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重要理念指导我们地理组积极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和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全契合。

在地理教学理论中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地理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以往人们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地理活动。

教师是如何成为教学过程的推动着呢,从而实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呢?通过对《新基础教育》的学习,我从“新基础教育”实验教师身上看到很多可喜的变化,给我们今后的教师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教师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叶澜先生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一教育行为产生的观念性前提。在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在探究中学习,其个性特点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变得更为复杂和细微了。

3、关注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和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一般来说是用学业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和评价学生;
“新基础教育”则更多的是使用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状态的变化。它吸收了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多元的课程智力结构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多元智能开发给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各个实验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现象,多元评价的推行,改变了那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学生脱颖而出,从七宝明强小学就可见一斑。

4、关注学生所在班级的状态。“新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质量。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学习心境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努力搞好班级的建设。在班级建设中,学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正如叶澜先生所说:“群体的个性不是靠教师塑造,而是由他们自己用心和行动创造形成的。” 通过对《新基础教育》的学习,也许我仅仅了解到“新基础教育”的一些皮毛,它的内涵与实质性的东西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然而我还是认为收获很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尤其是“新基础教育”的一些颠覆性的理念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无论是叶澜先生本人,还是他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团队和教育理论都足以让我面对教育、面对学生、面对现实的心情变得格外美好,因为我看到了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的美好前景和无限希望。

学习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

樊奕玎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音乐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以往人们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每个单元课题中都体现了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提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歌唱作品等对话的互动与共同研究过程,既注重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有自己专长的发展和爱好,又特别强调大家共同学习,相互合作的研究性方式,使所有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其三个特征为“主动、探究、合作”。其中合作学习虽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在我们90年代初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仍属新生事物,或在教堂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没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扶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效能力等。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比较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无论歌唱·评述、联想·表现,还是设计·表演、综合·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都能使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在一种多样的师生交融、合作、沟通中实现。那么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呢?

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建形式,确保组际之间的合理性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组建合理的音乐合作学习小组很重要。在组建小组时,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建形式,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小组,以3~5人为一组,由一位学习基础较好的、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或是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爱好、有一定乐理基础知识技能的担任小组长,各组间无明显的差异,力求均衡,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学生在学习中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确保了组组之间的合理性。

二、“生生互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所谓互动,不再局限于以往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互动已经引起了很大的重视,但生生互动,却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以往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而实际上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通过组内合作和帮助,提高学习的效率。此时的合作学习是以独立为基础的,又是相互依赖的,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分工、交流、生生互动,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

在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现代美术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之中,这对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合作精神,增进教学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指导—参与”,教师以合作者的角色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不是以往的教学那样,教师既“导”又“演”,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学生在其中只是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在合作学习过中,教师以多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管理者”、“指导者”、“咨询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原先由教师完成的教学现在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学生在学习中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以合作者的角色参与教学。

四、“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评价,增强学习动力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或等级排队,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常模参照评价。“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评价,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变为小组计分,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的评价,使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的结果属于集体的成果,每个学生拥有分享权,这样的评价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中不但自己努力学习并能帮助他人学习。在音乐教学评价过程中,合作小组每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小组自评,为以后的小组合作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并制定出今后的活动方案。教学结束后,各

小组进行小组自评,并以书面的形式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评价,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决定奖励与认可,实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说明了学生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需求或兴趣,所依靠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育模式。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的学科性音乐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学生所需要的是与他人合作探索艺术世界,与教师共同创造文化的氛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体验了音乐活动的乐趣,获得了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合作交往能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探究学习、发掘潜力,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020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

鉴于我们并不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实验学校,在去常州学习之前,“学生工作”这个词对我而言都是第一次听说。当然,看字面意思也能马上反应过来是我们德育相关的工作。从期待到一天天的深入学习,四天的学习收获满满。

四天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有专家教授的理论指导、有一线优秀班主任的精彩班队课、也有市级骨干班主任的成长经历、成功经验分享。

第二天上午是两节班队课,这对从中学过来的我而言简直就是及时雨,一直对小学里的班队课如何开展没有头绪。今天的两节班队课令我眼界大开、同时也打开了学生工作的思路,颇有“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之感。特别是王老师的第一节课 “顶呱呱”。接下来重点谈一下对这节课的感受。

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班的孩子真的很幸福,拥有一位像妈妈一样的王老师。因为之前一直在中学工作,虽然有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但是从未接触过一年级的小娃娃们,深深地被王老师的温柔和耐心打动了,很喜欢王老师,喜欢王老师的课。

王老师的这节课完全是建立在学生的立场上的,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与人沟通交流。正如王老师所说:现在的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的居多,欣赏悦纳他人的并不多见。而生活在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实际上,每个人的性格、能力、态度、综合素养肯定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表现出色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当然也有一些一直默默无闻不被关注和认可。正是基于此王老师才精心设计的这一节活动课。

整个活动过程做到了全员参与。从热身活动开始到最后的“小跳蛙”游戏结束,班内的每个同学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或上台展示,或积极发言,或认真思考寻找同学的优点;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开始是小组的集体亮相,展现小组特色,接下全班同学集体送赞,还有个别同学发言介绍同学的优点,击鼓传花赞自己等;
过程评价也及时有效,有点对点的评价,也有全班的互动交流,内容丰富又有层次感。

