢这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群山比作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比作蜡象在奔跑,展现了一种豪迈的情感。

师:这句除了比喻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4: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的很有生机,所以大家喜欢。

生5:我喜欢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形象的写出了雪后的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表现了那种美妙多姿的景象。

师:雪后天晴,美妙多姿。

生6:上阕我都喜欢,我喜欢那种无与伦比的豪迈的情感。

(全场笑声)

师:行,老师体会到了你说的无与伦比的情感,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写景都是为抒情所服务的,那么在下阕当中提到了哪些英雄人物?从“惜”字上你能看出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快速思考。

生1:提到的古代英雄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我觉得表达了他对古人很惋惜的态度,因为古人都是一些只会武功,略输文采的人,都没有文武双全的,在后面,他感觉自己就比这些人好多了。

生2:除了惋惜之情,也有批判,我是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知道的。“只识”语气较重,说明成吉思汗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没有政治思想,有批判的意思。

师:体会很深入,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情感有惋惜轻蔑那么在作者眼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你认为我们今天的风流人物有哪些?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呢? 生1:我觉得在作者的眼中,在抗日战争年代的人们是真正的英雄。文采,谋略方面完美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生2:我觉得作者眼中的英雄人物应该是为了国家勇于献身的人们,无论是老百姓、学生、军人都是。

生3:我觉得我们的“神六”的英雄聂海胜是今天的风流人物。因为上天是有危险的,但他为了国家毫不犹豫的飞上天。

师:有“献身为国”的精神。

生4:我觉得是“嫦娥一号”登月卫星的工作者,因为他把我们华夏几千年的登月梦想终于实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月球,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实现了华夏几千年的登月梦想。

师: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

生1:我觉得是我们,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生2:我觉得我们将来会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的成绩,我们班的同学都会是风流人物。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学习伟人的胸襟,伟人的抱负,伟人的气魄,我们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再一次带着这种豪迈的情感把诗词背诵一遍。

(投影配乐,生充满激情背诵)

师: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我们大家立下鸿鹄大志,并为这个目标,这个理想,这个志向,为之拼搏着,奋斗着,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

注:此课获2007年湖北省中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沁园春 雪》教后的几点思考

湖北十堰外国语学校 唐荷平

《沁园春 雪》是我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参赛课,这节课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同行的好评。课后静心回想,收获较大,也引发了我的诸多思考。

一、在课堂上,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教书10多年来,和身边的同行们对语文课堂也在进行有益的探索,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也迫于开学压力,不敢放手,很大程度上还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总怕遗漏了一点知识,强化了语文的工具性,而淡化了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苦口婆心”的爱。

这节课上,我力求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只是把握住课堂教学环节,预设几个问题,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尽可能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能表达这种情感体验。在课前,自己心里也没底,担心要是学生理解不到位,认知水平未跟上,课堂上岂不冷场了。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没必要的,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学生已把文本理解的非常到位,老师认为要讲授的知识,学生自己完全能领悟。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落实了,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语文课堂才会有“语文味”。由此悟到,一个老师对学生爱体现在课堂上就该叫作“放手”。

二、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酣畅淋漓”的读中感其情悟其境。 在这节课上,我先后引导学生读了六遍课文,通过背景介绍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用画面、文字、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愿望。把学生自由朗读、分组研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深情诵读结合,教师从节奏、韵律、语调、情感上加以引导,从熟读—研读—品读—美读出发,力求让学生感受—入境—品味—再现,达到对诗歌由浅入深赏鉴的目的。这节课,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读的“酣畅淋漓”。我想,也正是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心灵对话,才能感受到诗词的意象,领悟到作品的内涵。

进而,我想到我们现行教材里选的都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经典的诗文,读来都是朗朗上口,一唱三叹的精品。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充分用好“读”字,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去朗读,去吟唱,去感悟。教师只要有的放矢的引领、点拨,让学生直接、迅速的体会体验,效果会更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篇2:第一课《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目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三、素质教育目标: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 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

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 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六、教后反思:

一、复习上内容

第二课时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理解《沁园春 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
飘、舞、驰——动词生动;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五、拓展延伸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沁园春?长沙》。多媒 体展示,放录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规迹。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毛泽东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七、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绘北国风光——赞祖国壮丽山河

