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考试资料

学生错误观念性质: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 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 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 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1、诊断错误观念 2、引发认识冲突 3、理解新观念 4、应用新观念 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知识保持的方法: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 2、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第七章学习技能 1、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和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技能种类:1、动作技能,特点:第一 动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机构,具有客观性,第二 动作技能的执行是通过肌体的运动而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 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心智技能,特点: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

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动作技能的培训: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方式、练习的量、练习曲线、高原现象)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形成(一)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 1、认识阶段 2、联结阶段 3、自动化阶段 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1、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2、进程压缩 3、应用的高效率 心智技能的培养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第八章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特征:主动性、有效、过程、程序性。

重视学习策略解决问题意义: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因为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学习策略的构成: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识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他人支持 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6、注意复习时间和合理安排 7、试图回忆 8、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1、聚类组织策略 2、概括法 3、比较法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性原则 6、个人自我效能感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的成分: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问题的种类:1、结构良好的问题 2、结构不良的问题 问题解决: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序列性。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1、算法式 2、启发式(手段目的的分析法,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

问题解决因素:1、问题特征 2、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自我评价与反思) 创造性的主要成分:1、创造性想象 2、创造性思维(发散、聚合、直觉、逻辑) 发散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用词、联想、表达、观念) 2、变通性 3、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2、智力 3 个体 创造性的培养:1、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提供榜样) 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发散思维训练 3、学会容忍模糊性 4、推测与假设训练 5、自我设计训练 6、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行为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实质:1、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2、品德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由不能称之为品德。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情感、行为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 1、亲历学习 2、观察学习 态度与品德一般过程 1、依从(从众和服从)2、认同 3、内化 影响态与品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良好态度与品德培养:1 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 2、榜样示范 3、价值澄清(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4、群体约定 5、赏罚控制 第 11 章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的标准 1、情绪稳定、乐观 2、人际关系和谐 3、人格完整 4、正确的自我观 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特征(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学生常见的是考试焦虑)2、抑郁症(以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感)3、强迫症(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4、恐怖症(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评估性会谈(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 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遵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 6、自我控制法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 2、系统脱敏法 3、肯定性训练(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已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表现:请求、拒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合理需要)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主要意义: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3、指引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的分类 1、认识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准确、习惯化) 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发现学习 2、情境学习 3、合作学习 个别化教学 1、程序教学 2、计算机辅助学习 3、掌握学习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 2、班集体的特点 3、学生的责任感 4、对老师的定型期望 群体动力的表现:1、群体凝聚力 2、群体规范 3、课堂气氛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课堂纪律的类型(老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课堂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2、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科学编制课程表、教学过程的规划) 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 1、预防 2、非言语暗示 3、表扬 4、言语提醒 5、有意忽视 6、转移注意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生物考试备考资料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论考试题及答案资料

电大工程数学复习资料(本)期末复习考试试题资料小抄

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面试教案模板

推荐访问:教学 考试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