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秀才【在清代考个秀才多不容易?十几场考试考不糊个你】

-

当我们今天很轻易的说出秀才,甚至酸秀才及腐儒之类的俏皮话儿的时候,如果真给当年的秀才们听到,估计都得捧一把清泪——无知小儿!你以为当年取个秀才那么容易吗?七八十岁的童生都多的是!一般人都知道的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不就是苦学吗?老秀才会说,呵呵!“一举”那都是后来的事,想当秀才先得经过十几道考试,你以为!要是肚皮里没有点真学问,不考你个皮焦里嫩,你怎么知道那叫苛(科)举!

在清代考个秀才多不容易?十几场考试考不糊个你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想去参加科举至少需要背诵下列书籍:《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反正这些合计下来共计有个47万多字。要是已经被这个数字吓住了,就还是趁春暖花开去放马砍柴吧。

那这些书是怎么学来的?咱就以清代为例,先说说私塾蒙馆的事。你家爹老子如果有钱,可以请个一对一的老师来专门收拾你,大概先从《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些学起,不好好学,就用戒尺打手心,打得你像杀猪宰羊翻白眼,你爹疼得往心里掉泪还得给先生点赞!

在清代考个秀才多不容易?十几场考试考不糊个你

普通家庭,孩子不用放牛的,可以去上“朋馆”,就是大家凑份子办的村塾或者义塾之类,交点学费就能去摇头晃脑地“天地玄黄叫一年”了。

这里所学的知识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唐诗三百首》,古文则修习《古文观止》旁及《纲鉴易知录》等等。然后重点学习八股文法,次及诗,先习一韵,加至六韵,即为合格。如果你头脑还算聪明伶俐,能学到这个份上,就算完篇。完篇是一个很正式的词,平时别乱用,因为这时候你爹娘还得摆酒宴请先生,送礼敬,正宗的叫法是“完篇酒”,意思是,从此我家秃小子可以出去应考了!

你要去应考,可以称为童生,想穿秀才的长衫,还有迢迢千万里。

在清代考个秀才多不容易?十几场考试考不糊个你

第一关,县考关。共五场,知县大老爷是主试人。第一场考《论语》、《大学》、《中庸》、时文一篇,《孟子》文一篇,还得写试帖诗一首。头场发榜,第一名称为案首,如果您在十名之外,就请回家休息不送。

第二场考时文一篇,五经文一篇,试帖诗一首,不取者不得入第三场!第三场来的更是硬货,先得上八股文一篇,还得来史论一篇,再加试帖诗一首,写得不入知县大老爷的法眼,您就拜拜了。

在清代考个秀才多不容易?十几场考试考不糊个你

第四场试杂作,律赋一篇,古近体诗数首!外加时文一篇,此时如果你还活着,并能完成这项任务,还得到了大老爷的首肯,恭喜你可以参加第五场,这场考的是时文起讲之类,相对容易一点,最重要的是能蹭上吃终场饭了。县官再小气,也得给考生备饭或者点心,就是孤寒到让你吃点自助餐,你也算是蹦到锅沿上的米,值得为自己庆贺一番了。

第二关,府考关。这是知府主办的考试,他把所辖各县已经通过县考的童生们召集起来考一回,规程还是像县考一样,整整五场!考完了发榜,榜上没有您的大名,对不起!这次您不幸歇菜了。

在清代考个秀才多不容易?十几场考试考不糊个你

第三关,院考关。通过了府考你以为就是秀才了吗?别急,还有院考等着你,这是学使组织的大考试,学使老爷任期三年,但是懒到只考取秀才两次,第一次叫岁试,第二次叫科试。注意这里有抄近道的人,如果您不幸错过了府县考试,倒是可以直接报名参加院试,只是需要一大堆的担保手续,要“认保”要“派保”。如果没有县里的学官派禀生给担保,才高八斗的您,就只有在考场外哭的份。

院考试题为《论语》、《大学》、《中庸》题目八股文一篇,《孟子》题目八股文一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规定天不亮鸡刚打鸣就入场(这需要一只表现多么稳定的公鸡呀),在掌灯之前交卷。

在清代考个秀才多不容易?十几场考试考不糊个你

第二天就进行复试,或作起讲,或作八股文两大比,限香一寸。看来要的是思维敏捷的快刀手。

这重重险关都过了,如果您还能挺到发榜,发现自己高中了而不像范举一样疯了,您真有定力!

需要郑重声明的是,古代也从来都不是一考定终身,中了秀才以为一辈子就是秀才吗?为了防止你荒废学业,以后每年都要重考一次,叫“岁试”,岁试合格者才能拿到考“举人”的准考证。

在清代考个秀才多不容易?十几场考试考不糊个你

这样千辛万苦考出来的秀才,对于大多数人家都是祖坟上冒青烟,需要去含泪拜祭并告慰的。实际上秀才得到的特权很有限,可以穿长衫,当然暴发户再有钱也不能穿,否则县官打屁股。另外就是见县官不用下跪,因为你有一肚皮的学问,他怕自己当不起。

真正想要改换门庭,你得继续往上考,考上个举人,那才算是大放光明(疯了都能被人原谅),但那估计比现在考个博士难多了。

推荐访问:在清代考个秀才多不容易?十几场考试考不糊个你 清代的秀才有多难考 在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