评历代帝王——抒凌云壮志 豪迈情怀

八、教后反思:篇3:沁园春雪_打印版

沁园春 雪 (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 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 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篇4:沁园春雪教案 完稿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后附相关材料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篇5:《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领袖毛泽东的一篇诗词《从沁园春 雪》,下面我就教材、教法、

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沁园春 雪》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诗歌,居单元之首。本单元的主题 是“诗歌拔萃”,这个单元还有贺敬之、徐志摩、白居易、辛弃疾等诗人的诗词。将本课放

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

而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可以倾听领袖毛泽东对祖国壮丽山河、古今英雄人物的纵

情吟唱,二是能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所以,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

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说学情: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

形象思维活跃,对于直观事物接受较快,但对诗歌的理解体悟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对一些复

杂的诗歌无法欣赏。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 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

目标定为:

1、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品味词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

3、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祖国壮丽山河,引导学生领会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

情。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及品味鉴赏诗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的胸怀和豪情理解。

本课是本单元第一篇诗词,因此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不够强,无法有感情的朗读品

读诗歌,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朗读及品味鉴赏诗歌能力视为教学重点。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

因,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豪情壮志,所以难点在于学生对作者的胸怀和豪

情理解。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再结合本篇课

文的实际特点,我准备运用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1、朗读法:贯彻课堂教学始终。

初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思想内容。再读:加深理解词的思想内容。片段朗读:突出

重点。个别朗读:便于朗读指导或起示范作用。最后齐读:形成一种气势,营造一种浓浓的

感情气氛,引导学生领会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另外,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停顿、

重音、语调、节奏等,体会词的意境。

2、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受阻或产生偏差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时教师充

满了暗示性或点拨意味的一个动作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破解重难点的契机。

3、比较法:化解难点用比较法。

这种方法用在学生自己学习下片,比较上下片的结构,达到理解全词的目的。

三、说学法

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学生在课堂中诵读全词,升华感情,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

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快地融入课文中,我设计了如下导入:

我们的祖国——中国幅员辽阔,美丽富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同时 也有着勃勃生机的生命力。可是,你们知道吗?中国也有过一段屈辱的历史,大

批如狼似虎的帝国主义列强们曾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夺。那么,又是谁给了这片

土地新的希望?带领中国人民开创新的时代?(学生回答)没错,那就是伟大的

领袖毛泽东。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伟大军事家政治家作为诗人创作的伟大

篇章《沁园春雪》,来看一看他的雄心壮志。(板书课题、作者)

老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著名诗人,书

法家。

本文写于1936年2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

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毛

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奔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里白雪覆盖的土原上,当“千里冰封”

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的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

一首豪放之词。此词于1940年发表后,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沁园春雪》这首词中,毛泽东以文人的气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与气魄

征服了大后方的民众,甚至是他的敌人。

(二)、走进文本,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指出易错字、生字词。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 想~想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三)、研读文本,指导朗读 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1)、虽然历史风云已经散去,但我们仍可以用“第三只眼睛”在想像的世界里

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诵读上片,为大家描述一下你最喜欢

的画面。(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①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这几个句子

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

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2)、诗人的词写得好,同学们理解的也很到位。诗言志,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

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是人呢?(学生交流)

例如:

生一: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毛泽东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

大气魄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生二: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生三:从“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

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

(3)、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感受诗人形象,谈得都很好,但是

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下面请同学

们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上片。(配上幻灯片)

注意:朗读要收到成效,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
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
望领起七句写景;
山舞的“舞”、

原驰的“驰”;
竞折腰的“竞”;
“惜”等) 师生一起朗诵上片。

2、俯仰古今,探询诗人心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面对北国雪后美景,毛泽东又该如何?请同

学们听读下片,探寻诗人心路。

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借助刚才的听读,体味作者情感,做一次“朗读指导老师”,范读并讲

解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互听互评互指点)

例:

生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应重读“如此”、“无数”和“竞”

字,“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这样可以突出江山之美,突出英雄为江

山之美折服人数之多。(示范)