王老师非常的耐心细致,整节课都面带微笑,随时关注班内每个同学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富有教育机智。说话声音不大又能让每一个同学听到,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贴心,做王老师的学生一定很幸福。

最值得学习的一点是:王老师非常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觉得这节课已经很好了,王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却一直在谈这节课的不足和失当之处。比如:送赞过程中没有收到点赞圈的孩子哭了,王老师已经及时注意到并适当安慰处理了,事后仍觉得处理不到位;
另一个不想送出点赞圈的孩子,王老师没有及时处理这个问题是因为没想到更好的处理方式而忽略过去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处理方式,如果没有更好的方式,冷处理才是最好的方式。

总之,作为一名新手,在小学德育教育方面我还欠缺很多很多,要走的路很长,我会坚持学习,努力成长进步。

《新基础教育》学习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给我带来了积极向上,走教育改革之路的良方,让我经历了迷茫摸索、反思、鼓舞、喜悦,真正感受到“新基础教育”的魅力。

通过学习,我从叶教授的四个“还给”,其中一个还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要主动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成新的角色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更新。我认为,传统的教师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自古就有的真理,然而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创新性,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体育课中,我要学会放手。在体育课上,总是怕学生做不好,怕学生因为组织的原因造成危险事故,怕学生管不好纪律。通过学习叶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我明白了,学生也可以做的很好。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指定好课堂规则,完全放手让学生来组织。从刚开始的站队、课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的练习部分和结束部分。安排值日小组,值日小组组长安排各组员任务。在练习的时候,把任务安排给各组长,由各组长带领组员去练习。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们自己来点评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在这节课上有什么事情是需要下节课注意的,需要改正的。这样的课,老师上起来会非常的轻松,而且还会给老师一个不一样的惊喜。

在新教育基础中,学到了许多关于小组合作的方法。如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在体育课中,有许多方面需要小组合作,有的需要大的组合作,有的需要小组合作。比如:在一项接力比赛中,就需要一个大组,八九个学生合作,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就需要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创新。

我参加工作已经五年了,学习了新基础教育之后,发现自己的东西还是太少,叶教授在文中提到一个“长”字,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理论学习、现场学习、自我反思与重构学习。以后要多学习,上完一节课要多反思,多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里学习经验。不断的成长,勇于创新。最后用新基础教育里面的一句话:“我们要走上新的天地,创造新的自我!”

基础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长堡中心完小:张华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义务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更新。通过对这次基础教育大讨论,我深深地体会到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人在语文基础教育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想法。

一、语文教学要贴进学生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很多语文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有些虽然不切合各个地方的实际,但我们可以将它转化为本地方的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易学易懂,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把知识回归生活。如果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死的,他们就不会用在生活实际中去,比如:在教学《窃读记》这篇课文时,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就不能体会到窃读的感受,品尝不到窃读的滋味。这样就会对教学效果带来阻碍,学生也不会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和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把知识学活。

二、语文教学要形象生动。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既能让学生永远难忘,又能使教师回味无穷,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生动形象呢?这当然要根据课文内容来决定,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设计方法,比如在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了一遍,第一次表演的不算好,我又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再演一遍,然后才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结合同学的表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学生就迎刃而解了。课文理解完后,我让学生改成剧本举行了了一次表演比赛 ,这次表演比开始好得多,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对课文的情景和人物了解得特别深刻。因此,语文教学要形象生动,才会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学到知识。

三、语文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里。

在教学语文课时,要根据学生特点设想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展开讨论和活动,在讨论和活动中掌握知识,必要时进行拓展学习课文中涉及到的其他知识,这样既学到了学生关注的知识,又学到了其他方面的知识,达到两全其美和快乐学习的效果。

四、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要求,因为每个学生在智力、品德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尽量能通过引导回答上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课堂次序有效进行,不至于死板。

五、关注和关爱每个学生。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通过师生的对话来完成整个课堂,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即使能学到知识,也是死的,不能用于实际,现代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通过师生的交流、合作来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每个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他们对课文中的每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不懂的地方还应耐心的引导和提醒,多激励学生思考,不能泼冷水,对学生回答不对的地方要耐心帮助,肯定其闪光点,当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时,要向他们投去鼓励和关爱的目光,让他们有信心回答,从而提高其积极性。

六、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当今时代,是知识和技术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确立“边学边教、边教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论是在语文还是在品德、体育、心里学、教育学等方面都要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净化自己的心灵,团结每一位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七、把爱心献给每位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和家庭创造良好的条件,带来幸福,纷纷外出打工,许多孩子从小就成了留守儿童,很少得到家长的关爱,作为教师,除了要教会孩子知识外,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更重要的是要像慈母一样关爱他们,让他们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当学生有思想阻碍时应及时进行谈心和教育,让他们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教育目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教好书育好人,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位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做一个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好教师。

2014年5月20日

语文教学新基础心得体会(共4篇)

学习 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规程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英语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

基础会计心得体会(共3篇)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