生二:“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可轻读,但要延长,表现诗人对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缺少文治的惋惜之情。(示范)

这几位老师指导的多好啊!朗读就要这样,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朗诵一下下片。师生一起朗诵下片。

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

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

点词语要作品析,只有如此,才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感受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读懂了诗人那傲视群雄的天骄情怀,下面

我们把目光收回来,关注文章的语言之美。(投影: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诗词的语言凝练而形象,特别有表现力。如“舞”字,既让人感到舞蹈的轻盈灵

动,又展示了群山绵延的秀丽之美、生机之美。你还对那些词感受较深,用一句

话说一说。

生一:“千里冰封”的“封”字写出了万里河山被冰雪覆盖的景象,“飘”写出了 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的样子。动静结合,表现力强。

生二:我喜欢这个“望” 字,一下子将长江黄河等祖国江山尽收眼底,这诗人

真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在这个环节又加入词语品析,通过词语品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四)、诵读全词,升华感情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

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

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设计意图】诵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诵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

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诵读时的文本成了读者

心灵间的一个载体,交流与沟通汇集于文本一身。

(五)、徜徉诗路,吮吸营养

一首《沁园春雪》只不过是毛泽东播撒在民族精神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小花,在毛

泽东的诗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

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课下请同学们徜徉诗路,搜集毛泽东诗词,

吮吸香甜的文化之蜜,让自己的人生摇曳多姿。请让我们一起上路吧!

教材只是个例子,为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特设计此环节。

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设计为:
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下片:点评历史英雄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再读《沁园春 雪》心得体会

*月**日中午,我公司党支部联合**物流支部举办《解析沁园春 雪,深化两学一做》的专题党课,《沁园春雪》是毛泽东1936年2月7日在陕北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著名诗篇,我们每个人都学过这首词,但我们知道含义可以说是皮毛,为我们上党课的是大窑湾海事处副处长*洪辉,通过*处长的分析和讲解,才知道这首词充分写出了*****的伟大之处,他首先对毛泽东和*****的态度进行了讲解,我们有智慧,有能力放下毛泽东;举起*****,他还把思想这个名词分解成思和想两个动词,让我们得知做任何事物都要进行深入的思和想,*****也不例外。

从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思想根基是人民,他的民本情怀在这首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因为如此,他把人民率为今朝英雄,为人民服务一生矢志不渝,这所以有《沁园春雪》的问世,源于他对中国革命和长征胜利的所思,源于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所想,如果我们能够象毛泽东一样,对当下中国现实的有所思;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有所想,也一定会创立新的伟大理论,对实现中国梦会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处长对这首词的分析讲解,真像他说的那样,使我们在座的党员脑洞大开,也说明他对这首词研究的有多深,有多细,真正的做到了思与想;为我们立了一个很好标杆,所以我们要向*处长钻研的这种精神学习,更要向毛泽东、习近平同志学习,向所有的有思和想的党员学习,做好我们现实的工作,自己能够真正的做到思与想,为了我们的中国梦,希望我们每一个党员都有我将无我的这种精神,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 思想根基是人民,他的民本情怀在这首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因为如此,他把人民率为今朝英雄,为人民服务一生矢志不渝,这所以有《沁园春雪》的问世,源于他对中国革命和长征胜利的所“思”,源于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所“想”,如果我们能够象毛泽东一样,对当下中国现实的有所“思”;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毛泽东思想”有所“想”,也一定会创立新的伟大理论,对实现中国梦会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处长对这首词的分析讲解,真像他说的那样,使我们在座的党员脑洞大开,也说明他对这首词研究的有多深,有多细,真正的做到了“思”与“想”;为我们立了一个很好标杆,所以我们要向*处长钻研的这种精神学习,更要向毛泽东、习近平同志学习,向所有的有“思”和“想”的党员学习,做好我们现实的工作,自己能够真正的做到“思”与“想”,为了我们的中国梦,希望我们每一个党员都有“我将无我”的这种精神,全心全意的为人民

2 ----

3

沁园春 长沙教学心得体会

沁园春雪教案教学模板

沁园春 雪 教学课件(共3篇)

四年级朗读教学心得体会

朗朗教学一体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朗读 心得体会 沁园春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